《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帶有自傳性質的書信體小說,是歌德的成名之作。全書以一代情聖歌德自身的愛情經歷為題材,講述少年「維特」因為反對封建社會,憎惡官僚貴族,在愛情上更遭摧殘打擊而舉槍自盡的浪漫愛情故事。
風將會摧毀這座鏡子之城,將它從人類的記憶抹去, 所有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次, 因為遭詛咒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出版50週年,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全新翻譯!
平面國的國民,無一不為了「成為更好的形狀」而努力著。 正方形也這麼想。直到他做了個奇怪的夢。一個奇怪的圓形告訴他:「這不是唯一的世界。」 一個全新的維度在他面前,盛大展開了。
唯有愛情, 能讓槁木死灰的人生重燃熱情! 馬奎斯版的《睡美人》╳《蘿莉塔》 改編拍成電影,榮獲馬拉加西班牙電影節青年評審團最佳影片 首度正式授權 繁體中文版 根據西班牙文版 全新翻譯
馬奎斯: 這本書具有超越我其他任何作品的重要性! 在生命的河流中穿梭與泅泳,在回憶的迷宮裡自毀與創生。 對魔幻寫實主義的自我反撲,對歷史書寫者的驚人報復! 【作家】馬欣 專文導讀 【作家】陳栢青、【作家】陳雪、【作家】張貴興、【VERSE創辦人暨社長】張鐵志、【作家】廖梅璇 震撼推薦...
《百年孤寂》前傳! 馬奎斯步入世界文壇的驚人起手式! 馬奎斯:從開始寫《枯枝敗葉》的那一刻開始,我瞭解到自己想成為作家,沒有人能阻止我,我唯一剩下能做的,就是嘗試成為全世界最好的作家! 首度正式授權 繁體中文版 根據西班牙文版 全新翻譯
《愛在瘟疫蔓延時》以戰火動盪的大時代為背景,在前後橫跨超過半世紀的時間裡,寫盡了愛恨嗔癡的眾生百態。馬奎斯巧妙地將愛情的相思之苦比喻成瘟疫的病狀,而這段無法觸碰、充滿無奈的戀情,也如同無法治癒的絕症般,永無止盡地蔓延下去。 馬奎斯:有兩本書我寫完後整個人好像被掏空了一樣, 一本是《百年孤寂》...
人類史上最迫切需要讀《1984》的時代—— 就是現在 歐威爾的作品讓我們看到,語言如何被用來操縱與控制。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耶魯大學出版社知名「小歷史」(Little History)系列★ 文學是一種娛樂 傳達生活的面貌、啟發我們去思考; 文學是一場辯論 討論我們的世界,當今的處境和該前往的方向。 閱讀文學,就是閱讀我們自己
12個關於流浪的故事,12種孤獨到底的情狀 每個人物都光彩奪目,每篇故事都宛如寶石 小說家心目中最完美的小說! 馬奎斯顛峰狀態的殿堂級神作! 胡淑雯 專文導讀 王定國、伊格言、吳曉樂、高翊峰、陳雪、郭強生、黃崇凱、童偉格、韓麗珠 等小說家致敬推薦!
全台唯一完整中譯,毛姆心中最偉大的小說 費時六年,五百五十九個角色,如史詩般的信念與生存之戰,堪稱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安德烈拋下妻子麗莎來到了戰場,渴望成為一名英雄;公爵的私生子皮埃爾,在偶然機緣下繼承了龐大遺產,開始受人諂媚;正由女孩蛻變成女人的娜塔莎,在眾多追求者面前,還搞不清楚愛...
全球頌讚逾一個半世紀,極簡哲學家梭羅永不過時的自然書寫經典 獨家收錄梭羅手繪地圖,一覽「自然聖地」瓦爾登湖全貌 反思自然與人性,療癒疲憊心靈,跨時代的文學名著 全新中譯本,復刻1854年初版書封設計
雨果:「(這是)一個聖人的故事,一個男子的故事,一個女子的故事,一個小女孩的故事。」 透過主角尚萬強等人的悲慘際遇,以及卞福汝主教感化尚萬強後,尚萬強所做的種種令人感動的事蹟,深刻揭露與批判了十九世紀法國封建社會的敗壞本質以及其產生的種種罪惡,對於窮苦人民在封建制度的壓迫下遭受的剝削以及殘酷的...
失去雙親的小女孩海蒂被送到遙遠的阿爾卑斯山上與爺爺相依為命,她的熱情開朗融化了爺爺孤獨封閉的心,也為鄰居彼得一家帶來光與溫暖。 有天,海蒂又被帶到大城市的有錢人家中,與行動不便的大小姐克拉拉作伴。儘管思念著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的生活,仍與克拉拉成為最要好的朋友, 也撫慰了那些因忙碌而遠離大自...
一名年邁的古巴漁夫已經長達八十四天沒有釣到魚,直到他獨自出海,在墨西哥灣流遇上一尾巨大的馬林魚。搏鬥的過程,他左手抽筋、自言自語、幾近昏厥,好不容易捕獲的馬林魚,最終卻遭鯊魚群起吞食。他疲憊地帶著魚骨回到岸邊,回到自己家中,沉沉入睡,夢見非洲海邊的獅群。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生前最後...
一位隱士般獨居的牧羊人 以一人之力,在荒枯的法國南部山區 種下了十萬顆橡實 這個種樹的男人 並不在意他的行動會帶來什麼結果 只是一心一意執行他的任務
在這令人窒息的天空下,生活會迫使人們走出去,或是留下來。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 在第一種情況下如何走出去?在第二種情況下為什麼留下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繆哲學名著,從覺醒到行動的完整哲學體系 ★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帶領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 ★根據法國權威七星文庫版翻譯,再現荒謬思想奠...
《少年維特的煩惱》刻畫一個熱情少年的心理發展,反映了一代青年的愛與恨,受到熱烈的歡迎,深深震撼當時年輕人的心靈,曾經在歐洲各國風行一時,後來影響全世界數千萬青年男女的心靈,當年橫掃歐洲大陸的拿破崙也對此書青睞有加,即使在爭戰中也不忘將它帶在身邊。
作者簡介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l749~1832) 1749年8月28日生於萊因河畔法蘭克福一個富裕市民家庭。1765年,在父親的堅持下,歌德違背自己學習古典文學的意願,到萊比錫學習法律,1768年因病輟學。1770年前往斯特拉斯堡繼續完成學業,次年獲法學博士學位,回到故鄉當律師。 1774 年《少年維特的煩惱》出版,立即轟動了全歐洲,使他一舉成名。 1775年歌德前往魏瑪,次年進入魏瑪公國宮廷參政,開始了從政生涯。然而,隨著各方面阻力的增強,他陷入矛盾的痛苦之中,1786年匆匆秘密出走,開始義大利之遊,直到1788年才返回魏瑪。 1794年,歌德與席勒相遇,兩位文學巨人十年的相處與合作,把德國古典文學推向了高峰,造就了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二人被稱譽為十八世紀德國文壇的雙璧。在席勒的啟發下,歌德創作了他的畢生巨著《浮士德》,是其一生豐富思想的總結與藝術探索的結晶。 1832年3月22日,歌德在魏瑪溘然長逝,享年83歲。歌德為人類文明留下了豐富的遺產,除了文學作品外,他在哲學、美學、歷史以及地理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等方面,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或發現。世界文學史家把他與荷馬、但丁、莎士比亞並列,尊稱為世界四大文豪。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