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作者侯活士獲《時代》雜誌譽為「美國最佳神學家」
敘事是教義神學的內涵,是信仰生活的範例,是啟蒙下一代信徒的教材。敘事是兩千年來教會生命力的源頭。聖經中的敘事,不是因循落伍、任憑挪用的文字,乃是寶貴的屬靈資源,主動形塑我們的品格,使我們能夠改變世界。群體一起閱讀聖經,就形塑出超越個人的品格與力量!
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 是要開創神的新創造及嶄新的為人方式。 祂將古代猶太教和異教追求「正確行為」的真實洞見, 置於新的根基上; 並啟動重塑人類的企畫: 讓人的心靈得以被潔淨、軟化, 並且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都得著改變, 開始學習新發現的神國語言及行為。 神國就這樣進入這個世界, 賦予人們連亞里斯多德...
畢德生寫給所有牧師、傳道、服事者,對抗當代文化潮流的溫柔利器! 面對當今教會牧者的生命問題,在同一個地方牧會近三十年的畢德生發現,來自聖經的靈性資源,可以為屬靈領袖的呼召職分,提供相應的養分!在《不情願的呼召》中,畢德生用自身經驗,揭露身為牧師,所要面對的種種試探,並嘗試用約拿的故事,恢復服事者的...
在本書《天國的牧養學》,畢德生發現,在特定猶太傳統節期循環中,安排特定書卷朗讀,是個牧養上的神來之筆。透過年年周而復始的操作,累積出各世代面對生活挑戰的生命力。
你真的得和他坐在一起,感覺他對你的歡迎, 你必須經歷他認識神的方式, 和他一起遠眺湖泊,望向群山, 嘗試看到他所看到的...... 他是畢德生 牧者、譯者、神學家 牧者的牧者 唯一授權傳記
★ 華理克(Rick Warren)劃時代的鉅著 ★ 全球銷量超過5千萬冊,翻譯超過85種語言 ★ 榮獲美國紐約時報榜首 #1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 榮獲美國出版人週刊暢銷書榜首 #1 Publishers Weekly Bestseller ★...
世上有苦難的事實和問題很難找到答案。 約伯記一書正是探討人類受苦的問題,在這卷書中我們遇見一個身心飽受折磨的人,也遇見他那些竭盡所能卻只是雪上加霜的朋友。本書帶我們面對許多難解的謎題,最重要的是,正因如此,我們看到約伯帶著對神的信心不斷地掙扎。 作者亞金森的闡述令人信服,帶我們看見約伯記一書...
在以色列不忠的速臨審判中, 能夠勝過毀滅的只有上帝悲憫的愛。 本書作為何西阿書的研究及註釋,第一部將涉及先知傳統、政經社會的時代背景、何西阿的神學,鋪設何西阿的婚姻與事奉的關聯,從縱深了解先知傳講的意義。第二部逐章逐節針對許多難解的指喻,提供詳細的研究與解釋,必能幫助讀者明白何西阿書整全的信...
如果聖經中有個青少年團契,我們看見了嗎? 約瑟、大衛和但以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我們總是只看他們的年少得志,卻輕忽他們的混沌掙扎。 基哈西、米非波設和耶弗他的女兒,這些不曾被注目的邊緣人,我們總是忽略上帝對他們的關照,進不去他們的內心世界。 更不用說,她瑪、暗嫩和押沙龍,聖經中最黑暗的一頁,我...
10/28起正式銷售!早鳥預購讀者同步書櫃後,即可開始閱讀囉! 本書由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新約學者耗費十年合著完成,從公元第一世紀的具體歷史脈絡出發,集歷史、文學、神學三大進路理解新約,幫助讀者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聖經研究成果,跳脫單一視角,深入淺出由宏觀角度理解耶穌基督與上帝子民的故事。
事奉中,到底誰是主角?是我們,還是上帝? 我們今天的事奉如此艱難,是否正因為事奉者也抱著「任意而行」的心態行事? 士師記時代是一個眾人都「任意而行」的時代,以色列民經常掉進高山與幽谷、拯救與沉淪的惡性循環之中,可從中我們又看到上帝的作為,怎樣透過充滿人性軟弱的子民及領袖而彰顯出來。 回到今天的...
康麥克牧師對神的愛,對聖靈的敏銳,使他能夠服事眾人,為受傷破碎的人帶來醫治,捆綁的帶來釋放。充滿聖靈恩膏和大能信心的康麥克牧師,將開啟你的視野,帶你進入更深的屬靈領域裡遇見神。
康麥克牧師對神的愛,對聖靈的敏銳,使他能夠服事眾人,並且將他所領受的恩賜,以邏輯與條列的方式,清楚地教導眾人,若是過去你對於屬靈恩賜感到陌生,透過本書,你將跟著充滿聖靈恩膏的康麥克牧師,隨著他循序漸進的教導方式,將開啟你的屬靈眼光,帶領你進入神的心意、領受神為你預備的屬靈恩賜。
我們為幫助窮人所做的努力,可能對彼此都造成傷害 ▌▌▌███ 貧窮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因為錯誤的假設可能導致造成傷害的策略。 本書以聖經為基礎,讓讀者明白何謂貧窮與如何扶貧, 學習如何在具有極大轉化能力的關係中,為這受傷的世界建造出有果效的事工。
你渴望真實而恆久的自由嗎? 「在基督裡得自由」課程,是為幫助你多結果子、活出生命價值而設計。本手冊結合《勝過黑暗》、《擊開捆鎖》的主要內容,系統化地編寫而成。無論你信主時間長短,都能從中獲益良多。其英文版已建造超過三十五萬人,並在世界各地至少有二十五種語言的譯本。 明白你如今在基督裡的身分地位,...
1972年7月7日起,聖靈如風吹向山間部落,喚醒泰雅爾教會;聖靈如火,點燃部落,復興教會。 本書藉著訪談者的回憶與對當時情景的描述,主要使用故事體裁,引導讀者親臨現場,感受當時聖靈復興運動的火熱,期盼讀者在故事裡隨著聖靈之風自由翱翔,亦期盼現今各教會亦能經歷被聖靈點燃復興之火。
2019年《山間靈風吹起》面世,述說1970年代聖靈復興桃園、新竹泰雅爾教會的感人故事;2021年《跨山面海靈風吹起》出版,呈現聖靈工作翻過中央山脈,更新宜蘭泰雅爾教會的動人見證。兩部作品可視為獨立,卻又密不可分:聖靈之風,起於桃竹山區,跨越高聳山脈,吹向面海的宜蘭泰雅爾部落。
「教練式領導」在企業管理界已盛行多年,如今,這本專為基督徒領袖所寫的教練式領導技巧,將是門徒訓練、領袖培育的絕佳工具!
在牧會的經驗中,大衛.席蒙德牧師很早就發現一些人,是無法透過教會固定的職事來幫助他們。 那時,神引導大衛.席蒙德牧師開始為受傷的情感和尚未撫平的記憶付上特別的關懷和禱告。原來神真正的心意是——讓殘缺的基督徒轉變為傷癒的安慰者。
本書結合聖經神學與職場神學的視角,將帶領我們跨越工作與教會的鴻溝,更幫助職場人士、牧者、一般信徒看見,地上生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成為一種將恩典帶入世界並造福人群的方法。
當世界處處充滿不確定性與令人困惑的未知時,僅憑「以前都是這樣做的」或「從過往成功經驗中學習」的思維,已經無法應對未曾預料的處境與挑戰。這些挑戰,正呼喚我們培養調適力,並學會如何轉變。
賴特首次嶄新嘗試 新約研究 X 歷史傳記 帶你發現從未認識過的保羅 透過歷史角度,以傳記型式描繪保羅所身處第一世紀希羅、猶太世界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他一生立體、多重的性格樣貌,為了神大發熱心所遭逢的受挫、懷疑和憂傷,及至死的愛與忠誠。
★ 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年度好書 ★ 腦神經靈修學首部曲 結合神經科學、人際神經生物學、心理學、臨床經驗與聖經敘事,深刻描繪羞愧如何悄然滲入思想、關係、信仰生活,以及走出羞愧的唯一途徑。
來吧,讓我們一同加入聖靈的團契中 受聖靈洗的灌溉,在教會土壤茁壯! --- 教會論和聖靈論是「應用性」或「實用性」很強的兩項教義。 信徒既在基督裡與神和好,都領受了聖靈所施行的救恩,並加入信徒群體(即教會)當中, 更清晰、明確的教會論、聖靈論當有助信徒, 使信仰生命更加有根有基,豐富多采。
關啟文教授認為社會需要聽到對同運提出異議的聲音,所以撰寫本書,對歐陽文風的觀點提出商榷。作者針針見血,逐一反駁歐陽文風多年來不斷重複的高論,只有拍案稱絕,令非同志非專業的凡人茅塞頓開。 無論贊成,或是反對同性戀,這本書都是值得一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香港人得知香港宗主權將要變易,當時,中國政治領袖承諾五十年不變;可是,很多香港人對這「不變」的承諾存疑,於是想像可能的變,或以「變」來對應這可能,又或以「變」來對抗「不變」中的「變」,尋求某些東西不變。此著以郭乃弘、楊牧谷及平安福音堂為探討實例,整理他們怎樣在各自的想像中探求香港基...
華人教會習慣把聖經與我們的生活的關係視為單程路;聖經的教導,單向地透過邏輯推論指令我們如何生活,歷代不變。然而,這關係應當是一雙程路;聖經對很多議題的涵義,應該在我們當代生活的世界與聖經世界之間不斷來回互動而產生。聖經內涵的豐富,也透過此互動來顯示;否則,我們沒有辦法找到聖經對人權、性別平等、環境生...
你可能聽過,全本聖經就是一個恢宏的救贖歷史故事。由於聖經含蓋多種文體,無法單純像故事書一樣閱讀,你可能需要「見樹又見林」地閱讀與思考。更進一步,你想了解故事所包含的「聖經信息」,那麼本書將成為你極大的助力。
//本書的內容十分詳盡,探討了與宣教士相關的每一個重要課題。筆者特別欣賞作者處理每一個課題的進路和方法,在點明課題以後,他會從多角度去探討,且從不迴避敏感或爭議的部分,透過層層推進分析,引導讀者走出迷霧,找到出路。
作者博恩壘從現代教會牧養失能者的不足之處談起;接著剖析新、舊約中有關醫治、殘疾的諸多故事,指出受到現代西方醫學觀影響的讀經盲點;他再進一步一層層地挑戰讀者檢神學傳統及固有概念,重新發現:在上帝的國度中,「失能」不是必須修復的缺陷,而是展現人類生命的多樣性。形態功能殊異的肢體,同屬於一個身體——基督的...
侯活士教我們用敘事改變世界
敘事是教義神學的內涵,是信仰生活的範例,是啟蒙下一代信徒的教材。敘事是兩千年來教會生命力的源頭。
可是,這源頭到今天似乎流不出活水來:飛快的生活節奏、消磨心力的職場、爭名逐利的社會,使我們失落了敘事。今天已經沒什麼人會好好說故事、好好聽故事了!
侯活士在《品格的群體:基督教倫理學新典範》,力圖為敘事翻案:「敘事的目的是改變世界。」聖經中的敘事,不是因循落伍、任憑挪用的文字,乃是寶貴的屬靈資源,主動形塑我們的品格,使我們能夠改變世界。
早期的基督徒,聽聞或閱讀聖經中的敘事,然後把敘事內容看為行事為人的典範,並且實踐出來。這種實踐敘事的生活見證,經過兩千年來眾信徒代代相傳,變成傳統,也就是指引後世信徒活出敘事的權威。
古老的聖經敘事,透過傳統,在今天形塑我們的基督徒品格。古希臘哲人認為,一個人反覆做勇敢的事,日起有功,他就會獲得勇敢的品格。同樣道理,日復一日,我們把主耶穌的敘事應用出來,就會獲得基督徒品格。具備這種品格的基督徒,能夠在不同處境當中,自然而然地做符合信仰的道德選擇。
當我們具備基督徒品格,言行一致地活得像耶穌,教會就會成為「對照組」(control group)――與世界截然不同、供世界參照的一個群體。這是教會對世界首要的貢獻,也是我們改變世界的第一步。
︱作者簡介︱
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
神學家,美國杜克神學院(Duke Divinity School)道學暨法學榮休教授,曾獲美國《時代雜誌》稱為「美國最好的神學家」。他享譽國際,獲邀擔任蘇格蘭的吉福德講座(Gifford Lectures)二○○一年度講員;該講座歷來的主講人包括鄂蘭(Hannah Arendt)與泰勒(Charles Taylor)等大師。侯活士是二十世紀基督教德性倫理、敘事神學的倡導者,著書超過五十本。其中《品格的群體:基督教倫理新典範》(校園,2020)則被視為他的代表作,並在二○○○年獲《今日基督教》雜誌評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他成長於美國德州鄉村,兒時喜歡幫父母犁田,席地幕天,與田裡的甘藍菜為伴。這位如今年逾八十的神學大師,仍然喜歡到郊外散步,與神共度親密的時光。
「政治、社會、個人等三方面的倫理議題過去困擾著西方社會,今天華人社會則同樣面對這些議題。因此,《品格的群體》對華人社會而言是一本合時且合適的作品。侯活士在四十年前思考這些議題的時候,洞見癥結、顧及周全,替華人讀者掌握先機。他的思想,不容錯失!」──何世莉\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副教授
「真正擁有品格的是群體,而非個人,先要有前者,然後才會有後者;獨自一人是無法成為有品格的,除非被一個有品格的群體歡迎、擁抱、扶持。這也正是本書的題旨。」──禤智偉\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實用神學(社會倫理)助理教授
聯名推薦
何世莉 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副教授
唐慕華 北美知名神學家
陳世冠 中華基督教長老會台北信友堂牧師
陳尚仁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倫理學助理教授
楊腓力 北美知名基督徒作家
禤智偉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實用神學(社會倫理)助理教授
蔡維倫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和平教會牧師
(按姓氏筆劃排列)
本書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作者侯活士獲《時代》雜誌稱為「美國最佳神學家」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