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收錄馬森教授兩篇長文:〈論錢穆先生《史學導言》〉與〈兼論中國之前途〉。錢穆先生融多年史學研究心得為《史學導言》一書,作者讀後深受啟示,乃於一九七二年撰一長文發表在香港《明報月刊》,論治史的態度和方法、史觀論、歷史的時間與事件、歷史人物等議題,從不同世代背景的史觀,與錢先生展開...
本書提出歷史教育的三項基本要素:文本閱讀、證據概念、問題探究。書中不僅剖析歷史閱讀的基礎、試述文本證據的推演,還延伸提示如何帶領探究課程。作者長期關注英、美等國與臺灣的歷史教育,其透過豐富的文獻資料、嚴謹的學術考證,以及富含多年教學的實務經驗,期盼能引領讀者從史學的萬千文字中尋得關鍵,一同培養歷史思...
《上一堂思辨國文課》&《思辨是我們的義務》作者吳媛媛最新力作! 新世紀公民必修課!「當初歷史課有學到這些就好了!」 從學校課堂、影視戲劇、電玩手遊,到新聞議題和街道名稱,歷史無所不在。 這本書分享了從檢視史料、解讀歷史到獲得歷史意識的完整過程, 是瑞典為幫助學生點燃歷史意識提出的方案。 ...
知識人、知識分子始終是余英時先生筆下最關切的對象。 在中國現代史世局動盪的百年篇章中, 知識人呈現了何種面貌?是否真的改變了自身及其國家的命運?
★新文化史權威彼得.柏克★ ★二十年經典著作全新繁中譯本★ ★售出超過10國版權★ 「假為真,真為假。這不是一場關於是否該使用圖像為歷史證據的辯論,更是關乎該如何使用。 」――新文化史權威 彼得.柏克(Peter Burke)
本書試圖檢討後現代主義對史學的影響,並梳理西方史家在這場衝擊之下,如何熔後現代主義與史學研究為一體、拓展史學新道路,帶領讀者一探後現代主義與歷史學之間的羈絆與聯繫。
本書從中國醫療史上的幾個議題出發,透過社會風俗、醫療技術、臨床病徵的探討,叩問「什麼是生命?」的核心命題。並期待藉由探索個體生命觀與整體文化不朽活力,將歷史學普及於大眾的內在與生活。
本書為作者就其四十餘年研究中國歷史的實際經驗現身說法,以供青年史學工作者之參考。全書分為九篇,內容涉及基本方法、具體規律、論題選擇、論著標準及論文寫作諸問題,最後兩篇談努力途徑與生活修養,尤為作者特所致意,以為欲求在學術上有真實成就之最基本功夫。
「舊世界無論獲得了什麼,都無法彌補在這場大戰中失去的一切。」 讓我們重讀一戰前的歷史,重新思考我們的時代,試著讓人類的未來走向和平與自由 暢銷著作《八月砲火》前傳 兩座普立茲獎得主芭芭拉.塔克曼平生得意之作 描繪一次大戰前歐美世界眾生相 追究繁華表象之下,山雨欲來的戰爭線索
歷史不是人名、地名、年代、事件的堆砌,閱讀歷史更非背誦強記。本書顛覆你對歷史的認知,幫助你批判性地閱讀史料,提出關於歷史證據性質的深入問題,有助於提升閱讀素養,培養歷史思維。像史家一般閱讀,當面對過往史實或今日的新聞事件,乃至工作及生活瑣事,你將更能看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及透析本質,有效地處理過去及現在...
此書收錄馬森教授兩篇長文:〈論錢穆先生《史學導言》〉與〈兼論中國之前途〉。錢穆先生融多年史學研究心得為《史學導言》一書,作者讀後深受啟示,乃於一九七二年撰一長文發表在香港《明報月刊》,論治史的態度和方法、史觀論、歷史的時間與事件、歷史人物等議題,從不同世代背景的史觀,與錢先生展開「對話」。並兼論作者對中國前途的看法,包括生活方式、國體與法制等方面的沿革新變,知古而後知今,展望未來中國文化的去處。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