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呆與阿宅

理工科技力+人文洞察力,為科技產業發掘市場需求,解決全球議題

The Fuzzy and the Techie : Why the Liberal Arts Will Rule the Digital World

20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8/09/05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2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2487488
  • 字數: 145,924
紙本書定價:NT$ 420
電子書售價:NT$ 31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Facebook、Airbnb、Slack、LinkedIn、PayPal、Pinterest、阿里巴巴⋯⋯
這些世界知名的科技巨擘創辦人,都曾修習人文學科,甚至以此奠定創業基石。


科技與創新浪潮如火如荼地展開,人人都在學寫程式,STEM教育的呼聲水漲船高;反觀人文學科成為冷門科系,錢/前途似乎愈益黯淡。但若仔細觀察最有創意、最成功的新商業點子背後,將會發現人文思維才是創新的動能、發現新商機的要素。在各種技術工具的駕馭門檻大幅降低的當下,能否尋得市場缺口、找到問題所在,也許才是未來的決勝關鍵。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2016-06-01
    電子書: NT$ 299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經濟學之父,理查‧塞勒半自傳性代表作! 「塞勒博士是『行為經濟學』先驅,將心理學的研究應用於經濟學的決策分析中。他的實證研究和理論洞見,加速行為經濟學的擴展,亦為經濟研究和政策方面帶來深遠影響。」 ──2017年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 「塞勒博士研究人...

  • 電子書: NT$ 420

    「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會限制你的視野。 科技帶來的真正機會,是擴展了人類的能力。」-Tim O’Reilly 未來,你的優勢在哪裡? 軟體科技革命教父歐萊禮顛覆你對世界的想像, 公開他如何理解與預測創新潮流的方法 給所有在AI時代力爭上游的人一套全新能力。 掌握開創誘人價值的行動法則,就是你的新機會...

  • 電子書: NT$ 290

    ▍誠品書店當月選書 ▍城邦讀書花園當月選書 ▍亞馬遜非文學類當月選書 ▍亞馬遜 2017 年年度最佳商管書 ▍《財星》雜誌當月最佳商業書籍 ▍《紐約時報》暢銷書 ▍《經濟學人》《紐約郵報》《圖書館期刊》等多家媒體推薦 ★大數據下的真實人性! ★結合《精準預測》的大量資訊分析、《異數》的敘事風格,以...

  • 電子書: NT$ 540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商業書|《經濟學人》年度最佳新書 《紐約時報》暢銷書|亞馬遜書店國際與國家安全、國際經濟學、經濟史分類榜TOP1 全球唯一 繁體中文版獨家作者序,解析晶片法案後的美中台局勢發展 「如果有哪本書能讓所有人了解矽時代,並認知到這個時代的刺激與重要程度毫不亞於原子能時代,就是這本書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327

    本書記載了橫跨三個世紀、九次投機狂熱風潮, 以史家角度帶領我們從社會脈絡中,看透投機的面貌。 投機能讓某些人一夕致富,也能令某些人傾家蕩產。 錢思樂用引人入勝的金融史故事,講述人類千古以來的幻夢和愚昧。

  • 出版日期:2005-12-01
    電子書: NT$ 175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五分鐘,換一顆有錢人的腦袋 掌握17種思考方式,你就能創造財富,改變人生

  • 電子書: NT$ 266

    房價高漲、人才外流、產業升級不力,都跟中央銀行脫不了關係? 全面解析神祕面紗底下的中央銀行, 瞭解央行政策究竟對臺灣經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什麼樣的深遠影響。  

  • 電子書: NT$ 252

    當代貨幣學大師歐文.費雪 揭開貨幣的神祕面紗 破除萬物齊漲的迷思 |生活成本為何居高不下?通貨膨脹為何無法降溫?|

  • 電子書: NT$ 336

    ★《金融時報》2023年夏日最佳圖書★ 填補晶片戰爭中缺少的一塊拼圖 萬物藍圖的設計師──安謀 從人工智慧、物聯網、電動車到AI運算商機 看他如何顛覆半導體業的商業模式,讓晶片設計無所不在!

  • 特價 電子書: NT$ 429

    V神第一本親筆著作 解析加密貨幣的過去、現在、未來 V神:「民主不單指政治,按一個讚也是民主,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當然是一種民主實踐。」 寶博士葛如鈞強力推薦:「將華爾街看不見的手,變成群眾之手而且看得見。」

  • 特價 電子書: NT$ 528

    全球獨家中文版!《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關心AI時代人類命運的必讀之作 當代經濟學巨擘從千年歷史經驗借鑑,重新定位科技變革的價值與方向 ☉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自由的窄廊》作者最新力作 ☉ 《槍砲、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正義》作者邁可.桑德爾 重磅推薦 ☉ 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林明仁...

  • 電子書: NT$ 299

    這是一個「轉傳、分享」便可以創造數十億商機的時代, 當人人前仆後繼地投入社群網路時,我們究竟是掏金的人,還是被人盯上的肥羊? 揭露光鮮亮麗的社群媒體背後,真實存在的詐騙與剝削!

  • 出版日期:2013-07-01
    電子書: NT$ 350

    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 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黑天鵝效應》作者最新鉅作 每一件事情都會從波動得到利益或承受損失。 脆弱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 反脆弱則是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因此獲利。

  • 特價 電子書: NT$ 317

    詐騙常在你的「信以為真」 **《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作者新作 ** **揭發騙局背後的心理操弄 ** 本書兩位作者均為權威心理學家,他們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世界著名的金融詐騙事件,與神不知鬼不覺的各式騙局,探索人類大腦容易受騙的一面,提升我們的防詐騙雷達,洞悉騙子的伎倆。

  • 電子書: NT$ 224

    台灣雖然有很多問題,卻都是可以解決的。   書中文章主題,有最能代表時代的關鍵詞,例如:熱血、小確幸、狼性、走出舒適圈、人脈存摺。   也有台灣當下最深刻的焦慮,像:國際觀、高等教育、兩岸競爭力、機器取代人力。 有的課題並非台灣獨有,分析必須具備全球視野,例如:民粹、富人稅、國族主義,募兵...

  • 電子書: NT$ 490

     本書引領讀者進入「全球化秩序崩潰後地緣政治新局勢」真正務實的議題,以六個不同產業(運輸、金融、能源、原料、製造、農業)為主題,分析不同國家與區域的前景,以及這六個產業之間的關連性:如東南亞的電力需求、威斯康辛州的精密製造業、南非的金融流動性、墨西哥邊界地區的安全和貿易軸線、美國中西部的運輸選項、美...

  • 電子書: NT$ 315

    從貿易戰到晶片戰,半導體已成為國家未來發展戰略,2030年將是決勝時刻! 40年科技產業資歷最強分析——從去全球化x亞洲新鏈的制高點 解析在半導體八強在國際新賽局中,科技產業版圖的重構與挑戰

  • 出版日期:2009-12-31
    電子書: NT$ 210

    原本以為不會有人想看的一本書 全球熱銷400萬冊 簡單有趣的方法,解決所有事件與謎團 經濟學擁有獲得答案的絕佳工具,但嚴重缺乏有趣的問題。李維特──經濟學界的印第安那瓊斯,他發掘了許多看似幽默怪誕,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問題」,比方說:墮胎合法化何以能降低十五年後的犯罪率?小學老師與...

  • 詳細資訊

    《金融時報》當月選書
    入選《金融時報》∕麥肯錫2016年度布拉肯‧鮑爾獎
    Amazon網路書店4.6顆星讀者好評
    《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財富》雜誌、《企業》雜誌專文推薦


    Facebook、Airbnb、Slack、LinkedIn、PayPal、Pinterest、阿里巴巴⋯⋯
    這些世界知名的科技巨擘創辦人,都曾修習人文學科,甚至以此奠定創業基石。


    科技與創新浪潮如火如荼地展開,人人都在學寫程式,STEM教育的呼聲水漲船高;反觀人文學科成為冷門科系,錢/前途似乎愈益黯淡。但若仔細觀察最有創意、最成功的新商業點子背後,將會發現人文思維才是創新的動能、發現新商機的要素。在各種技術工具的駕馭門檻大幅降低的當下,能否尋得市場缺口、找到問題所在,也許才是未來的決勝關鍵。

    ──文科優勢在哪裡?──
    ★設身處地洞察生活難題,懂得如何利用科技提供最佳解決途徑
    ★為演算法注入倫理,讓機器為人類提供更好的服務,而非統治我們
    ★為STEM教育添注人文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尋得發揮長才之處
    ★提倡政府透明化的重要性,利用資料識讀能力解除國土危機
    ★理工類職業不再是飯碗保證,軟技能的需求將大幅提升

    無論是正在思索生涯方向的大學生、望子成龍的父母,還是各行各業的創業家和企業主管,都必須體認到文科人與理科人攜手合作可以發揮巨大的潛能,兩者的重要性旗鼓相當。以科技為導向的未來一日千里,教育、產品和各機構若都能人文與技術兼而有之,此理想的組合必然可以抓住無窮契機。

    本書特色

    1.本書引用許多人文與科技結合的創業實例與研究報告,為人文學科的畢業生如何在現代科技導向的職場發揮所長,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方向與策略。本書實為人文學科的畢業生打了一劑超級強心針。

    2.本書觀點新穎,舉證詳實,文風簡易。在當前台灣書市,還少見這類有關人文素養如何成為科技要素的論述。在人文學科畢業生錢/前途愈益黯淡的今日,無疑是本勵志好書。

    3.這本書同時也值得科技業人士閱讀。書中許多實例證明,科技絕不能脫離人性,人文素養的挹注,才能開拓科技業未來的前景。

    4.總體而言,這是一本好讀、好懂、精采的人文科技類書。適合文科生、理科生、科技創投家、科技業從事者閱讀。

    作者簡介

    史考特‧哈特利(Scott Hartley)


    是創投資本家與全球新創公司顧問。曾擔任白宮總統創新小組研究員,為Google、Facebook、哈佛大學伯克曼網際網路與社會研究中心效力過。他曾為《富比士》雜誌和《企業》雜誌寫過文章,也是《金融時報》、《波士頓評論》、《外交政策》及其他報刊雜誌的特約撰稿人。目前居住在紐約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溫力秦


    輔仁大學德文系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繪本和電腦資訊的翻譯工作。近期譯作有《小數據獵人》(合譯)、《啟動未來式頭腦》、《現在就當美食創客!75位食品達人教你從無到有的實戰創業密技》等。

    媒體推薦

      【國內共同讚譽】
    何則文/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作家、科技業主管
    陳良基/科技部部長
    焦糖陳嘉行/喜劇演員
    張玉山/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系教授兼系主任
    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褚士瑩/國際NGO工作者、作家
    (按姓氏筆劃排序)

    【各界好評】
    「美國等國家高喊STEM教育,想要解決工程、科技、科學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但從全民的角度來看,以人文為出發點的科技發展,才最能貼近大眾的需求。史丹佛大學的設計學院(d.school)或是哈佛大學與維多利亞教育機構合作的試驗計畫「Agency by Design」,其所強調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與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人文、數學)教育,都蘊含著從人與環境的切身需求為出發點的科技發展思維,值得大家來思考。這本書用平易近人的故事,讓讀者輕鬆地接收到科技人文的概念,頗值得一讀。」
    ──張玉山/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系教授兼系主任

    「對世界各地的文科人來說,本書不啻為一劑補藥與宣告。當我們進入了人工智慧時代,我們會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人,尤其是受人文學科薰陶的人才。本書既具說服力又發人深省。」
    ──安妮-瑪麗・斯勞特(Anne-Marie Slaughter)/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執行長

    「極棒的一本書。本書打破教育上對於科技與人文學科錯誤的二分法,不僅說明兩者能夠並存,同時也揭示若兩者不共存,更是危險。」
    ──比爾・奧萊(Bill Aulet)/麻省理工學院馬丁創業中心(Martin Trust Center for MIT Entrepreneurship)董事總經理、《MIT黃金創業課:做對24步,系統性打造成功企業》(Disciplined Entrepreneurship)作者

    「我是個文科出身的創投,卻也能在矽谷理科人中脫穎而出。史考特・哈特利完美詮釋了兩種族群合作的話會產生出何種魔法,而這種甚少被分析、卻擁有高度生產力的關係,更藉由這本富有洞見的書展現出耀眼的光芒。」
    ──比爾・德萊普(Bill Draper)/德萊普、理查茲與卡普蘭基金會(Draper Richards Kaplan Foundation)共同主席、《新創遊戲》(The Startup Game)作者、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前任首席

    「要成為領導者,文科生與理科生的合作關係是不可或缺的……這種關係才是解決新時代大哉問的關鍵,而不是機器。」
    ──丹尼爾・克里斯特曼(Daniel W. Christman)/美國退役中將、西點軍校前校長

    「這本書合乎時事又激發思考,帶來令人耳目一新且極為重要的意見……學生、家長、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執行長與創業家都該讀讀這本書。」
    ──李飛飛(Fei-Fei Li)/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Google雲端人工智慧暨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

    「你無法阻止機器人闖進我們的世界,但那也不表示人類完蛋了。史考特・哈特利精采絕倫地詮釋,為什麼未來對哲學家的需求會如同工程師一樣多,兩者必須互依共存。」
    ──伊恩・布萊默(Ian Bremmer)/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超級力量》(Superpower)作者

    「矽谷未來最大的挑戰將會是如何和這些透徹了解人性的人合作。哈特利用具說服力的案例說明,雖然機器能夠產生龐大且重要的數據與資料,但仍然需要人類的智慧,來把資料建構成讓文明世界得以運作下去的知識。」
    ──喬・朗斯代爾(Joe Lonsdale)/帕蘭泰爾技術公司(Palantir)共同創辦人

    「這本佳作清楚構築了人文學科在這個以技術為中心的世界有多麽重要。科技的最終目的,便是在於如何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告訴我們人類將可以如何進步。」
    ──約翰・軒尼詩(John Hennessy)/前史丹佛大學榮譽校長、電腦科學與電子工程系教授

    「史考特・哈特利巧妙解釋了為何現在不該再把人與科技劃分開來。如果我們開始重視這件事並採取行動,業界與社會都能因而受益。」
    ──提姆・布朗(Tim Brown)/IDEO執行長、《設計思考改造世界》(Change By Design)作者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1)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634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