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的特質,是向著超越界開放的人文主義,
此超越界或名為帝,或名為天,或名為道。
本書從《詩經》、《書經》、《左傳》、《國語》等書,
以及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等人所論述的天論概念,
闡發幽微,
期使中國古人的心靈世界更形清晰,也更為可敬。
傅佩榮詳解四書三玄完結力作! 世道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安定身心,建構理想的世界? 其實,只要從個人的「修身」做起,朝「至善」的目標邁進便能達成。所謂「止於至善」,即是生生不息邁向善的境界,《大學》所提及的「至善」著重人際關係適當的實現;《中庸》則更深層地推及人類與萬物合一的可能性。 人...
生活在充滿巨變與不斷加速變遷的時代, 我們更需要一股安定身心的堅強力量。 本書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細說孟子自成一家之言的「人性向善論」, 肯定人有豐富的潛能可以行善, 行善之後,人的價值自然呈現,進而改變自己生命的形態, 找到修養的途徑,以及由內而發的快樂,得到意料之外的人生資糧。
人的生命有諸多限制,面對各種心想而事不成的壓力, 莊子主張與自己要「安」,與別人要「化」, 與自然要「樂」,最後與道同「遊」。 如能悟得此道,則生命隨時充滿喜悅,明白萬物無一不在道中,萬物無一不美。 莊子希望人能理解,「道」在萬物之中,無所不在。一切從「道」而來,在與人相處時,忘卻一切人...
老子是道家的創始者,他所謂的「道」,是指「究竟真實」而言,亦即要將人生依託在永恆不變的基礎上,再由此觀照人間,安排適當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闢一條更寬廣的路。
如果你的一生只能念一本書, 毫無疑問,你就該選擇閱讀《論語》。 宋朝宰相趙普說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也說,他以半部《論語》創王品。《論語》對年輕人與老年人、對平凡人與大學者,都是必讀與必須不斷重讀的經典。
老子以「道」為核心概念, 掌握道,了解萬物,才可悟得智慧。 究竟真實,從道來看萬物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探究老子的政治願望與人生價值。 學習道家,讓我們成為自己生命的統治者,人生就能得到很大的轉機。
以西方哲學為經,以東方哲學為緯 輔以宗教、藝術、教育與文化視野,拓展生命格局 「哲學」做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 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這種態度稱為「愛智」。 哲學的愛好智慧,不僅僅是理性的追求, 更重要的是自我的修煉,慢慢擺脫本能的衝動和欲望的困擾。 學...
老子《道德經》全文五千餘字,文詞簡短,深富人生哲理,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經典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早有辯證法思想的哲學,更是全球最被廣為翻譯和閱讀的一本書。這部堪稱質量最高的智慧寶典,留給我們的就是「無」的形上智慧。
《易經》闡釋的宇宙是一個有機體,靠著陽性的主動力,以及陰性的受動力,彼此相互、相反、相成、相需,生生不息的永遠發展下去。 因此,真正了解《易經》的道理,就會了解禍福相倚、天道無吉凶。吉凶都來自人的欲望,所以最佳的趨吉避凶之道,是修養德行、化解欲望。 這就是《易經》予人最大的啟示:樂天道而...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思潮的重要指標 《正義》哈佛教授桑德爾 睽違八年重磅新作 用思辨回應撕裂的世界,當前我們最需要的一本書 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的社會,真的實現了平等與正義嗎? 桑德爾高聲疾呼: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成功」的價值。 直視當代社會最重大的課題與挑戰,...
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本儒家經典,「朱注四書」是指南宋朱熹(1130-1200)的《四書章句集注》。「章句」是指為《大學》與《中庸》分章斷句,主要是朱氏個人的注解;「集注」是指為《論語》與《孟子》集合眾多學者的注解,所引學者以北宋與南宋為主,又以程頤(1033-1107...
(原書名: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 國學大師傅佩榮最完整、最深入淺出的《易經》課, 培養你自行占卜解卦的能力, 讓你看懂天道的啟示,解人間一切提問。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reurl.cc/mEZgl
如何讓神從神壇走向廚房?擁有魔戒,你會做什麼? 悲劇可以淨化心靈嗎?享樂主義的快樂清單說什麼? 若我受騙,則我存在?有多少力量,就有多少愛? 古希臘哲學留給後世無限寶貴財富,探討宇宙及萬物的來源;接續的中世紀哲學由基督宗教主導,綿延1300年,卻被稱為「黑暗時代」,哲學成為神學的女僕。但不能忽略...
識破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理性並非本能,理智需要鍛鍊 《反智》蒐羅了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和陰謀論, 以當今社會的著名事件和近代歷史的精采故事為例, 告訴我們如何識破種種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以及如何建立分析性思考的能力。
當你苦惱於有用與無用、有錢或沒錢,你的生命該用什麼作為指引?老莊流傳千古的寓言與文字,提供人生問題最佳的解答。傅佩榮教授經典哲學文集新版重出,將「老莊的智慧」講座整理成書後,增加許多提問,閱讀起來輕鬆有趣。
中國哲學的特質,是向著超越界開放的人文主義,
此超越界或名為帝,或名為天,或名為道。
不同名稱顯示此種人文主義的開放性與創造性。
這樣的超越界總是伴同一個人的終極關懷而「呈現」出來,
此一呈現隨著古代歷史的演變而展示豐富多彩的面貌。
本書從《詩經》、《書經》、《左傳》、《國語》等書,
以及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等人所論述的天論概念,
闡發幽微,
期使中國古人的心靈世界更形清晰,也更為可敬。
傅佩榮教授對中國哲學的興趣與關懷,深受方東美先生的啟發。真正著手認真研究,則是在美國耶魯大學念書時,選讀余英時先生的課開始。方先生以中國哲學的精神與發展「博」之,余先生以歷史文獻的考證與論據「約」之。經過這一博一約,傅佩榮教授踏入了中國哲學的園地。
傅佩榮教授主張,一般論者多以中國哲學的特質為人文主義或人本主義,這種看法容易引起誤解,譬如以為中國人的視野只是現實的人間世界,即使道德規範與宗教禮儀也不過是考慮「利用厚生」而已,談不上什麼終極關懷與超越境界。就算勉強肯定了道德主體有其超越依據,也多半以後者為立說之「假設」而已,不必認真看待。這種觀點並不符合先秦重要典籍的明白意旨。如果我們承認先秦典籍(如:詩經、書經、易經、左傳等)與古典儒家及道家的主要作品,可以代表中國心靈的原型,那麼我們將不難發現:中國哲學的特質並非僅是人文主義,而是開放的人文主義──向著超越界開放。此超越界或名為帝,或名為天,或名為道。不同名稱足以顯示此種人文主義的開放性與創造性。這樣的超越界絕不是個「假設」,反之,它總是伴同一個人的終極關懷──或為宗教熱忱,或為道德抉擇,或為藝術才情──而「呈現」出來。此一呈現隨著古代歷史的演變而展示豐富多彩的面貌。本書之作,即在闡發其中幽微,期使中國古人的心靈世界更形清晰,也更為可敬。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三十九年生於台北。輔仁大學哲學學士,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等職,現任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長年致力推廣國學,曾在央視「百家講壇」及鳳凰衛視、山東電視台、東方衛視等電視節目主講國學。論著豐富,多達百餘種。對《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易經》、《老子》、《莊子》有一系列的白話譯注、解讀與影音書。其他還包括《儒道天論發微》、《儒家哲學新論》、《論語三百講》、《孔門十弟子》、《予豈好辯哉:傅佩榮評朱注四書》、《一本就通:西方哲學史》等書。詳細介紹請參考「象飛音樂工作室」http://flyinnmusic.pixnet.net/blog。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