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因為相同的背景經驗,多年來近距離觀察、採訪狗媽媽,希望藉著她們的故事理清社會對她們的各種詮釋和想像,不論是過度稱頌「愛心媽媽」以推諉責任的誤解、「她們自願自受」的歧視,或者是流浪動物問題製造者的指責,關切她們的社會處境,反省牠們的福利政策……,更由這些心路歷程裡,看見人與動物的牽絆,學習愛的能力。
你想要和怎樣的自己, 共度餘生? ―――黃山料長達八年的日記――― 最誠實的自我對話,深掘潛意識的祕密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蟬連三年 誠品「年度暢銷冠軍」 ★總銷量破30萬本 華文暢銷作家
他們的闖蕩與日常瑣碎,有時比大師傳奇更觸動人心 家族書寫 ╳ 攝影逸史 ╳ 李鳴鵰寫真 ╳ 沖印產業田野調查 ★台北文學獎年金大奬★台灣文學金典獎 得主廖瞇 繼《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後,睽違五年,又見獨樹一幟之作 「對我爸媽來說,照相沖印是他們一輩子的工作, 而這一輩子的工作剛...
蔡瀾的豁達生活哲學── 想要做什麼事情,就盡量去做吧! 金庸:「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 倪匡:「他以『真』為生命真諦,只求心中真喜歡。」
★看穿鬼扯最有感的邏輯入門書 ★邏輯思辨聖經,全球長銷40年、改版12次、翻譯成10種語言 ★全美大專院校「邏輯、大考(寫作/閱讀)」的指定與推薦用書
倪匡:「若問君子是誰,答曰:蔡瀾先生也。」 想活得通透、過得有趣,且聽蔡瀾怎麼說。 香港四大才子、老頑童蔡瀾活出江湖的人生哲學! 懂旅遊、懂美食、懂美酒、懂生活,將人生活得任性、活得精彩! ★獨家收錄《開講啦》、《魯豫有約》等熱門節目專訪 ★金庸作序,倪匡作跋,金庸、倪匡、魯豫...
讓每個今天都不留遺憾, 讓每個明天更接近那個想望的大人。 ✦ 侯文詠二○二五年全新創作 ✦ ◤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 最終篇 ✦ 實現自己
如果偏見可以抹除,人生會不會更美好? 回到1969年,他們倆在校園裡相遇。丹尼爾.康納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兩位同樣是風雲人物、但各方面卻近乎南轅北轍的天才,跌破眾人眼鏡地「在一起」了。剛開始,他們若即若離,到後來形影相隨,不僅聯手解開了一個又一個人類心智之謎、挑戰人們判斷與決策的理性模式,...
在一個資訊滿滿卻多半無用的世界上, 清楚易懂的見解,就成了一種力量。 —— 哈拉瑞 *獨家贈品:購書就送《21世紀的21堂課(增訂版)》電子桌布(手機與mooInk尺寸)一組 《21世紀的21堂課》全新修訂改版! 《21世紀的21堂課》是現代智人的必修課, 是洞悉世局變幻、洞...
★一部有關閱讀,永不褪色的經典。 ★將閱讀分成四個層次漸進式討論,讓讀者逐步學會閱讀的要領。 ★開拓閱讀技巧,協助讀者提升自己的理解力,進而增加人生智慧的實用性書籍。 ★不只教導初學者如何進行閱讀,更是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與態度。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療癒有時是輕柔呵氣, 偶爾則需要回收碎片、修補重建,再使勁一按, 好確定自己受得了有餘,來見證我們都有重生的力氣。 ✿ 《我愛陳明珠》作者Emily 睽違5年,全新散文作品── 揭開生命中的缺憾與獲得、逝去和別離。
從「一口飯」到餵養「不歸路」,
癡心?還是瘋狂?
牽掛與放下、救援與困境,
為什麼愛?這麼愛?
深夜橋下、堤防、廢墟、巷弄……,
愛的修羅場。
「我必須煮更好吃的肉,和籠子裡的烤鴨拼,而且一天要多餵幾餐,填飽牠們肚子,以免牠們進去籠子被捕。現在只要有空就去看,下班後也要巡一次。常常半夜一、二點,還去看籠子裏有沒有捕到狗。看到狗在裡面,如果旁邊沒人,就趕快將牠放出來。我曾帶鐵鋸鋸掉誘捕籠的門,也曾用強力膠灌籠子的鎖孔,讓他們打不開。要不是因為籠子很重,都很想把它抬走。」
不知何時,街頭巷弄角落出現了「狗媽媽」,她們有的是為發願的人生意義,有的純粹誤打誤撞,投身救援流浪犬,從「給一口飯」開始,到「無法放棄」的不歸路,她們的愛,也許源於同情,但日後為因應艱困的外在環境,自身耗盡一切,甚至鋌而走險在所不惜,她們的行徑已不是「婦人之仁」足以形容,也因為超乎常人想像,曾經讓她們無形中背負著許多莫須有的標籤,如「瘋婆子」,或者直指「不值得」、「不應該」。這種愛,不被尊重,甚至遭遇無形有形的攻擊和壓迫。
「像我住這種房子,人家會不解這種身份怎會去救狗,像瘋婆子。起初他們都反對,後來發現經過我帶去結紮,流浪犬慢慢減少,於是都不敢講話了。我要告訴那些人我做了什麼,要讓他們知道,有人在做大笨蛋的事情、不能因為女流之輩,而瞧不起我。我要勇敢,我為何要怕你們,我沒做錯事,是你們不了解。」
為了流浪的毛小孩、受難中的生命,高架橋下、堤防、深巷、廢墟……,總能找到狗媽媽的身影。她們極度低調,餵養、結紮、收容、送養,也許是張羅食物的裝備,也許是長夜埋伏的身手,各各練就「絕技」。至於她們的身分,有隸屬於團體,也有獨來獨往的個體戶;經濟上,也非偏見底下沒有生活能力、經濟生產力、佔用資源的邊緣人,她們多的是一邊工作一邊救援,或者利用網絡尋找財路,但也有可以自掏腰包提供幾百萬建設和飼料費的有錢人。
「不是我不救,而是沒辦法了。眼睜睜看牠們病死,好痛苦,哭到不行,情緒的波動好幾個星期,心疼到不行。所以朋友每次看到我眼睛紅,就會問又是哪一隻死了。然後她教我一個方法,以後任何一隻流浪犬死掉,就想說牠們一路好走,這樣就比較不會像之前哭得要死要活。我只能如此,否則根本餵不下去。」
作者介紹
林憶珊
大學時期即長期投入第一線的捉狗結紮工作,之後就離不開動保圈,不但與志同道合的同學創立動保社團,東華大學族群所的論文更以狗媽媽為主題。畢業後在「關懷生命協會」服務,最欣慰的是結合大家力量,將第一線的困境轉成公共政策,成功推動「禁賣捕獸夾」法案。後期因接觸動物權,開始關注犬貓之外的動物處境,參與推動成立台大動權社。2013年與夥伴創立「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TAEA),致力推動動物平權教育,培力社會大眾成為動物守護者。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