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文字裡的秘密
「沉舟記」出版計畫邀請大家回想已經消失/即將消逝/意義上質變的物件、技藝、情感、生活習慣......等所代表的字,也許是流傳在民間的習俗,或者日漸被取代的技法,用詩加以記錄。喚回美好而即將消逝的經驗,不論是好久沒吃上的一頓團圓飯,還是單純對身體的感受,尋找一個對應的文字,寫成詩句記錄下來,將珍貴的回憶,依部首編列成字典形式的詩集。
研究和欣賞愁予詩者不可或缺的定本 塞外江南的寓意,因愁予詩而明朗;臺灣鄉土的意識,在愁予詩中落實為山岳、海灣、村莊。此書收鄭愁予赴美以前全部作品為一巨冊,包括坊間各種詩集已錄及未錄之作。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選集,被譽為日本的《詩經》,反映了七、八世紀日本人的文化與日常生活。本書從《萬葉集》共4500餘首和歌中,選譯360餘首風格、形式各異的名作,並以歌人為單位重新排序組合,便於讀者品讀每位歌人的獨特歌風。
本書是《十方一念》十周年紀念版。 「當大家翻開這本書,看到裡面都是一頁頁分行的文字, 可能會想:這些是詩嗎? 寫《十方一念》,就像寫歌詞時忘記了音符、旋律結構、段落、傳唱度種種限制,而感受、想像、領悟的過程,在腦海中如浪翻潮湧,亂中有序。 所以,在這個習慣以規範換取安全感的世界,為勢所逼下,要替這些...
黑洞的巨大引力,連光都逃不了 嘿,你敢不敢靠近去看一看? 「我相信/火圈的另一端有更好的/一天,縱身/即是永恆/絕望中/必有僥倖」〈相信〉 你曾經想過要優雅地在時光間隙中穿身而過,卻發現它其實窄小的讓記憶與軀體都扭曲變形,在軌道中那些雜亂的思緒彼此撞擊、疲於奔命,一回神才...
《基度山恩仇記》是法國大文豪大仲馬的經典冒險小說,也被公認為大仲馬最好的作品。本書於1844年完成,全書共分十八次出版。後世史學家認為這部書不是大仲馬獨立創作,而是與其他作家合寫。
小說家伊格言解讀十位大師,最可口、免預習的經典文學課! 嚴選書單!讀完《幻事錄》,你會想立刻重讀這些經典。 馬奎斯的短篇寫得比《百年孤寂》更精彩? 瑞蒙‧卡佛是文學界的省話一哥? 史考特‧費茲傑羅已經完完全全地爽過了? 村上春樹的內在核心是寸草不生的沙漠?
全書收錄佩索亞本人與四位異名者詩作共238首詩。「異名者」是佩索亞創造出來的文學人格,他們有不同的思想、觀點、文學風格,甚至常與他們的創造者佩索亞觀念牴觸。 葡萄牙國寶作家 與聶魯達並列「最能代表20世紀的詩人」
讓我們自己成為暴雨,攜帶著雷與電,去反對這個時代的沉默、 反對這個時代的喧譁、反對這個時代的乾涸。 如果世界充滿對假象的阿諛,反對就是詩人與音樂人的義務。
一片冰心在玉壺、嬛嬛一裊楚宮腰、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這些在《後宮甄嬛傳》裡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出自誰的筆下?又有什麼特殊的含意嗎? 《後宮甄嬛傳》裡大量引用詩經、唐詩、宋詞跟元曲,經典臺詞和古典詩詞都在戲迷間引發熱烈討論,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古典詩詞,在戲劇中竟...
《詭崛》 喪文學 三行微型詩。現代詩。散文詩。 散文。圖文各式文體,且我細細道來那些大確喪 許多你耳熟﹑陰暗﹑詭譎﹑或冷門的傳聞, 可能是你日常生活發生,也或許在影視中顯露, 黑暗﹑角落氛圍﹑傳說;經由文字與你分享,我的喪文學。
此一新版《惡之華》,名符其實是波特萊爾一生詩作的全譯本,包括第二版原著、《漂流詩篇》、六首禁詩及作者離世後的增訂和補遺,總共一百六十三首。波特萊爾以其作品在世界詩壇上,立於「光榮的絕頂」,在他的榮光之下,詩人杜國清獻上窮盡一生之力精心翻譯的中文譯本。
《先知》為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以英文撰寫的散文詩集,1923年甫一問世即轟動文壇,銷量直追莎士比亞的劇作和英文版的《老子》,並因其深刻的宗教情懷而被譽為「小聖經」。 近一世紀以來,書中許多佳句經世人傳誦不輟,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例如公視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即出於此。本書除了將英文原文與...
讓土地上拆毀的,在紙上重建。
讓自然中滅絕的,在筆下復育。
讓生活中磨滅的,在文字中想念。
消失的腳步
早在1962年,瑞秋‧卡森寫下《寧靜的春天》一書,預告殺蟲劑濫用所造成的生態浩劫,引起世人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儘管有歷歷的證明,環境變化的腳步似乎永遠慢不下來。生態浩劫,世事更迭,技藝消逝。我們不禁想像,是否有一天記載著各式各樣物種名字的字典,會成為一則則訃聞?
所幸,我們手中仍有一枝筆,還能將消逝的身影書寫下來。
筆尖下的寧靜革命
「沉舟記—消逝的字典」邀請臺灣詩壇老、中、青三代百餘位詩人,以現代詩喚回即將消逝或已消逝的事物或生命經驗,藉時間的跨度對比世代差異。也邀請跨界創作者、不同語言使用者創作,拓寬這島嶼的消逝體察。最後,將這些珍貴的回憶,依部首編列成字典形式的詩集。
2017年向民眾徵稿,收錄29位民眾作品。全部稿件集結成冊後,由南方家園出版社出版。而這場筆尖革命也將從紙上躍出,成為不同形式的展演,走進全民的生活中,觸動更深的觀察與對話。
「沉舟記—消逝的字典」希望能藉此紀錄我們一同在島上走過的世代,讓土地上拆毀的,在紙上重建;讓自然中滅絕的,在筆下復育;讓生活中磨滅的,在文字中想念。
本書特色
結詩人與跨界創作者,以現代詩凝形而成的字典。跨世代跨領域的158位詩人,以詩召喚消逝的事物與生命經驗。從不可見的時間中煉出形體,詩壇的鄉愁字典。
本書參與作者:
丁名慶、大浪、小邊、木焱、王榆鈞、王靖惇、王離、可洛、田品回、任真慧、印卡、向明、向陽、江舟航、米米、何景窗、吳岱穎、吳俞萱、吳品瑜、吳修和、吳懷晨、吾土、彤雅立、李亚伟、李時雍、李桑珀、李清志、李進文、沈眠、周子西、林文青、林世仁、林劭璚、林禹瑄、林峰毅、林婉瑜、林煥彰、林夢媧、林蔚昀、林餘佐、波戈拉、波波大叔、祁立峰、臥斧、阿布、侯馨婷、姚時晴、姚謙、柯嘉智、洗飽荒、洪崇德、洪淳琦、洪順容、洪肇聲、迦納三味、凌性傑、唐捐、夏曼‧藍波安、孫得欽、孫梓評、孫維民、席時斌、徐珮芬、徐國能、袁兆昌、馬尼尼為、崔香蘭、崔舜華、張心柔、張英珉、張容慈、張詩勤、張繼琳、張懿、曹惟純、曹疏影、章家祥、許水富、許赫、許銘軒、郭彥麟、野夫、陳子雅、陳少、陳令洋、陳秀珍、陳育虹、陳育萱、陳昭淵、陳昱文、陳柏伶、陳英哲、陈伟哲、陳惠婷、陳証元、陳義芝、陸穎魚、傅凱羚、曾翎龍、曾湘綾、曾琮琇、游書珣、游善鈞、湖南蟲、湘羽、煮雪的人、紫鵑、賀婕、鄉岸、馮翊綱、黃智溶、楊小濱、楊景翔、楊渡、楊瀅靜、楚影、溶、葉覓覓、零雨、韮蒂、嘉勵‧賈文卿、廖宏霖、廖偉棠、廖啟余、廖梅璇、熊一蘋、管管、劉羽軒、劉克襄、劉哲廷、樂莫、潘柏霖、潘家欣、瞇、蔡仁偉、蔡文騫、蔡宛璇、蔡琳森、蔣昀修、鄧小樺、鄭旭峰、鄭哲涵、鄭順聰、黎漢傑、蕭詒徽、閻士麒、龍彥儒、簡靖航、羅浩原、羅毓嘉、罗万象、蘇紹連、蘇匯宇、騷夏、靈歌、AnnieRuo、eL、ㄎㄆ
作者介紹
計畫主持人|夏夏
從事寫作,及各類跨領域創作。著有小說《末日前的啤酒》、《狗說》、《煮海》、《一千年動物園》。詩集《小女兒》、《鬧彆扭》及《一五一時》詩選集、《氣味詩》詩選集。
互動詩裝置「樹與書」(台北當代藝術館)、「你必須這樣看我」(粉樂町)、「主臥室」、「契訶夫電信公司」、「愛一生──大岩洞探險計畫」、「如果一場大雨」(華山生活藝術節)。
戲劇編導作品「小宇宙跳舞」、「大海呀大海」、「小森林馬戲團」、「煮海的人」以及戲劇聽覺作品「契訶夫聽覺計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