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年的法國,是一個階級意識濃厚的社會。
于連是一個出身卑微的鋸木廠工人,但是他野心勃勃地想出人頭地。
他從市長家的家庭教師,做到巴黎侯爵的祕書,由於他的神學造詣和謹言慎行,漸漸得到別人的重視;甚至獲得市長夫人與侯爵千金的愛情……
然而,在拘謹的外表下,他的心卻充滿了對英雄的崇拜、對貴族的憎恨。他一步步走向名利之路,也不時和自己內心的矛盾交戰……
內容簡介
一八三○年的法國,是一個階級意識濃厚的社會。
于連是一個出身卑微的鋸木廠工人,但是他野心勃勃地想出人頭地。
他從市長家的家庭教師,做到巴黎侯爵的祕書,由於他的神學造詣和謹言慎行,漸漸得到別人的重視;甚至獲得市長夫人與侯爵千金的愛情……
然而,在拘謹的外表下,他的心卻充滿了對英雄的崇拜、對貴族的憎恨。他一步步走向名利之路,也不時和自己內心的矛盾交戰……
「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爾先生就生活在一八三○年的法國,他觀察到社會種種不平的現象,特別是貴族階級和教會聯手所形成的黑暗勢力,以及新興資產階級人心的反動;促使他開始寫作,完成了這部批判時代社會、剖析人性的「紅與黑」。
斯湯達爾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為什麼要寫《紅與黑》這本書。他表示要「認真描寫十九世紀最初三十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也就是法國在波旁王朝復辟時期和七月革命前夕的社會情景。很明顯的,斯湯達爾是有意識地要把「紅與黑」寫成一部政治歷史小說。也因此,他為這部小說加上了一個副標題:「一八三○年歷史紀實」。
小說裡面大部分情節據說採自一八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法院新聞」所載一個死刑的案由:一名年輕的家庭教師和女主人發生了曖昧關係,後來把她殺死,這名年輕人也被判處死刑。斯湯達爾便根據這則新聞和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將當時社會上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和時代風尚揉合進去,構思創作了《紅與黑》這部小說,真實而生動地展示了一八三○年代法國社會歷史的廣闊圖景,因此「一八三○年歷史紀實」這一副標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它醒目地標示出這部社會政治歷史小說的本色。
本書除了以于連、雷納爾夫人和拉莫爾小姐三人為中心人物,描寫由「自尊心」、「同情心」及「厭倦」等各種心理狀態出發的戀愛外,同時還注意到「好奇」、「驚異」、「嘆息」、「驕傲」、「野心」、「猜疑」、「嫉妒」、「悔恨」等心理現象的分析與描寫。本書因其在心理分析方面所描寫的範圍之廣,所發掘的程度之深,不僅在法國文學中,甚至在世界文學中,也成了一部最成功和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本書關鍵字】
階級意識、七月革命、政治歷史小說、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斯湯達爾
【本書資料】
無注音
適讀年齡:10~18歲以上
【本書特色】
1.文學經典重新改寫,為老作品賦予新風貌
本書透過精鍊淺白的文字及適度地縮短篇幅,將這本百年不朽的經典名著,以更適合兒童及青少年閱讀的形式呈現,讓大小讀者能夠一同領略經典文學之美。
2.書末獨家設計「青春筆記」,反思文學背後的意義
本書特別企畫「青春筆記」,讓讀者可以寫下看完本書後的所思所想。「青春筆記」中所列出的數項提問,或直指書中重點劇情,或具焦於人物性格,帶領讀者進行進一步的反思,深刻理解文學的內涵。
作者簡介
斯湯達爾(Stendhal, 1782~1842)
本名亨利.培爾(Henri Beyle),生於法國格勒諾布爾巿(Grenoble)。
他開始寫作時,只寫一些藝術家的傳記、繪畫史、戲劇方面的批評、旅行印象短文等,後來才寫小說。他的作品雖不多,但幾乎每篇都是成功之作,其中又以長篇小說《紅與黑》為劃時代的傑作。
斯湯達爾善於描寫心理剖析,在《紅與黑》中以一八三○年代法國為背景,批判社會,是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
目次
給青春的你
我的經典情緣
心理分析小說經典——紅與黑
小城
市長夫人
鋸木匠的兒子
家庭教師
愛情的幸福
肖像事件
加薪.度假
情婦
女僕告密
神學院院長
院長的讚賞
侯爵的來信
離開維里埃
巴黎的侯爵家庭
勝利的決鬥
舞會
于連和侯爵千金
情書
深夜的秘密會議
危機四伏的任務
侯爵的災難
離開侯爵府
雷納爾夫人的親筆信
殺人凶手
死亡
閱讀觀察站
青春筆記
導讀
我的經典情緣
劉小梅
對於一個受制於升學主義的莘莘學子而言,閱讀課外書籍簡直就是奢侈與罪疚的情緒綜合。加上家教森嚴,我似乎從未有過下課後在租書店逗留徘迴,或是跟武俠小說殺得天昏地暗的紀錄,唯有到了寒暑假,才有屬於自己真正的自由,也唯有那段間歇性的短暫假期,使我得以遨遊世界、神馳宇宙。
白雪公主、阿里巴巴、諸葛四郎……每個故事、每個角色,他們的音容笑貌、悲歡離合、恐懼驚慌、俠義勇敢,在在都挑動著我的心弦。隨著情節的發展,我的呼吸和脈膊也跟著緊繃鬆緩、起伏不定。就這樣,兒時的閱讀記憶,至今絲毫未減地深印在腦海……
上了初中,級任導師是全校聞名的女夫子,又嫁了個擁有國文博士頭銜的學者,我們這一班的國文程度可想而知。每天不是徐志摩、朱自清、梁啟超,就是張秀亞、夏丏尊、落花生。沒有去過北戴河,沒有看過白馬湖,由於他們的妙筆摯情,彷彿真的去了,看了。而散文的種子,也就這樣默默地在我心田萌芽……
高中聯考後,開始接觸中國章回經典——比如紅樓、水滸、三國和西廂。不知是根基不夠,抑或是閱歷不深,這些經典名作,直到大學畢業一一重讀時,方能體味一二。本以為三讀紅樓甚為自得,不想有人讀了十八遍、一百零八遍,我再也不敢出聲,文學魅力何其大!
念北一女中時,受到那時學風自由的影響,我捨數理而就文哲,倒是頗有一些嶄獲(當然,成績單上也頗多犧牲)。一部密密麻麻長達六、七百頁的「飄」,增加了好些近視度數。不久,莫泊桑、海明威、托爾斯泰、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約翰克利思朵夫,連袂接踵而來,更是叫人廢寢忘餐、欲罷不能,小說,又這樣一步步走進我的生命……
曾幾何時又成了尼采信徒,不知是趕時髦,還是因為自己的天空也瀰漫著一片頹廢的灰色,總之,陪他老兄度過好一陣子青春年華,所幸,冷歛的理智沒讓我陷入文學苦海的深淵,反倒激發了我對羅列如林的世界大師的崇仰與私慕。陪著梭羅去湖濱散步,跟著赫塞唱流浪者之歌,觀賞馬克.吐溫的幽默迸發會心的微笑,隨著海明威去體驗一場老人與海的爭鬥。卡繆、沙特、泰戈爾、羅素、毛姆、卡夫卡、歌德、楊格、齊克果……真是數不盡的燦爛星空。沉浸在這些世界大師的書中世界,讓貧乏荒蕪的生命,留下永難磨滅的烙印……
一個偶然機會,在飽讀詩書的母親臥室,發現一本封面殘舊、書沿已被魚蠹啃噬得參差不齊的「白香詞譜」,瞳孔登時放大兩倍,原來中國竟也有如斯美學!我開始一頭栽進所謂的「唐詩、宋詞、漢文章」中。李白、李清照、蘇東坡、鄭板橋、陶淵明、馬致遠、辛棄疾、李商隱、薩都剌,就連亡國之君李後主,也都讓人疼惜得心碎……詩詞曲賦嚮導著我,作了一趟感性的「中國文學之旅」,美哉!欹哉!有了這些名著塊寶,我這幾十坪的陋室,真是個「何陋之有?」想不到自己正置身在一個仙山靈水的聖地啊!
對書,始終不是專情者,任何一本讀物都可成為我的摭手新歡,儒釋道法陰陽禪,真是開卷有益。嚴格說來,我根本算不上是個專業讀書人,藏書既不富,閱書也不多,充其量只能濫充個「好讀書不求甚解」之輩。雖然無法將每一書中逐字逐句加以確切無訛地註釋解說,但我喜歡讀書,讀它的內蘊,讀它的氣勢,讀它的感覺,這些已然滿足了我過度飢渴的讀書欲。
求學拼考績,上班拼業績,除卻林林總總的雜事,人生所餘無多。偷得浮生半日閒,品品茗,看看書,煙硝火氣登時無。讀書亦如用兵,在精不在多。如何利用有限的時空,吐納千古聖哲的無上智慧,是現代人追尋自我的必修課程。我向來自比為蝸牛,一步一爬,不求快速到達終點,只圖品嘗爬行之樂。既是品嘗,抉擇便為第一要件。選好書,讀名著,省時又省力。名著不僅作者「筆端常帶感情」,下比如流,刻畫細膩,所言亦必有物。讀斯書,即或不能見賢思齊,亦必讓人胸臆澎湃。讀之、撫之、感之、懷之,意緒隨書頁齊飛,思念與作者共舞,讀書之樂樂無窮!
書與我就這樣結下不解之緣。
心理分析小說經典——紅與黑
一個出身卑微、到處受人歧視的鋸木廠工人,如何在階級意識濃厚的社會裡力爭上游?從小城市家長的家庭教師,做到巴黎侯爵的祕書,由於他的神學造詣與謹言慎行,漸漸得到別人的重視;甚至獲得市長夫人與侯爵千金的愛情……然而在拘謹的表相下,年輕人的心卻充滿對英雄的崇拜,對貴族的憎恨,以及想出人頭地的野心。他一步步走向名利之路,也不時和自己內心的矛盾交戰……
或許每個時代都有這樣的年輕人,然而「紅與黑」更深刻地突顯了年輕人在不可抗拒的大環境洪流中的浮沉掙扎。這個大環境就是一八三○年的法國,這一年是法國歷史上相當重要的年份:叱吒風雲的拿破崙一蹶不振,激動人心的革命風暴成為過眼雲煙;封建貴族又捲土重來,建立了復辟王朝。那時候的法國,想要出人頭地的年輕人只有兩條路可走,一個是從軍,一個是當神父;這兩種是當時有權又有錢的行業。
「紅與黑」的作者斯湯達爾就生活在這個時代,他曾經參加拿破崙的幾次戰役,離開軍隊後便投身外交界,被派往義大利當領事官。由於他的經歷,斯湯達爾觀察到社會種種不平的現象,特別是貴族階級與教會聯手所形成的黑暗勢力,以及新興資產階級人心的反動;促使他開始寫作,完成了這部批判時代社會,剖析人性的「紅與黑」。
「紅與黑」的故事取材於報紙上所載,有關一個死刑犯的新聞。斯湯達爾以這個案件作為「紅與黑」的主要情節架構,再以他所擅長的心理分析手法,賦予人物鮮活的生命,創造了一個不信神卻當神父,崇拜拿破崙卻沒機會從軍的苦悶年輕人的角色。
他細膩地描寫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狀態,分析他們感情與欲望的細微變化,使讀者得以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你將不僅僅知道故事表層的結果,更洞知造成此一結果背後的原因,因而獲得更深的衝擊與感動。
「紅與黑」其實是一個象徵性的書名,有人說「紅」是指書中靈魂人物于連,代表小資產階級的叛逆者;「黑」則是指他所反抗的教會、貴族階級及復辟王朝所結合的強大勢力。又有人說「紅」與「黑」代表了當時最熱門的「軍隊」與「教會」。你也可以說「紅」指的是主角于連心中善良、誠實的那一部分,而「黑」則是他內心偽善、憤恨的那一部分。
「紅」與「黑」的交戰,主宰了于連的思考與行為;「紅」與「黑」的抗爭,注定了于連悲劇性的下場。而在時代大環境的籠罩下,于連身旁的諸多人物角色,難道不也這樣徘徊在「紅」與「黑」的矛盾掙扎裡嗎?像天真單純的雷納爾夫人,初嘗愛情滋味,幸福的狂喜與衷心的悔恨不斷在內心交戰;而高傲的貴族千金拉莫爾小姐則在英雄崇拜的愛情與身分地位、自尊之間猶疑……
「紅與黑」的魅力在於它把人物性格的發展與社會環境緊密聯繫起來,強調環境對人物性格形成與發展的影響。于連強烈的自卑與自尊,既是他力爭上游的原動力,同時也帶他步上死亡之路。作者對影響于連環境的描繪,像是唯利是圖的維里埃城、地獄般的神學院、陰謀與偽善的巴黎,在在暗示了人物的思想與行為其來有自。也就是說,作者藉由書中人物性格的缺陷,間接批判了當時的社會,因此,「紅與黑」被視為歐洲第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傑作。
斯湯達爾的心理分析技巧,給予後世作家很好的啟示。現在你有機會仔細讀一讀這本傑作,到書中去發掘它之所以為經典之處吧!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