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療法》這本小書所收錄的,是作者向日葵為其部落格「陽光下的聲音」所寫的四十篇文藝評論。毎篇評論的結尾都註明了網路的刊載日期,然而它們在這本書中的排列順序,卻因為全書文氣順暢的要求而和現實的刊載順序有些微的不同。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本書經美國國會圖書館東亞館納入館藏! ★輔仁大學校長江漢聲、作家朱小棣、企業家陳勳台、《芝加哥時報》總裁李著華專序推薦! ★多位國內外文學系所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真情推薦!
★夜裡失眠的人都是蘇美的忠實讀者──百萬讀者感淚好評! ★更尖銳、更感性,直指現代人的迷茫與希望 ★獨家收錄──作者台灣版自序!
一場腳部怪病,扭轉生涯規劃; 毅然棄文從醫,原來遇上仁醫? 習醫見證科學,病床觀察人性。 醫生原來不是超人,卻可治癒人心。 人氣FB專頁「文科生習醫的奇幻旅程」的文科生, 網上以專業知識抽擊偽科學,網下收起批判思維診察人性。 棄文從醫,只為追夢;再從醫成文,以筆治心。
《部落格療法》這本小書所收錄的,是作者向日葵為其部落格「陽光下的聲音」所寫的四十篇文藝評論。毎篇評論的結尾都註明了網路的刊載日期,然而它們在這本書中的排列順序,卻因為全書文氣順暢的要求而和現實的刊載順序有些微的不同。
這四十篇文章,分成「我見我聞」、「我思我感」和「網路雜談」三個部分。書中的代序〈部落格療法〉一文說得好:「目前網路上的部落格何只成千上萬,這符合了當初網際網路成立的宗旨之一,也就是促進民主的觀念。毎個人都有聲音,毎個人也都有管道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毎個人更有無窮的機會去接觸並了解這些思想感受,同時立即把自己的反應傳送出去,進而引起更多的迴響。這是網路之所以造福人類的最大功用:協助人與人之間立即而直接的溝通。」儘管如此,如果一個人的聲音不夠客觀公正,而只是充滿偏激狂放的囈語,則必定無法持久地吸引讀者。如果部落格的存在只是為了讓個人有機會進行各種負面的批評、攻擊和侮蔑,那麼部落格的載體,也就是網路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綜觀《部落格療法》書中的四十篇文章,比前一本文集《時間的秘密》顯得更為理性客觀,書中的評論文字也更為透徹而面面俱到。這彷彿代表了向日葵本身在經營部落格兩年以來的成長,從當初的感性抒發,逐漸提昇到理性的觀察和剖析。書中有許多文章都是對於中西文藝作品的專業評論,特別是第三部分「網路雜談」裡的九篇文章,深入淺出了探討了幾種特殊的網路現象;第二部分「我思我感」的最後一篇文章〈當文學變成資訊:我的電子書初體驗〉也展現出向日葵對於這新生媒體風潮的觀察和預言。
然而在《部落格療法》一書中依然可以看見向日葵著名的狂野想像力和細膩的文筆,如第一部分「我見我聞」中收錄的〈冬至花燈遊行〉一文,似乎有和《老殘遊記》中描述黑妞白妞說梨花大鼓的那段文字媲美的野心(見「大明湖畔美人絕調」),而第二部分「我思我感」中收錄的〈《倩女幽魂》的聯想〉更令人讀來拍案叫絕,在想像力無限發揮的同時更不免發出會心一笑。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