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獨處,我才能生活
獻給為愛孤獨的喃喃自語
靈魂探索者、女性自傳體文學分水嶺之作。
短篇小說之神契訶夫代表作 大師中的大師,經典中的經典! 收錄契訶夫7篇成熟之作,包括〈第六病房〉、〈黑修士〉、〈大學生〉等經典名作 契訶夫把所有的小說家都擠到一邊去了! --《月亮與六便士》作者 毛姆
繼《童年》裡回望原生家庭,《青春》描述繽紛多姿的年少階段,《毒藥》終於將讀者帶進了真正與現實對抗的生活。身為詩人,托芙為本書命名選用了別有寓意的雙關語。在丹麥語中,「已婚」這個字亦有「毒藥」之意。她在本書裡坦率且驚人地揭露了自己的生活,直面人性裡種種考驗:家庭、愛情、欲望、創作、藥物——最後成癮。
愛到極致,在你最最孤獨的時刻,卻只能這麼問。 ※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誠品/博客來雙選書《摯友》作者矚目新作 ※「過去一年,這本書伴我捱過孤獨。」──林沛理(《亞洲週刊》專欄作家、文化評論人)
如冰冷刀鋒劃開童話般的快樂假象,精準捕捉潛伏日常裡的人性暗湧。 ——丹麥傳奇作家托芙繼哥本哈根三部曲後又一代表作—— 橫跨十年向度,二十一篇精彩小說,直譯中文版首度問世 ——被世界遺忘的珍寶,丹麥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聲音—— \\\《歐普拉日報》年度最期待書籍/// 我把他們都忘了...
「就在這裡,那比任何賭博都要激盪人心的二十四小時開始了, 並將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擾亂我命運的方向--」 你的一生中有多少個24小時? 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茨威格三大小說名作,經久不衰的人性經典
我為兩個兒子寫了這本書,儘管他們永遠看不懂。 我想藉此寫出我從未說過的話: 「對不起,把你們生壞了……」
托芙.迪特萊弗森是丹麥的國寶級作家,《童年》《青春》《毒藥》被公認為經典代表作,分別詮釋一位女性的童年、青年、婚姻階段,可獨立亦可串連閱讀,譽為哥本哈根三部曲。 在本書裡,托芙將童年形容為「一具令人窒息的棺材」,以懺情式的筆觸回望自己的人生,爬梳生命經驗種種源起。
『為你而寫,從未認識我的你-- 我的孩子昨天死了, 現在在這個世界上,我只剩下你了, 從未認識我的你,永遠被我所愛的你……』 作品暢銷百萬冊, 全球傳播最廣、譯文語種最多的德語作家之一, 最瞭解女人的男作家茨威格五篇中短篇小說代表作
短篇小說文藝復興代表作 描寫翻擾整個世代情感的微微震動 授權30國,熱賣150萬冊 橫掃歐美排行榜,獲獎無數 一切從不曾有過其他可能,我只是錯以為有過。 赫爾曼一鳴驚人的處女作,用九個故事描述愛與失落、孤獨與希望,生動且強烈地描繪出渴望著背離過去,甘冒風險追求新鮮與脆弱平衡的一...
倘若你有以下症狀: #以前的我話太多了 #我想要寧靜 #太多信沒回且太多人要見 #我嫉妒魯賓遜 #實在很懶得買菜 #為了能鬼吼鬼叫和過一絲不掛的生活 #因為討厭電話和引擎噪音 那麼讀讀這本書,並且找個地方,讓自己短暫地 靜靜休息一陣子吧
在朝理想前進時,我必須穿越黑暗的國度 我的成長,到底是覺醒的過程,還是一則迷途的故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曼.赫塞 最深邃的經典成長小說 被譽為歐洲青年思想啟蒙的重要作品 一部光明與黑暗互相角力的故事
這天,她談論著她的失戀,壞天氣帶來的毀滅性心情;翌日,她描述著收到友人寄來手工果醬的欣喜、窗外燦爛無比的番紅花,以及落日半照岩石的寫意;那個夜晚,她為朗讀的詩歌朗激動難眠⋯⋯
「這裡的氛圍整齊美麗,也讓再度獨處的我感到恐懼,感到自己的不足。我開創了一片開放的空間、一處冥想的天地,如果無法在這裡找到自己,該怎麼辦?」
美國著名作家、詩人梅・薩藤,一生創作了五十多部作品,晚年的日記體作品更為她贏得眾多聲譽和讀者。日記中真實描繪自己的生活、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被譽為「人類精神的探索者」。
《獨居日記》記載了梅•薩藤從1970年到1971年住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納爾遜的隱居生活,期間新書遲遲等不到榮譽、戀情瀕臨分袂,個人的脆弱及任性,作家反覆著對自己的過錯、憂慮、悲哀及失望檢視,卻也優美的傾訴了她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無比熱愛。
她──
・脾氣不好:
我一個人生活,大致沒什麼理由,只因為我這個人讓人難以忍受;我的某種氣質讓我與眾不同,我本可加以利用,卻從未學會利用。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雨天,或者貪杯都可能讓我激動慌亂。
・獨居上癮:
無論是朋友或甚至是熱情的戀人,都不是我真正的生活,除非我有獨處的時間,探索與發現正在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事。如果生活少了干擾、鼓勵,或是氣惱,日子會變得枯燥無味;然而,唯有當我獨處,重溫舊日與這間房子的對話,方才徹底品嘗到生活的滋味。
・在關係裡誠實:
在愛情關係裡(不論是同性戀或異性戀),沒有任何一方應該認為自己得放棄一些本質來維持這段關係。
・追求成長:
我們擔心煩惱與改變,害怕揭露,恐懼談論內心的痛苦。痛苦經常給人失敗的感覺,但它其實是通往成長的大門;無論你幾歲,成長總是讓人感到痛苦。
・熱愛大自然:
我所知道的平靜都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感到自己屬於大自然,就算自己只是渺小的存在。
但,在她筆下,我們看到了你我共同關心的主題:愛情、友誼、家庭、自我成長以及努力獲得內心的平靜。
本書出版,被視為女性自傳文學的分水嶺,許多婦女組織團體引為自我砥礪的講義,梅•薩藤也成了享有世界聲譽的日記體作家。
作者簡介
梅‧薩藤 May Sarton (1912-1995)
出生於比利時。1916年隨父母到美國。美國著名日記體作家、小說家和詩人。
一生寫作勤奮,創作了二十多本小說、二十五本詩集和日記。 在她創作的二十多本小說中,受到評論界好評的有:《祖父的出生》(1957)、《小屋》(1961)、《斯蒂文斯夫人聽到美人魚在歌唱》(1965), 《愛之種種》(1970)、以及《今日留戀》(1973)。 她的小說著重刻畫集優缺點於一身、具有發展潛力、追隨自己意志而生活的人物。在不同體裁的創作中,梅•薩藤認為自己首先是位詩人。她的詩歌內容涉及廣泛,形式多樣,主題多是反應大自然,尤其是園藝種植,如痴如醉的愛情,失戀後的痛苦,永恆的進展和變遷,對音樂藝術的傾心以及心靈對沉默孤獨的需求。 除了寫詩和創作小說外,她的非小說創作在美國文學領域裡卓然有成,尤其是日記體文學作品引人矚目,正是因為她的日記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她在美國文學史中享有「傑出的日記體作家」美譽,曾在多所大學教授過詩歌,包括衛斯理大學和哈佛大學,並擁有17個榮譽博士學位,被美國文學評論家譽為「人類精神的探索者」。梅•薩藤於1995年7月15日在緬因州她的住所去世,享年83歲。
譯者簡介
廖綉玉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英筆譯組畢業。
曾任金融機構翻譯人員,喜歡在文字堆裡打滾。
譯有《廚房屋》、《生命就當這樣美好》、《凡爾賽蠟雕師》、《妳以為妳是誰?:諾貝爾獎得主艾莉絲•孟若短篇小說集10》、《龐克教母 薇薇安‧魏斯伍德》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