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外:重返非阿拉伯伊斯蘭世界
0 篇書評

信仰之外:重返非阿拉伯伊斯蘭世界

Beyond Belief: Islamic Excursions Among the Converted Peoples

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6/08/09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2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9335812
  • 字數: 296,495
紙本書定價:NT$ 550
電子書售價:NT$ 38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 S. 奈波爾
解構非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信仰與文化

這回,旅人成了旁觀者,
讓皈依者述說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故事……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92

    一場帶著”命題”開始的旅程, 以後殖民知識分子的自省式獨白, 解構伊斯蘭文化傳統與現代,信仰與文明的衝突矛盾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波爾最具爭議性作品

  • 電子書: NT$ 385

    ★英語世界重量級作家 爭議不斷的當代文學大師 ★書寫功力超越文壇巨匠D.H.勞倫斯、格雷安‧葛林 ★連勁敵薩依德都不得不折服 ★讓深交30年的保羅‧索魯與他反目 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 S. 奈波爾最具魅力作品「印度三部曲」 想深入了解印度,不能錯過的經典大作!

  • 電子書: NT$ 735

    貫串一個傑出民族、文明和語言的宏大歷史, 將一千五百年前的沙漠詩歌與今日的國際情勢、戰爭創傷相互串聯── 著名阿拉伯語學者、當代旅行文學名家旅居阿拉伯世界近四十年 提姆•麥金塔―史密斯傾力巨著 跨越三千年、三大洲,理解中東與阿拉伯世界必讀之作!

  • 電子書: NT$ 476

    當代中東的面貌是如何形成的? 極端主義、恐怖分子為何成了中東世界的代名詞? 1979年為什麼是中東歷史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1979年,伊朗革命、麥加禁寺圍困事件與蘇聯入侵阿富汗相繼發生。金姆.葛塔在《黑潮》中,透過廣泛而細膩的調查,詳盡剖析這三件關鍵大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對西亞地區往後的歷史...

  • 電子書: NT$ 442

    巴西國內暢銷話題鉅作 《泰晤士報》、《金融時報》年度好書 透過認識拉丁美洲,改變觀看世界的視角!

  • 電子書: NT$ 630

      本書作者安東尼•瑞德是國際上研究東南亞的第一人,他的研究不是從決定歷史的所謂大事件出發,而是注重環境、地理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等年鑑學派的研究方法,因此有「亞洲的布勞岱爾」之稱。瑞德堅持全球史的研究視角,印度、中國、伊斯蘭、近代歐洲的力量在這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相遇、交織和互相影響,正是東南亞在全球史...

  • 電子書: NT$ 560

    六千年前的歐亞大草原並非蠻荒之地,而是印歐文明的起源地! 草原居民駕著猶如現代跑車的四輪車、馬戰車,循著大草原四處移居, 無形中推動了歐亞大陸的文明演化,開創最早的「全球化」時代!

  • 電子書: NT$ 476

    1972那年,三十八歲的寡婦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膝下十子,蒙面入侵者在貝爾法斯特將她從家裡強行帶走。這本書是步調如小說般緊湊的精密報導,基夫以麥康維爾的謀殺案為主軸,牽引出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他訪問了衝突雙方的參與者,將那個時代悲劇的毀滅與虛耗轉化成鏗鏘有力、引人入勝的長篇...

  • 電子書: NT$ 380

    20世紀,索忍尼辛:「烏克蘭很快就會看出,分離解決不了所有問題。」 21世紀,普丁:「我一直認為,俄羅斯和烏克蘭是一個民族。」 2014年烏克蘭向西方靠攏, 「迫使」俄羅斯出兵攻打自己「同胞」。 這不是單純的國際競爭與軍事危機的縮影。 背後乘載的是500年來歷任統治者努力打造的民族認同, 更說明烏...

  • 電子書: NT$ 574

    流亡的國王、帝國主義者、自負的探險家、考古學家、 傳教士、間諜、地圖繪製者、藝術家、嬉皮以及狂熱登山者 一步一腳印詳實探究喜馬拉雅山的歷史、政經沿革 全方位書寫世界最高峰民族和冒險的重磅史詩著作 入圍2020年達夫.庫伯獎、2021年博德曼─塔斯克山岳文學獎 亞洲藝術報年度選書

  • 特價 電子書: NT$ 506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 電子書: NT$ 525

    本書作者席代爾主張,統一其實不利於制度競爭與經濟創新。如果人類過去從未逃離大一統帝國,那很可能就不會出現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今天的我們也無法逃離無知、壓迫、匱乏與疾病。 換句話說,羅馬帝國滅亡後的千年分裂,正是歐洲日後在十七、十八世紀得以率先走向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如果羅馬帝國沒有滅亡,或者羅馬式大...

  • 特價 電子書: NT$ 714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段挑戰上帝的歷史。 當西方世界越來越質疑宗教時, 為什麼人們的直覺思考仍受它的意涵所影響? 無論你相不相信耶穌死而復生, 你所處的文明世界,基督宗教的痕跡與影響都無處不在。

  • 電子書: NT$ 442

    從青銅時代至今日局勢,理解中亞史重磅經典之作 顛覆游牧民族=野蠻人的刻板印象 中亞的璀璨文明,照亮了整條路上絲綢之路 絲路上帝國的歷史,就是中亞各民族的歷史 ★ 榮獲美國出版協會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 ★

  • 電子書: NT$ 560

    蛋白質與卡路里點燃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 第一本從帝國糧食供需、殖民及戰地飲食角度出發, 全方位探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因與後果的歷史專書。 莉琪‧科林漢繼《帝國的滋味》之後又一重磅著作。

  • 電子書: NT$ 504

    雅典從來不模仿他人,只能成為他人的典範。 ◎翻譯名家梁永安先生精心翻譯之作,2017年隆重上市 ◎成大系主任翁嘉聲教授專文導讀 古希臘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搖籃,發展出人類最早的民主制度。 其中奉祀雅典娜女神的帕德嫩神廟,更是西方世界民主、理性、藝術之象徵。 今人相信雅典人重視經驗過於信仰,是個人重...

  • 電子書: NT$ 377

    位處帝國門前,烏克蘭人如何昂首挺立、追求自由與尊嚴? 在強權環伺中,烏克蘭人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 面對歷史的苦難,他們淬煉出團結、勇氣與韌性 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烏克蘭研究中心主任傾力之作 橫跨兩千年的壯闊史詩,值得臺灣借鏡的血淚歷史

  • 電子書: NT$ 525

    走過血色大地的死亡深淵,更要看見東歐如何重獲新生 認同糾葛 × 族群劃分 × 帝國邊陲 × 宗教歧異 × 國家神話=一本東歐版《想像的共同體》 波蘭、立陶宛、白羅斯、烏克蘭──── 四個東歐民族,四百年歷史經驗, 無數次探究「我們是誰」的實踐,哪些值得臺灣人借鑑? 800萬人次聽講的東歐史...

  • 電子書: NT$ 385

    全球跨度的深入探索,世界史最有力的全新詮釋 爭奪食糧烹調成強者盛宴,控制飢餓是征服人民的關鍵 國家權力的槓桿,如何撐起一座全球貿易的穀物糧倉?

  • 電子書: NT$ 618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 電子書: NT$ 595

      維多利亞時期的大英帝國與沙皇政權下的俄羅斯帝國,十九世紀兩大帝國在中亞展開的「大競逐」,擘畫了今日地緣政治的面貌。

  • 電子書: NT$ 483

    「一段壯觀、灼熱的歷史,揭示了勇敢的猶太婦女成為抵抗戰士的非凡成就。」 ──奧斯卡最佳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書評盛讚 尚未出版就被奧斯卡最佳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買下電影版權 花費十年,挖掘出二戰時期最刻苦銘心的故事

  • 電子書: NT$ 377

    權力爭奪、戰火洗禮、帝國殖民、獨立與開放、文化影響…… 越南的歷史就是世界大歷史的縮影

  • 電子書: NT$ 280

    在假新聞 & 另類事實蔓延的後真相時代,哲學家出手的時刻到了!

  • 電子書: NT$ 476

    《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年度好書 振聾發聵的道德之聲~人文學科的亂世警鐘   當歷史宛如時間怪獸吞吐讓人混淆的謊言, 本書痛快地揭開沾满了弱勢者鲜血的真相!  

  • 詳細資訊

    1979年,V. S. 奈波爾帶著對伊斯蘭宗教一無所知的狀態,為了尋找「答案」,第一次走訪了四個非阿拉伯伊斯蘭國家:伊朗、巴基斯坦、印尼及馬來西亞。長達半年的時間,奈波爾與無數的阿亞圖拉、毛拉和穆斯林晤談,並且以訪談紀錄為基礎,探討這四個國家的常民生活與文化,以及潛伏在其內部動盪洶湧的政治激流。這回的觀察他寫就了《在信徒的國度》一書。

    《在信徒的國度》以一種旅人自省式的獨白,企圖爬梳伊斯蘭宗教信仰的細節,以及因它引爆革命的能力。

    時隔十六年,1995年奈波爾再度造訪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這次重返現場,「皈依」依然是這趟旅程的主題,然而,這次旅人的角色轉移到了幕後,他刻意讓直覺帶領,找到一些人挖掘一些故事;他讓這些皈依信眾站到臺前,用自己的觀點視角述說自己的故事。

    作者在《信仰之外》中揭露了一個「命題」:伊斯蘭教不只是關乎善惡、道德和私人的信仰問題,它形塑出ㄧ種專斷偏執,致使皈依者的世界觀大變,阿拉伯語成了「聖語」、阿拉伯的土地成為聖地。這些皈依者被要求從其母體中拔離,屏棄對自身土地的記憶與歷史,轉而成為阿拉伯故事的一部分。更甚者,他們對伊斯蘭教的信奉堅守比基本教義派還要更加堅毅且激烈。

    奈波爾同時觀察到,在這些皈依國家的伊斯蘭教中存在著ㄧ種恐懼症和虛無主義的因子,所以這些國家要陷入紛亂沸騰狀態是再輕易不過了。作為《在信徒的國度》續篇,奈波爾坦言,這場探索之旅他看得比第一次還要清楚了解,但他並不想給予「結論」,畢竟這些故事皆有其複雜性,不應被竄改或是牽強附會⋯⋯⋯


    作者簡介

    V. S. 奈波爾V. S.Naipaul
    V. S. 奈波爾(Sir 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
    堪稱是當今英語世界重量級作家,《紐約時報》書評稱譽他是「世界作家、語言大師、眼光獨到」的小說奇才。

    1932年,奈波爾出生在千里達島上的一個印度家庭。1950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牛津的大學院(University College)攻讀英國文學。1953年取得學位後,他遷居倫敦,任職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開始寫作。1957年以《神祕按摩師》(The Mystic Masseur)展開寫作生涯。此後,奈波爾致力於寫作,生平未嘗從事過別的行業。

    奈波爾的作品以小說與旅行文學為主,兩者皆獲得高度評價,得過無數獎項,包括英國最富聲望的布克文學獎、毛姆小說獎、萊斯紀念獎、霍桑登獎。他在1990年被英國女王封為勳爵士。

    1993年,奈波爾榮獲第一屆「大衛.柯衡英國文學獎」 (David Cohen British Literature Award);這個文學獎的設立,旨在表揚「尚在人世的英國作家的一生成就」。多年來,奈波爾幾度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終於在2001年摘下這頂代表文學界最高榮譽的桂冠。

    V. S.奈波爾作品包括:《神祕按摩師》、《艾薇拉的投票權》(The Suffrage of Elvira,1958)、《米蓋爾街》(Miguel Street,1959)、《畢斯華士先生的屋子》(A House for Mr. Biswas,1961)、《史東先生和他的騎士夥伴們》(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1963)。1967年,奈波爾出版短篇小說集《島上的旗幟》(A Flag on the Island);1969年,歷史小說《黃金國的淪亡》(The Loss of EI Dorado)問世。隨後奈波爾推出一系列長篇小說:《身在自由邦》(In a Free State,1971)、《游擊隊》(Guerrillas,1975)、《大河灣》(A Bend in the River,1979)、《抵達之謎》(The Enigma of Arrival,1987)和《世界之道》(A Way in the World,1994)。最膾炙人口的旅行文學作品:印度三部曲之《幽黯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以及《在信徒的國度:伊斯蘭世界之旅》(以上四部均由馬可孛羅出版)。


    譯者簡介

    胡洲賢
    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赴美國加州蒙特利半島Language Studies Division of The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進修翻譯。除用本名翻譯外,也用筆名齊萱寫作,平日住在山明水秀的台東,嗜書成性,賣文維生,熱愛悠閒自在的生活,作品累計兩百餘本。
    著作:《一樣的月光》、《言歡記》。譯作有:《老巴塔哥尼亞快車》、《金色船隊》、《撒哈拉》、《帝國》、《淑女與僧侶:我在京都的一年》(以上均由馬可孛羅文化出版)、《造雨人》、《麥克.喬丹自傳》、《蝴蝶君》、《流浪者之歌》、《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青少年及兒童版》等書。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412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