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在流動與定居的過程中,面臨到國家政策、土地開發,以及持續與先住民協商的族群關係,還有自我/族群認同等重大課題。故本書選錄的8篇論文,以清領至現代的歷史時序為經,南、北客家族群的地域平衡為緯,同時結合歷史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的研究主題、方法與視野,引領讀者剖析台灣客家文化的嬗變。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香料的意義與人類永遠同在,它們的名字留下了言語的辛香, 呼應了多姿多彩豐富又重要的過往,教人驚喜不已。 從中世紀至今的香料史和廚房烹飪史! 香料,讓你身心和味蕾都歡欣鼓舞,為你勾勒世界的版圖!
★「班克洛夫特獎」(Bancroft Prize)得獎作品 ★「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得獎作品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 ★「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 如同史詩故事般起落的棉花帝國,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既創造也再造了全球資本主義。 棉花帝國自始即為長年以來,全球奴...
從海洋地緣政治的角度,了解世界霸權的更迭! 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命運和發展 但是為什麼近代史上,掌握了海洋,卻比掌握陸地,更具有優勢呢? 過去歷史上的大帝國,都是依靠掌控大片土地的陸權國家。 羅馬帝國擊敗海洋帝國腓尼基、長期與遊牧民族征戰的中國,都證明了陸權國家才是過去歷史中勝者的主流。...
達爾文三部曲現代版! 繼《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 人類大歷史三部曲最終章《昨日世界》磅礡上市: 重拾遺落在文明洪流中的昨日美好。
從壽司料的熟成技術,到天麩羅炸麵衣的厚薄與溫度, 日本料理是一種文化,也是一門科學! 好吃不只黑鮪魚!生冷不忌,看鞭神老師最豐盛有料的日本餐桌史小科普~
全新增訂版,未刪節最全本,增加二十多萬字增訂內容 首次披露中央研究院大量珍貴史料、照片 補充大量親歷者採訪資料,如曾氏家族後人、劉文典等大師後人親述 全新校對增訂、珍貴史料圖片版 大師遠去再無大師 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大陸最後一批學術大師群體命運的劇烈變遷
「物或物怪是『非常』(unnormal, unusual)的存在,反映人對未知或不熟悉世界的理解與想像。」--杜正勝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本書是一本科學通史,討論的時間貫穿兩千年,爬梳從古代到文藝復興為止,人類對於宇宙天地和周遭事物的認識,以及認知觀如何演變的過程,呈現出每個時代人們因應各自不同的觀念、知識和技術背景與限制,如何提問和回答瞭解自然科學的問題,並走到現在的科學。
「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 要理解現代中醫的樣貌, 就不能忽略這個時代發生的故事。 中醫界在面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廢醫」挑戰, 和受戰爭環境限制的時代中, 反而創造出充滿活力的一段歷史, 它是我們所不能遺忘的一段科技史、醫療史。
我們對莫內、梵谷並不陌生,說到台灣藝術家,卻所知不多。穿越殖民與威權的幽暗,15位台灣前輩藝術家以刻刀或畫筆對抗歷史洪流,開拓屬於這座島嶼的美術篇章。作者李拓梓結合自身觀察與研究,搭配金漫獎得主阮光民生動的漫畫,帶領讀者重訪台灣美術史的動人風景,重新認識這塊土地的藝術傳承與精神價值。
★《紐約時報》、亞馬遜Top 1暢銷書 ★ iHeartRadio最佳歷史類podcast改編成書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本書唯一的缺點,就是它的篇幅不是兩倍長。 ★ 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暨《時代》百大影響力人物──麥爾坎.葛拉威爾最新力作 「精準轟炸」可以減少無辜平民的傷亡;「無差...
《華爾街日報》與《經濟學人》雜誌「2014年最佳著作」 你認識印尼嗎?對於真實的印尼,你了解多少?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當今地球上每30個人就有一人以它為家 豐富的天然資源引發各國覬覦,長年飽受殖民剝削與衝突戰爭蹂躪 踏入這個不可思議的萬島之國,走遍13000餘座島嶼...
繼《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研究生不死,只是生不如死》之後,論文寫作秘笈的「如來神掌」第三式──《研究研究論論文》正式推出,教你研究歷程、寫作技巧、規劃報告的完勝秘訣! 不要告訴同學,趕快買一本回家偷練,保證去傷解鬱。 讓你研究功力精進,論文寫作順利,從此笑傲學術江湖!
「客家」早期的英譯之一是guest people,其主要的形象為人在歷史過程中的流動與遷徙,他們到新墾地時相對於在地先住民的「客」。本書作為一部聚焦於「台灣客家人」的學術專著,探討客家人在台灣歷史中如何在新地移墾定居、安身立命、繁榮發展,「成為臺灣客家人」的過程。
客家人在流動與定居的過程中,面臨到國家政策、土地開發,以及持續與先住民協商的族群關係,還有自我/族群認同等重大課題。故本書選錄的8篇論文,以清領至現代的歷史時序為經,南、北客家族群的地域平衡為緯,同時結合歷史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的研究主題、方法與視野,引領讀者剖析台灣客家文化的嬗變。
清代台灣客家移墾與定居──《成為台灣客家人》新書講座 講者:李文良(臺大歷史系教授) 陳志豪(臺師大臺史所助理教授) 時間:2019年10月24日(四)19:00-20:30 地點:臺大圖書館1F日然廳(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簡介:客家人在流動與定居的過程中,面臨到國家政策、土地開發,以及持續與先住民協商的族群關係,還有自我/族群認同等重大課題。本活動以清領至現代的歷史時序為經,南、北客家族群的地域平衡為緯,同時結合歷史學、人類學與社會學的研究主題、方法與視野,引領大眾理解台灣客家文化的嬗變。 //主題閱讀// 《成為台灣客家人(台灣史論叢 客家篇》 https://reurl.cc/33LNER //講座側記// 地域、移墾與清代客家研究──《成為臺灣客家人》新書講座側記 https://reurl.cc/XXgdRg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