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是郭成義繼第二本詩集《台灣民謠的苦悶》(1987)之後,相隔約二十年,收錄大多是近四年來(2006- )的作品。郭成義以詩描繪他的國土,他的詩不是怨嘆,而是幽默。──李敏勇
詩人李敏勇,十六年來陸續用漢字台文發表詩與歌詞。這本以漢字台文創作的詩集,一如既往是他對土地、對社會、對歷史的觀察與心境抒發,不同的是,他以漢字台文創作的形式,表達了他對母語創作的關心與支持。全書收錄四十九首漢字台文詩,以及十八首漢字台文歌詞。
海涅被譽為德語詩歌史上,歌德之後最傑出的詩人。他一生致力於詩歌創作,詩作豐富,以抒情詩享有大名,經舒曼、舒伯特、布拉姆斯等作曲家譜寫成歌曲的詩作就超過三千首,全球詩人無出其右者。其中尤以孟德爾頌所譜的《乘著歌聲的翅膀》最為知名。
「研究生不禮貌運動——讀那麼多文學理論要幹嘛?」這個專題,打算以四篇文章來思考「理論」之於台文系所研究生的意義。從最基本的問題開始思考:我們為什麼需要這些東西?它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什麼?又如何面對創作者與研究者之間的關係?(或者,這真的是「兩者之間」的問題嗎?)
一座座,俱是強烈地痙攣過的島嶼,事過境遷後,它們皆被推落檯面,或像氣球般被放風到空中,當作戰地標本或思想標籤,從此成了可有可無的「昨日之肉」。
郭成義年輕時即以詩才便捷著稱
,出版過詩集《薔薇的血跡》和《台彎民謠的苦悶》,諷刺性已然成為他詩中的特色之一。今輯成《國土》詩集一冊,諷刺性的發揮延續其早期的特質。
──李魁賢
《國土》是郭成義繼第二本詩集《台灣民謠的苦悶》(1987)之後,相隔約二十年,收錄大多是近四年來(2006-
)的作品。郭成義以詩描繪他的國土,他的詩不是怨嘆,而是幽默。
──李敏勇
《國土》中,郭成義傾向「大敘述」主題,大多書寫與家國、社會有關的議題,諸如日本殖民、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國家認同、街頭抗爭、兩岸關係等,為詩壇展現廿一世紀台灣當代的政治觀察與書寫,注入他一貫的現實批判與政治諷喻。郭成義關懷現實人生,批判不公的詩作,他是社會的良心。
──阮美慧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