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九雲 2015 首部跨界創作
〈賈寶玉〉、〈三國〉、〈恨嫁家族〉三部戲,小說、對白文本、表演紀錄三種書寫方式,身兼演員與作家雙重身分的鄧九雲,體現戲劇與文學交疊的化學效應。
三部戲以不同的記錄方式,體現戲劇與文學交疊的化學效應。在〈賈寶玉〉裡,從排練時戲劇教育的概念出發,一路寫到巡迴中國大江南北的不同情懷。〈三國〉裡大量提出哲學上的辯證與思考。〈恨嫁家族〉則以角色的身分書寫日記、生活記錄、甚至創作新詩。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基度山恩仇記》是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的經典冒險小說,也被公認為大仲馬最好的作品。本書於1844年完成,全書共分十八次出版。後世史學家認為這部書不是大仲馬獨立創作,而是與其他作家合寫。
學科被當、爸爸中邪、爺爺耍笨鬧憋扭嗎? 因為這些事整天跟朋友抱怨你就太遜了,像《想我苦哈哈的一生》的瑟伯一樣,把生活裡最發噱翻白眼的不順心全都寫成情境喜劇吧! 失控的荒謬情節是日常生活最立體的切面。 如果日子一切順利從沒失控,一定是因為你還沒有認真過生活!
想追回最初的愛,除了財富,還要什麼代價?村上春樹的最愛,不斷翻拍的小說經典。 用第三者的觀點,檢視一戰結束後絢麗的美國夢,那蒼白、浮華、閃亮、破碎的生活。隱隱也帶出費滋傑羅那顆在迷失世代中維持的純真之心。
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歷久彌新之作 個人主義先知與病態社會的正面對抗 我要談的是我最近的一項大發現…… 這項發現就是我們的「道德」生活已經從源頭中毒了, 我們的公民社會整個的結構 就建立在「虛偽」這一片有毒的土地上。──史醫生 史塔克曼醫生發現為全鎮...
「還記得那個夏天,妳站在芒草叢生的草原上,專心地畫畫。我總是躺在你身旁那棵白樺樹的樹蔭裡。就這樣,到了傍晚,妳完成工作,走到我身邊。我們將手搭在對方的肩頭,相互依偎,看著遙遠彼方的地平線。地平線上方覆蓋著一塊雲,邊緣被夕陽染紅的厚厚積雨雲,那似乎像在說在終於迎來黃昏的地平線另一頭,將會有什麼發生...
台灣的文學類書籍,普遍一刷只印製一千本左右,相較於翻譯文學的五千至萬本的差距,可以看出台灣讀者對本土華語創作的冷漠。作者從一個主流的演藝市場,因為熱愛表演而慢慢跨足非主流的劇場,在2011年開始從「演員紀錄」的概念從事文字書寫,紀錄一部作品從開始的角色發展、劇本創建、議題探討、排練日記、到演出心得等一般觀眾無從得知的面向,讓「觀眾」同時成為「讀者」,進而用不同的角度更深層去拓展單一的觀賞經驗,也藉此讓大眾更瞭解表演藝術工作者的心路歷程與訓練過程(有感於台灣戲劇教育缺乏普及性)。
三部戲以不同的記錄方式,體現戲劇與文學交疊的化學效應。在〈賈寶玉〉裡,從排練時戲劇教育的概念出發,一路寫到巡迴中國大江南北的不同情懷。〈三國〉裡大量提出哲學上的辯證與思考。〈恨嫁家族〉則以角色的身分書寫日記、生活記錄、甚至創作新詩。
作者多元化的文字對應了這個充滿可能性的多元時代,若要拓展文學讀者群,便需要創新的方式與突破。作者利用「演員與作家」雙棲的特殊身分,在戲劇、文學裡面開展一條渠道,並以「小說、對白文本、表演紀錄」三重不同形式的書寫方式呈現效果。在鼓勵表演和文學界別的跨域發展之中,探索文學與展演更多的可能性,同時擴展社區閱讀風氣。
本書特色
鄧九雲 2015 首部跨界創作
「可以說我們幸運嗎?
懂的太少愛的太多,傷了一身也覺得癢。
沒辦法,那真的是太小太小的我們。」
《用走的去跳舞》八篇短篇,純粹蒸餾,
她寫女孩,寫男孩,寫日常時刻底下殘忍的寂靜。
近乎淡漠的對白文字,像一記回馬槍,
把被時間填補起的裂縫一道道撐開,
青春和童年的確天真,但人生從不單純。
《我的演員日記》賈寶玉、三國、恨嫁家族
三部戲、158場、七萬字的紀錄
從香港、中國、新加坡、演回台灣
從角色到生活、幕前到幕後
一個女演員前所未有的真實獨白
有溫度的感受,安靜的思索,人味的風景一次盡收眼底。
作者介紹
鄧九雲
演員,作家。
政治大學韓文與廣告雙學位,英國East 15表演碩士。
表演作品遍及中港台影像、劇場。
卡片文字作品:Little Notes系列:《Dear you, Dear me》、《小姐狗與流氓貓》。短篇小說《用走的去跳舞》是個多愁卻終極樂觀的雙魚座。
永遠有一張夢想清單,並且深信會有實現的一天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