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第一階段的出版生涯後的詹宏志,覺得前途茫茫,正在想他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自認為能夠「化身」各種圖書的忠實讀者,也擅長與讀者溝通的推銷員,於是熱愛閱讀的他決定成為「自由提案編輯」。遠流出版的「謀殺專門店系列」、馬可孛羅的「探險與旅行經典文庫」,這些膾炙人口的全套經典叢書,其企劃構想的種子就在此刻誕生。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基度山恩仇記》是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的經典冒險小說,也被公認為大仲馬最好的作品。本書於1844年完成,全書共分十八次出版。後世史學家認為這部書不是大仲馬獨立創作,而是與其他作家合寫。
學科被當、爸爸中邪、爺爺耍笨鬧憋扭嗎? 因為這些事整天跟朋友抱怨你就太遜了,像《想我苦哈哈的一生》的瑟伯一樣,把生活裡最發噱翻白眼的不順心全都寫成情境喜劇吧! 失控的荒謬情節是日常生活最立體的切面。 如果日子一切順利從沒失控,一定是因為你還沒有認真過生活!
想追回最初的愛,除了財富,還要什麼代價?村上春樹的最愛,不斷翻拍的小說經典。 用第三者的觀點,檢視一戰結束後絢麗的美國夢,那蒼白、浮華、閃亮、破碎的生活。隱隱也帶出費滋傑羅那顆在迷失世代中維持的純真之心。
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歷久彌新之作 個人主義先知與病態社會的正面對抗 我要談的是我最近的一項大發現…… 這項發現就是我們的「道德」生活已經從源頭中毒了, 我們的公民社會整個的結構 就建立在「虛偽」這一片有毒的土地上。──史醫生 史塔克曼醫生發現為全鎮...
「還記得那個夏天,妳站在芒草叢生的草原上,專心地畫畫。我總是躺在你身旁那棵白樺樹的樹蔭裡。就這樣,到了傍晚,妳完成工作,走到我身邊。我們將手搭在對方的肩頭,相互依偎,看著遙遠彼方的地平線。地平線上方覆蓋著一塊雲,邊緣被夕陽染紅的厚厚積雨雲,那似乎像在說在終於迎來黃昏的地平線另一頭,將會有什麼發生...
「如果能夠不要離開我所喜歡的編書、賣書工作,又能夠不讓我從前的老闆、同事們不開心,那是再好不過。但,這是什麼樣的工作呢?」
本書是詹宏志在《壹週刊》裡〈雪爪追蹤〉專欄的集結。時光拉回到詹宏志告別第一階段的出版生涯,在前途茫茫之際,歷經重重的自我現況分析後,找到可以結合他興趣與專業的工作:自由提案編輯。遠流出版的「謀殺專門店系列」、馬可孛羅的「探險與旅行經典文庫」,這些膾炙人口的全套經典叢書,從企劃發想到市場定位甚至是行銷方式,其案型的格局與規模,後人仍難以望其項背。也是華文書史上,首位成功導入美國「每月一書俱樂部」郵購銷售概念、經營「讀者俱樂部」之典範。
【目錄】
第一章 「接案」與「提案」之間
如果能夠不要離開我所喜歡的「編書賣書」工作,又能夠不讓我從前的老闆、同事們不開心,那是再好不過,但什麼是這樣的工作呢?
第二章 台灣讀書界的「偏見」
現在我成了「自由提案編輯」,卻失去出版組合的「宏觀調控」權力,我的一切提案都將一個一個分別被檢驗,我再也沒有Macro-policy可用,只有Micro-policy了……。
第三章 構想【謀殺專門店】
間諜小說有兩條分歧的「路線」,一條也許為「田園式」的浪漫間諜小說路線,另一條則是抽粹自現實的寫實間諜小說路線。兩條路線在歷史相互交織抗擷,互為「對方」的伏流或對映……。
第四章 「市場性」的微調
五百種書構成的出版提案在市場上可能是太困難也太冒險,很容易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工作時間也可能會拖得太長。較好的方式是slim down成一個不太大的規模……。
第五章 會員型式的「讀者俱樂部」
我知道這是我應該「離開」咖啡店的時候,「咖啡館是變身之地,是你從這裡到那裡的出發之地」,既然你已經做好變身的準備,你就應該「出發」了。
第六章 創造精緻版本的「典藏極品」
雖然這樣的常識等我繼續涉獵若干郵購技能才知道無足為奇,但啟蒙如同「開眼」,眼界一開,世界景觀都不同了。
第七章 找尋伯樂
如果有機會這樣做,我就能免於面臨一套叢書社會「吸引力」逐漸衰竭的「自然法則」。一部工作時間可能長達數年的大型套書,因而可以提早與讀者接觸,又可以減緩動能的衰減。
第八章 回鍋遠流
我當然也知道自己的工作不太牢靠,寫作又有諸多毛病,「永遠無法完成」就是我的病症之一。但此刻我是個前途茫茫的「失業者」……。
第九章 書本及閱讀,是社會主體性的「基因」
坐在咖啡店裡的那二十幾天,如果你從外表上看,也許你只看見一位滿臉倦容的男子,時而飲著免費續杯咖啡,時而埋首筆記本振筆疾書;有時盯著窗外發呆,有時和隔壁座位的熟人閒談。但從心智上的活動來看,那應該是我內在所經歷過最波濤洶湧的一段時光。
【作者介紹】
詹宏志,1956年出生,台灣南投人,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公視董事,也是電腦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出版集團之創辦人。超過30年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職於聯合報、工商時報、中國時報、遠流出版公司、滾石唱片、中華電視台、商業週刊等;於各媒體擔任總編輯期間,曾策劃、編輯超過千種書刊,並曾創辦超過四十種雜誌。
詹宏志是台灣著名作家、意見領袖、電影人、編輯及出版人,並以其創意和對文化及網路趨勢與社會經濟問題的精闢見解而備受尊重。這位值得華人世界引以為傲的知識通才、全才、稀有才,他的氣度和格局、魅力和影響力,讓台灣在知識文化的傳遞上開展出劃時代的榮景,他不但是趨勢專家、知名文化人,更是華人世界的傳奇人物。
他曾策劃和監製九部電影包括:〈悲情城市〉、〈戲夢人生〉、〈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等。此外,詹宏志也擔任過台灣許多出版及資訊相關產業協會的理事長、董事及理監事等職。曾於1997獲台灣People Magazine頒發鑽石獎章,並於2008獲新聞局第二屆數位出版金鼎獎「評審委員會特別獎」。著作包括小說評論、社會趨勢報告及散文:《兩種文學心靈》、《趨勢索隱》、《創意人》、《趨勢報告》、《城市觀察》、《城市人》、《閱讀的反叛》、《人生一瞬》、《綠光往事》、《偵探研究》等多種。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