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建築業)它沒有殺死你,那麼你就不夠傑出了。」
——説出此話的狂人,就是舉世聞名的札哈·哈蒂(Zaha Hadid)。而在2016年3月,她自己也應驗了自己的説法,溘然離世,遺留下曾經的不羈、當初的堅持、見仁見智的名堂,還有用30餘年打造的事務所。但她真正的 Legacy 究竟是什麽?又可不可以從她又愛又恨的三大失敗建築案作解剖?
作者將首先潛入一件件的舊檔案和記錄,媒體與友人説辭,展開第一階段的「簡史」之旅。
從壽司料的熟成技術,到天麩羅炸麵衣的厚薄與溫度, 日本料理是一種文化,也是一門科學! 好吃不只黑鮪魚!生冷不忌,看鞭神老師最豐盛有料的日本餐桌史小科普~
李宗焜(甲骨文研究家、書法家) 戴忠仁(人間衛視《國寶檔案》主持人) 謝哲青(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郭曉娜(作家、前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組委會特約撰稿人) 聯合推介!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驚喜的起點,故事性十足!超人氣粉專「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版主,帶你我重新看見文物的魅力!
集合故宮菁英心力,大手筆、不計成本重新編印的「故宮勝概新編」出版了。內容豐富翔實,巨細靡遺的介紹故宮典藏及歷史沿革;其活潑精湛的編印手法,將國寶瑰麗璀璨的光華,更完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展卷如睹真蹟,令人心脾俱暢。全書厚達255頁,平價供應,物超所值。
清代奏摺,是揉合明代(1368-1644)題本、奏本公文書格式與滿洲請安習俗,逐漸發展演變而來的一種文書制度。明代官員報告公務用題本,私人事情則用奏本。不論題本或奏本,規定須經內閣進行格式審核,簽擬意見後,才能送到皇帝手上。審核駁斥不僅造成緊要公文的延誤,層層轉手更易使機密事情泄露。康熙皇帝(165...
以「皇帝的多寶格」為題,精選十五組多寶格,總件數達六百一十九件文物,通過時下流行的「開箱」一探究竟的展示手法,將展覽分成「收納古玩」、「開箱趣味」和「藏物格架」三個子題,展出多寶格內裝物件,讓觀眾瞭解皇帝多寶格所集裝的琳瑯滿目、兼容並包的古董與時興製品,乃至於東洋與西洋舶來品。另外,收納箱盒也是此次...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從海洋地緣政治的角度,了解世界霸權的更迭! 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命運和發展 但是為什麼近代史上,掌握了海洋,卻比掌握陸地,更具有優勢呢? 過去歷史上的大帝國,都是依靠掌控大片土地的陸權國家。 羅馬帝國擊敗海洋帝國腓尼基、長期與遊牧民族征戰的中國,都證明了陸權國家才是過去歷史中勝者的主流。...
前任社長沈西城刻下梳理五十年代至今香港武俠小說的發展,如何由全盛至衰落;亦說明環球出版社如何把握時代的脈絡,辦成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武俠小說雜誌。另外,亦會回顧《武俠世界》的四位總編輯──蹄風、鄭重、沈西城與王學文的工作,探討這本刊物的經營方式與出版方針。
★「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得獎作品 ★「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得獎作品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 如同史詩故事般起落的棉花帝國,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既創造也再造了全球資本主義。 棉花帝國自始即為長年以來,全球奴...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英國BBC熱門系列節目《音樂的故事》精華文字版 附珍貴史料照片及作者推薦聆賞曲目 本書顛覆以音樂家生平拼湊的斷簡殘編 用最宏觀的視野,探索音樂革新帶來的人類歷史改變 由當代作曲家古鐸撥開音樂起源的層層迷霧 帶你一同聆聽隨著時代變遷而進化的聲響 知名樂評家焦元溥專文導讀 吳家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敗,乃成功的「鐵娘子」
我們都知道這段故事的結局。
2016 年 3 月 31 日,週四,札哈·哈蒂(Zaha Hadid)在美國邁阿密的一家醫院接受支氣管炎的治療時,因心臟病發作而離世,享年 65 嵗。而後,業界開始哀吊、痠民趕緊輿論、繼承人也篡了位、甚至與世家打起官司來——誰又知道這位可說是現代建築業中無人不曉的首位「明星」女建築師,會有如此精彩的後日談?
在天之靈的她大概會爲此咯咯地笑得泪目起來!
畢竟,她的出道乏人問津。首 10 年的建築被笑説是紙上談兵。聲勢也逐漸因「難搞」而攀升;即便獲得建築業的奧斯卡獎、即便封爵,也依然得砍著歧視的荊棘,踩著失敗的案子而向前進,絲毫沒有一刻停歇。意志之堅强,絕對符合上那在阿拉伯語中意為「鐵」的哈蒂姓氏。
所以與其稱她為「女魔頭」或「女爵」,倒不如叫她「鐵娘子」更爲恰當。
在超過 30 年的事業生涯,札哈的骨子裡也只有建築。她不惜一切地在世界各國樹立起最前衛、最「自己」的結構,看似只求能獲得人們認可,其實更希望能改變現狀——讓大衆別再對「陰莖」般的高聳設計有所眷戀,反而將建築視爲景致、家園、能流連忘返的社區。從解構到有機性,即便設計隨時間推移而有所變化,但初衷依舊在。可又有多少人還記得?
《札哈的失敗學》就想要回溯到她一件件成功建築的前傳:1982 年的香港山頂、1994 年的卡迪夫灣歌劇院、2012 年的東京國立競技場——都在競賽中拔得頭籌卻又狠狠地被潑冷水、踹下獎台——這就是札哈的建築旅程裡再自然不過的陣痛。但所幸,那瞬間光榮的唏噓也得以纍積成逆襲的動力。
「我知道札哈不想要成為一個象徵,但她肯定對很多人而言就是如此。」 美國辛辛那提羅森塔當代藝術中心(札哈的首個大型建築)前館長德斯玛莱(Charles Desmarais)當年就說過:「(但所謂的象徵)就是要堅持己見。無論有多少人說你沒有這種能力,也要意識到自己有能力能夠變得更好。」
不管你視不視她爲象徵,但更多時候,札哈就如同她的建築,在不曾面對之前就會有了主觀印象。如果單憑此下定論,便會帶上有色眼鏡,產生既有印象。而撰寫這本傳記——實在為「簡史」——就希望能讓專研其建築設計與概念之前的你有所復習:看看她在巴格達的美妙童年如何崩潰;在倫敦大學時如何尋找自己;「失業」之年如何熬過;還有邂逅同伴、拓展事務所的過程與秘訣。
最終,在孰能無過的前提下,你或許會察覺到:札哈並不是甚麼建築奇跡或神話。相反,她只是個想要盡力展現才華的人。而唯有透過失敗、失敗、再失敗,她才被塑造成爲建築業中最受厭惡且最優秀的「鐵娘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要打開一扇門,通往一個尚未被發明的世界。」
∎ 失敗學(1)- 香港山頂 The Peak(1982-83)
第一棟建築前(1950 - 1992 年)—— 她在1982 年贏得香港太平山頂設計休閒俱樂部全球設計競賽一等獎的作品,絕對是任何新晉建築師夢寐以求的事。而形容為一場「五彩紙屑暴風雪」的競賽畫作,打從一開始就讓人譁然:但連評審都「看不出門道」的爭議,究竟有多難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個城市都有想要那種能夠讓他們說『看,我們有一座很棒的建築』的心態。」
∎ 失敗學(2)- 卡迪夫灣歌劇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 1994-96)
爭議與突破間(1992 - 2003 年)——事實上沒有多少失敗的建築案像札哈的卡迪夫灣歌劇院那樣,值得被集結成爲一本書《歌劇院彩票》。而且看似為事件中心人物的札哈讀起來更像是個跑龍套的大配角!究竟還是建築「菜鳥」的她是如何在這一場涉及到十個單位,還包括查爾斯王子的鬧劇中保持冷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麽樣才算是耍大牌(Diva)?如果我是一個男人,他們會稱這樣稱呼我嗎?他們不會。」
∎ 失敗學(3)- 東京新國立競技場(Tokyo National Stadium, 2012-2016)
得獎的後日談(2004 - 2015 年)——東京奧運會不會取消延期,我們不得知。但札哈「被消失」的新國立競技場計劃究竟藏著什麽内幕?真的是因爲首相安倍晉三說地,是成本過高嗎?那設計值得被說是像一個「老海龜」、「馬桶座」、「自行車頭盔」甚至是「巨大的陰部」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建築業)它沒有殺死你,那麼你就不夠傑出了。」
∎ 三振不出局,建築做到死!
最終極的逆襲(2016 - ) ——在贏得普利兹克獎的當兒,札哈就理解到自己將成爲一個全球明星,因此更不能放鬆下來。但她並不覺得這是犧牲——「我們等了那麽久才獲得這些工作,所以也沒學會如何對每一份工作說『不』。」這就是爲什麽她從未考慮過退休。但「后札哈」的事務所,是否真的在沒有她而運作(成功)依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錄列表
前言——失敗,乃成功的鐵娘子
第一章——第一棟建築前(1950 - 1992 年)
∎ 回不去的失落世界
∎ 失敗學(1)- 香港山頂 The Peak(1982-83)
∎ 一萬小時的紙上建築
第二章——爭議與突破間(1992 - 2003 年)
∎ 從未當真的藝術性
∎ 失敗學(2)- 卡迪夫灣歌劇院(Cardiff Bay Opera House, 1994-96)
∎ 白盒子的博物館?好無趣!
∎ 舒馬赫讓科技趕上
第三章——得獎的後日談(2004 - 2015 年)
∎ 回流中東,前進中國
∎ 她是漢考克,還是 BIG MOM?
∎ 敢言敢當——如果我不是「女」建築師
∎ 失敗學(3)- 東京新國立競技場(Tokyo National Stadium, 2012-2016)
最終章——
最終極的逆襲(2016 - ??)
∎ 三振不出局,建築做到死!
預告——
∎ 我去看了札哈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