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的運作實況如何?台灣面對強鄰,往往只知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都市,嫻習經商與「官」打交道的潛知識與厚黑學,但對營利以外的中國社會所知甚少。我們觀察總書記的動靜與政治局的更替,但對地方政治一竅不通。野夫深入四川盆地,觀察區、縣的人民、官民互動,從基層著眼,讓讀者更加了解中國這頭巨獸的心肺血脈!
「中華民國的外交官,沒有悲觀的權利。」 半世紀的記憶,道盡台灣國際關係的特殊性。 「『中道』(moderation)與『審慎』(prudence)是個人一生職涯的四字箴言。」──李大維
★全書內含16頁彩色照片 出版十週年.全新導讀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經濟長久繁榮的關鍵,竟然是政治! 問世十年後,仍是解釋力最強的經典之作 窮國之所以窮,不是因為地理或文化,而是制度選擇的結果! 『應該列為政治人物及所有關心經濟發展的人的必讀書目。』 ────賈德.戴蒙,《槍炮、...
☆★如果明天就是臺海戰爭,世界將如何回應「臺灣有事」? ☆★統整臺灣國防部及日本防衛省軍事動態數據,以新聞圖表呈現解放軍海空擾臺的真實狀況與變化 ☆★重要專家的關鍵訪談,從國防策略、歷史、思想、民間意向到公民社會,多角度呈現臺日沖之間對「臺灣有事」的觀點歧異與對話可能
「我還沒講完,手都還沒放下,這邊就來兩個人,那邊也來了幾個人,在我後面拉,我就知道大概要被趕出去,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不要跌倒,我一定不要跌倒。不是說會住院,或是怕骨折什麽的,而是,我絕對不要在你前面倒下。」——花崗國中教師「葉霸」葉春蓮(摘自書中訪談) 「既然我們生在這塊土地,就有責任去守...
為何習近平要收緊私企政策,壯大國有經濟?為何蘇聯東歐各國的共產政權因經濟崩潰而紛紛垮台時,中國仍屹立不搖? 許成鋼透過「制度基因」的架構,解釋中西憲政發展與極權演變的前因與後果。 本書探討中國制度和共產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和演變,並引入「制度基因」這個分析概念,以研究從蘇俄來的制度基因如何與中國帝制的...
因為相信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因為選擇願意承擔 這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一種來自心底自我召喚的行動 沒有人叫他們站出來,但他們自己選擇不冷漠 他們選擇用行動證明信念仍然存在 他們不是英雄 大罷免運動真正令人動容的是一群人 他們選擇相信這片土地還值得守護
《黑手》一書結合了詳盡的研究與獨特的洞見,揭穿中國共產黨試圖顛覆世界的計畫,以及該黨對民主所造成的威脅。我們已經忽略太多警訊,是時候要清醒過來了。
當代中東的面貌是如何形成的? 極端主義、恐怖分子為何成了中東世界的代名詞? 1979年為什麼是中東歷史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1979年,伊朗革命、麥加禁寺圍困事件與蘇聯入侵阿富汗相繼發生。金姆.葛塔在《黑潮》中,透過廣泛而細膩的調查,詳盡剖析這三件關鍵大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對西亞地區往後的歷史...
歐洲民主守護者梅克爾唯一親筆回憶錄 橫跨兩個德國的傳奇人生 收錄珍貴私人照片 台灣同步上市 「我希望讓人們理解政治如何運作, 有哪些原則、機制存在,以及是什麼引導著我。」 ──安格拉.梅克爾
《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政治人物傳記, 講述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 如何從一位化學家、一位東德牧師女兒的身分, 走到了政治領域,擔任總理的位置, 並成為一股引領西方、歐洲世界不容忽視的力量。 本書由廣受自讚譽的傳記家、前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美國廣播公司新聞記者凱蒂‧...
如果我不能為這個悲劇時代留下一個真實的報告,
實在有愧於那麼多在天之靈的不瞑之目
--野夫
◎曾獲台北書展大獎、獨立中文筆會寫作獎、中國在場主義散文新銳獎等,繼中篇小說《1980年代的愛情》後,野夫最新報導式散文!
大地生民一望無涯,煙火人間卻迷霧重重。
很多時候呻吟入耳瘡痍在目,你卻無法破解其中的病因。
2007年春天,野夫受邀到川北汶川考察當地的城鄉統籌問題;汶川地處川陝大道上,自古有「蜀都門戶」之謂,是一個典型的縣級區域。它不大不小,下轄十個鄉鎮,都在丘陵地帶上。比東南縣域窮,但又比西部縣域富裕。如果拿這樣一個區域來進行調查分析,可能更接近於中國多數縣治的境況。
正當走訪鄉村之際,腳下的土地顯然正在醞釀著巨大風暴。512四川大地震,突然的地動山搖,令所有人驚慌失色奪命而逃。汶川距所有的極重災區距離只有幾十公里,也遭遇極為慘重的災情。野夫親眼目睹無數雙淚眼在廢墟殘骸中尋找失散的親人。每天詳細記錄著災況和基層政權的救災措施與賑災手段,每天為那些洞穿心靈的命運而痛苦萬分。這是中華民族最悲傷的歲月,災難之深難以言狀!
而關於這場自然浩劫的追問或許還將持續一個世紀。中共的基層政權已經很久沒有面臨如此巨大的危機,此刻基層政權的反應,剛好給予野夫適切的切入點,更全面地觀察國家機器的運作和能量。從常態運作到危機應對,當基層政權的權力面對廣大地方的鄉野民情,仍有許多箇中分寸的拿捏巧妙。當中也順勢概述中國基礎政權制度,包括制度分層和法規相關,而許多災後故事也讓整本報導式的散文更添地方人味。
作者簡介
野夫
土家族。筆名源自他1981年在家鄉恩施的山裡工作時「山野村夫」的俗語。1962年出生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縣最邊遠的小村。1968年上小學,1978年考進湖北民族學院中文系,同年開始詩歌創作。1980年創作長詩《為了歷史----致毛澤東同志》,1982年組織成立鄂西第一個詩歌社團「剝棗詩社」。1985年擔任湖北省青年詩歌學會常務理事。1986年考進武漢大學中文系,組建湖北省「後現代詩人沙龍」,出版詩集《狼之夜哭》。1988年分配到某省會公安局,1989年因為支持學生,公開宣佈退出警界。之後因為參與掩護民運人員及「洩露國家機密」,被捕判刑。1995年減刑出獄,到北京謀生成為民營書商和自由撰稿人。現為自由寫作者。
自80年代開始創作以來,發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說,論文,劇本等約一百多萬字。詩歌和散文收入多種選本。2006年獲「第三代詩人回顧展之傑出貢獻獎」;2009年獲當代漢語貢獻獎。《江上的母親》一書獲201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年度之書。2011年獲得獨立中文筆會「自由寫作獎」。2012年獲中國在場主義散文新銳獎。2012年應邀荷蘭國家文學基金會駐市作家。2013年獲邀為德國科隆世界藝術學院年度訪問學者。著有散文集《江上的母親》,臺灣版、《鄉關何處》,中國版、《看不見的江湖》;詩集《門後的守望者》;中篇小說《1980年代的愛情》。
新浪微博:土家野夫。新浪博客:旁門兵棧。
特邀序文推薦: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