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文章,以图文并陈的方式呈现。文字写景,或色彩描情,这书让文字与画作展开了对话,但也不妨分开来看,两者都各自扮演了各自的角色,没有谁为谁搭配的问题。
2012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最重要的長篇代表作之一 透過六世輪迴的生命之眼,講述五十年土地情感。 「莫言將夢幻寫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社會合而為一。」──諾貝爾獎委員會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离家赴台之前,我过的是日日登山,在山上度晨昏的日子。清晨时光踏着朝晖上山,也闻着鼻间的青草和泥土气息“回”到再熟悉不过的清幽山间,一本书在手边,就在山上的不同角落听者流泻的山泉消磨一整个上午,待日头升高了,才沿着林荫山路又回到山下的家,摊开笔记本子,记下山上的所读所思及所见;山路日日都一样,但阴晴的光线不同,尤其心绪有别,见闻觉知也就不一样了。--- 杜忠全
作者簡介
文:杜忠全
槟城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现为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博士候选人、拉曼大学中文系讲师、报刊专栏作者。1993年赴台唸中文系,无关写作;2002年开始重新笔耕,无关文学,只是一种回归仪式,书写生长与生活的槟岛。2005年获星洲日报第八届花踪文学奖散文推荐奖。
图:廖新华
太平退休教师,专事水彩画,内容包括山涧清流、太平湖光山色、街景、渔村炭窑等。多次参与海内外联展,也曾在吉隆坡连城画廊及槟城WAF Art Gallery举行个展。现为马来西亚现代水彩画会、槟城水彩画会、霹雳艺术协会及槟城艺术协会会员,也是太平《雨乡艺术人》主干成员。该艺术组织自2012年开始在太平都举行常年画展。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