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彤雅立自二零零七至二零一一年的詩作共六十首,分為三輯──「月照無眠」、「食此在」、「她衰老的時序是冬眠」。關於季節、思念,與未完成的種種瞬間。
2008年,8月,北京。天氣:酷熱。戀人之間:雪盲狀態。 第一夜,他們像新情人一樣互相認識、重新相愛。 第二天,所有情侶在酷暑的假日會發生的美好與不悅的情節,全部上演。 第三天,他們各自在城市裡尋找自己的空間。這城市昨天還很陌生,今天已經有自己的一個位子。 城裡的人看著過去的磚瓦崩解,看著激動的人們...
每個人命中都應該注定會遇見一隻獨一無二的烏鴉, 他會站在異質世界的交界處,隨時準備啟發一隻懵懂的鴿子。 「沒有一隻烏鴉真的是黑色的。」坐著的鳥打斷帕洛瑪。 「如果你爸稍微懂一點色彩學,他就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隻烏鴉是黑色的。」 「有時候我會把『烏鴉』當成一種抽象的存在,為了不要忘記追尋更高遠的風...
《阿Q正傳》是響譽國際的中國近代小說,1921年開始發表於《晨報副刊》。作者魯迅透過阿Q這個小人物,嘲諷中華民族的病態,例如阿Q靠著「精神勝利法」,自我欺騙,極度自卑卻欺善怕惡,既可笑又可惡,既可悲又可憐。阿Q之名成為日常用語,影響之深遠由此可見。台灣作家楊逵,在1947年42歲時,將《阿Q正傳》譯...
想追回最初的愛,除了財富,還要什麼代價?村上春樹的最愛,不斷翻拍的小說經典。 用第三者的觀點,檢視一戰結束後絢麗的美國夢,那蒼白、浮華、閃亮、破碎的生活。隱隱也帶出費滋傑羅那顆在迷失世代中維持的純真之心。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詩化散文寫成,以小說體探討哲學,具有哲學、文學雙重價值。書中尼采假借先知查拉圖斯特拉之名,表達他自己的思想,尼采主要的哲學觀點,包括 「上帝死了」、「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超人哲學」、「權力意志」等,都可在本書中讀到。
《官場現形記》,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藉一系列獨立人物連綴成書,道盡官場醜態,所寫人事皆有所本。雖然結構雜亂散漫,情節雜遝重複,但因揭露政治的腐敗,捕捉社會的面貌,詼諧諷刺,讀來過癮,很受讀者歡迎,是清末多部描繪官場惡習的小說中最有成就、流行最廣的一部。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是諷刺小說,也可視為具有政治意涵的歷史小說。它又是一部影射小說,小說以狀元金雯青與名妓傅彩雲爲主線,所寫人物,以兩百七十餘位現實人物為原型,而多所影射。或許為了迎合讀者趣味,譴責小說之外,這部作品兼有狎妓小說的特點。
書中主人公自白:「只因我出來應世的二十年中,回頭想來,所遇見的只有三種東西:第一種是蟲蛇鼠蟻,第二種是豺狼虎豹,第三種是魑魅魍魎。」此書描繪當代光怪陸離的社會亂象,從官場、商場、洋場到賭館、妓院,透過近200個小故事,呈現清末社會的面貌。雖然描繪生動,但也不乏缺失,魯迅等人便抨擊作者描寫誇張失實...
蕭紅出生於黑龍江省的呼蘭縣城。1940年1月,為避戰亂,移住香港。在香港,懷念故土,於是以故鄉生活為原型,完成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兩年後病逝,年僅31。《呼蘭河傳》以女童的角度描述,有人物沒有主角,有情節沒有主軸,故事平淡,卻淡中有味,藝術成就不凡。
鍾理和,臺灣文學史重要的客家籍作家,被稱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創作於1959年的自傳體短篇小說<原鄉人>,描寫敘述者(即鍾理和自己)從小對中國的複雜情愫,以及前往中國大陸的心路歷程。李行導演將它搬上銀幕,且原鄉意涵經兩岸政治人物賦予不同解讀,鍾理和、原鄉人等名詞,遂為更多人所悉。然而其中內涵,卻...
在詩人學者楊牧眼中,許地山和沈從文一樣,是五四以來最令人著迷的「說故事者」(story-teller),許地山編出來的故事,有「問題小說」的特色,在故事中揭露社會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許地山曾留學美、英,研究宗教、哲學、民俗學等,因此作品頗具宗教色彩,學養見識超過一般作家。他的小說富有傳奇色彩與...
『落花生』和『春底林野』二文,在初中國文教本裏被列為散文的範文。『落花生』記敍家里種,收,煮,食花生一事,因而論及落花生的特色,勉人應充實自己,質樸厚重為是,不要金玉其外以衒世欺人。文字簡潔圓潤,並充溢著透徹的智慧。『綴網勞蛛』,『換巢鸞鳳』是他的小說,兼有中國舊小說和印度古文學二者之美,而別具風格...
月照無眠
是生活的感知
是夢
是夜
是無眠者的孤獨
是微涼的季節
作者簡介:
彤雅立
居柏林,隱於市。
嗜讀書,研電影,事翻譯。
著有詩集《邊地微光》。
走,過去就是邊境了。http://blog.yam.com/sabin。
邊 地 微 光。http://tong-yali.blogspot.com。
名人推薦:
尹玲、甘耀明、宇文正、孫梓評、李癸雲、李魁賢、陳玉慧、郭重興、楊佳嫻、黃粱、廖偉棠、鴻鴻、鍾適芳、顏艾琳、羅思容、蘇紹連
──聯名推薦
【推薦文】
彤雅立的新著《月照無眠》是一本以思念為主調的抒情詩集,相對於嚮往的古典情境和神秘的島嶼印象,孤隱在歐洲現代城市的她因為距離遙遠而情寄思念,從時間上去延續古典情境的階調變化,從空間上去再現島嶼印象的駐留或行走,兩者相互交織成為她詩中思念的世界。彤雅立這本詩集的創作特色在於「現實」與「詩」的處理方式,她以「詩」的意念去貼近現實,讓現實世界感受到詩人的心靈光澤,而非把「現實」的舞台搬到詩裡,任由現實張揚表演;但是她對現實世界的變動異常敏感,許多詩的意念和意象仍是從現實世界中提煉,提煉之後,現實退隱,心靈不變,詩永恆。這是一種高度的創作觀,不被現實世界所控制、驅使,反而是用詩觀察、超越和照拂現實世界。彤雅立正往這個獨特而艱難的方向前進,在台灣六年級的詩人中獨樹一幟,鮮明地形成頗具代表性的詩風。
──蘇紹連(詩人、《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主編)
《月照無眠》是一幕獨角戲,一封懺情書,
有樂府之坦誠無告,詞的哀戚纏綿。
諦聽!迴看!鶯啼在天涯。
──黃粱(詩人、評論家)
有時生命不給我們所要的,便只能換一個名字,重新開始打造一個世界。
彤雅立的世界是由感官構成的,所有的事物都被感官翻譯了,成為夢,成為詩,成為無止盡的路途上,更真實的點滴人生。
──鴻鴻(詩人)
彤雅立那雙無眠的眼,挖出記憶中最神秘幽微、晶瑩剔透的眼淚。一淚一字,結晶了這本詩集所呈現出來的光亮。
──顏艾琳(詩人)
‧彤雅立的新著《月照無眠》是一本以思念為主調的抒情詩集,相對於嚮往的古典情境和神秘的島嶼印象,孤隱在歐洲現代城市的她因為距離遙遠而情寄思念,從時間上去延續古典情境的階調變化,從空間上去再現島嶼印象的駐留或行走,兩者相互交織成為她詩中思念的世界。彤雅立這本詩集的創作特色在於「現實」與「詩」的處理方式,她以「詩」的意念去貼近現實,讓現實世界感受到詩人的心靈光澤,而非把「現實」的舞台搬到詩裡,任由現實張揚表演;但是她對現實世界的變動異常敏感,許多詩的意念和意象仍是從現實世界中提煉,提煉之後,現實退隱,心靈不變,詩永恆。這是一種高度的創作觀,不被現實世界所控制、驅使,反而是用詩觀察、超越和照拂現實世界。彤雅立正往這個獨特而艱難的方向前進,在台灣六年級的詩人中獨樹一幟,鮮明地形成頗具代表性的詩風。 ——蘇紹連(詩人、《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主編)
‧《月照無眠》是一幕獨角戲,一封懺情書,有樂府之坦誠無告,詞的哀戚纏綿。諦聽!迴看!鶯啼在天涯。 ——黃粱(詩人、評論家)
‧有時生命不給我們所要的,便只能換一個名字,重新開始打造一個世界。彤雅立的世界是由感官構成的,所有的事物都被感官翻譯了,成為夢,成為詩,成為無止盡的路途上,更真實的點滴人生。 ——鴻鴻(詩人)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