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耀明撰推薦總序,鍾怡雯、李昂、王德威、宇文正、郝譽翔、張瑞芬齊聲推薦!
我們不要說話,我們只要抱著、牽著,
直到忘記了對方,不明所以地站起身來。
忘記了這莫名加諸、不知何時才打算離開我們的命運。
最後,房子裡的空間僅夠他們兩個並肩站著了。他們喘著氣,連轉頭望向對方都很艱難。他看到他眼前的壁紙顏色漸深,好像又要被浸透了。在視野的正中央,有兩個小小的人形,正隨著壁紙的軟化而模糊、崩解..--摘自〈壁痂〉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基度山恩仇記》是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的經典冒險小說,也被公認為大仲馬最好的作品。本書於1844年完成,全書共分十八次出版。後世史學家認為這部書不是大仲馬獨立創作,而是與其他作家合寫。
學科被當、爸爸中邪、爺爺耍笨鬧憋扭嗎? 因為這些事整天跟朋友抱怨你就太遜了,像《想我苦哈哈的一生》的瑟伯一樣,把生活裡最發噱翻白眼的不順心全都寫成情境喜劇吧! 失控的荒謬情節是日常生活最立體的切面。 如果日子一切順利從沒失控,一定是因為你還沒有認真過生活!
想追回最初的愛,除了財富,還要什麼代價?村上春樹的最愛,不斷翻拍的小說經典。 用第三者的觀點,檢視一戰結束後絢麗的美國夢,那蒼白、浮華、閃亮、破碎的生活。隱隱也帶出費滋傑羅那顆在迷失世代中維持的純真之心。
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歷久彌新之作 個人主義先知與病態社會的正面對抗 我要談的是我最近的一項大發現…… 這項發現就是我們的「道德」生活已經從源頭中毒了, 我們的公民社會整個的結構 就建立在「虛偽」這一片有毒的土地上。──史醫生 史塔克曼醫生發現為全鎮...
「還記得那個夏天,妳站在芒草叢生的草原上,專心地畫畫。我總是躺在你身旁那棵白樺樹的樹蔭裡。就這樣,到了傍晚,妳完成工作,走到我身邊。我們將手搭在對方的肩頭,相互依偎,看著遙遠彼方的地平線。地平線上方覆蓋著一塊雲,邊緣被夕陽染紅的厚厚積雨雲,那似乎像在說在終於迎來黃昏的地平線另一頭,將會有什麼發生...
文字中有一顆老靈魂的朱宥勳,卻是文壇最年輕的戰神,甫一上場便掄獎連連,毫不遮掩其天生好手的光芒。
然而,這股豐沛的創作能量,其實蓄積已早。閱讀禁絕的中學時代,同學們在作文簿上寫下的故事,是唯一能逃出管轄的蹊徑。在這樣的黑暗中,朱宥勳振筆寫著,奮力地劃出一道光,也種下了一地沃土。
從那時起,寫作就成了一種叛逃,家庭與情感的、體制與理論的,甚至是時間與回憶的叛逃。在這條路上,朱宥勳儼然成了風霜已久的旅者,藉由文字,絮叨出另一種永恆。
作者簡介
朱宥勳
1988年生,現為耕莘寫作會成員,就讀於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常常在各種自相矛盾的狀態裡游移:社會學理論與文學寫作、口舌之快與甜言蜜語、驕傲自負與卑躬屈膝、百年孤寂和實況野球。游移後來變成定居之所,也就習慣了這種融會貫通的矛盾。
高中、大學分別橫掃校內文學獎,為建國中學紅樓文學獎、清華大學月涵文學獎三項得主。高三以〈晚安,兒子〉榮獲台積電青年文學獎推薦發表,評審楊照在決審紀錄中表示:「他已經準備好寫小說了。」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林語堂文學獎、竹塹文學獎、枋橋文學獎、竹韻輕揚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其中全國學生文學獎一舉更拿下小說、散文雙料獎項。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