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加爾默羅會士保拉姆姆(Mother Paula)的信仰見證和傳記。因為父親身為政治人物的生涯,從小過著非凡的生活,從東北到日本,從南京到上海,在細膩多感的筆觸裡,同時也見證了二十世紀動盪的中國。
如果聖經中有個青少年團契,我們看見了嗎? 約瑟、大衛和但以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我們總是只看他們的年少得志,卻輕忽他們的混沌掙扎。 基哈西、米非波設和耶弗他的女兒,這些不曾被注目的邊緣人,我們總是忽略上帝對他們的關照,進不去他們的內心世界。 更不用說,她瑪、暗嫩和押沙龍,聖經中最黑暗的一頁,我...
這世界不是「非我家」,而是上帝的家園。 神學家沃弗及麥克安納利林茨以抽絲剝繭、縝密連貫的經文詮釋,揉合聖經的三卷書,對全球種族、社會、思潮問題,以及政治、經濟、生態等難解問題,提出耳目一新的家園神學。
一場聆聽與觀看的饗宴,重返約翰異象的信息現場,看懂啟示錄的象徵與符號。本書結合藝術、建築與文本的視覺釋經,幫助讀者理解每幅異象圖畫中象徵與符號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意義,進而明白整幅啟示錄大圖畫的信息。
不同於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福音的作者自始至終只用「記號」一詞來描繪耶穌所行的神蹟。對他而言,這些超自然現象不是展現神的大能而已,更是標示著主耶穌真正身分與使命的記號。《耶穌的記號》將帶你跳脫依照章節或事件劃分的傳統讀經框架,從七個神蹟記號看清楚約翰福音的整體信息。
★★★★★貝里集30年大成鉅作 「本書可說是透過貝里文化人類學的鏡頭,捕捉耶穌生平關鍵時刻的一幅印象派畫作。」——曾思瀚 貝里透過他對中東在地文化的深入觀察和生活經驗,以及近東文獻、中東學者的註釋研究、不同譯本的比較和文學修辭,來詮釋新約福音書中耶穌的生平和比喻。諸如耶穌降生、理解八福、有罪的女人...
★ 福音聯盟(The Gospel Coalition)年度好書 ★ 腦神經靈修學首部曲 結合神經科學、人際神經生物學、心理學、臨床經驗與聖經敘事,深刻描繪羞愧如何悄然滲入思想、關係、信仰生活,以及走出羞愧的唯一途徑。
和誰結婚不是重點, 列擇偶條件前先問自己:我為什麼想結婚? 為了逃離原生家庭? 年紀到了一直被催婚? 身邊朋友都結婚了,我也要? 只要進入婚姻就不會再寂寞了? 因為已經發生過關係,要負責到底? 還是,沒為什麼,只因為我愛他/她?
★★★★★ 亞馬遜高達 4.9 顆星會心推薦 ★★★★★ 數百萬冊暢銷牧師作者全新力作‧一本書體驗 40 年的牧者智慧 你是否渴望與神建立親密關係,但祂卻難以捉摸?也許是因為你缺少極為重要的態度——對神的敬畏。不要被嚇到,敬畏上帝與感到懼怕截然不同。這是一切的關鍵。
聖經學者蘭迪· 里查茲和中東宣教士里奇· 詹姆斯共同領航,探索聖經中親屬關係、恩主制度、榮譽與羞辱文化、界線觀念等社會元素,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加真實的聖經世界,讓隱藏在經文背後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逐漸清晰,幫助我們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聖經圖像。
傅士德之暢銷經典著作「新譯版」 英文原書售出超過100萬本 本書探討靈命操練這一主題,書中分別討論默想、禱告、禁食、研習、簡樸、獨處、順服、服事、認罪、敬拜、指引、歡慶這十二個重命操練。作者學識淵博,旁徵博引,對不同操練皆有深入認識,且非常關注操練的具體踐行方法。
本書介紹兩千年來主要在西方傳播的基督教信仰與希伯來文化、希臘文化、拉丁文化、歐美多元文化,以及全球各地文化等交融互動中形成的思想演變史,分成上下兩冊。上冊涵蓋初代教會時期與中世紀教會時期,而下冊涵蓋宗教改革時期、啟蒙運動時期與近代教會時期。適合作為基督宗教概論、基督宗教史、西方思想史、西方哲學史等課...
10/28起正式銷售!早鳥預購讀者同步書櫃後,即可開始閱讀囉! 本書由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新約學者耗費十年合著完成,從公元第一世紀的具體歷史脈絡出發,集歷史、文學、神學三大進路理解新約,幫助讀者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聖經研究成果,跳脫單一視角,深入淺出由宏觀角度理解耶穌基督與上帝子民的故事。
■心情對「畫」本使用說明: 心裡糾結的情緒需要抒發,身邊又沒人可以聽你說?沒關係,拿起你的畫筆(彩色鉛筆、彩色筆、水彩筆都可以)來塗色吧!你可以在心中用書裡的方法與自己對「畫」,或許,畫著畫著,心情就轉彎囉!更棒的是,你還可以將它裁下來當成書籤自己使用,紀念這段心路歷程,或是當成明信片,寄給你惦記的...
本書為加爾默羅會士保拉姆姆(Mother Paula)的信仰見證和傳記。因為父親身為政治人物的生涯,從小過著非凡的生活,從東北到日本,從南京到上海,在細膩多感的筆觸裡,同時也見證了二十世紀動盪的中國。
全書分三部分。第一部「人間事」,為從一九二七年出生至一九四九年,二十多年間跌宕起伏的人生。父親也因為大時代的詭譎局勢,從原本的國民政府官員成為滿州國的駐日大使、駐華大使。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之後,成為政治戰犯,最後因病過世。曾經豐榮的家族,隨即家道中落;大姊也因諸多打擊,在蔻豆年華離世。也因為長年就讀教會學校的姊姊的影響,保拉姆姆在這個時期種下了信仰的根苗。
第二部「與主偕行」,因為信仰的力量和耶穌會神父及修女們的協助,一九四九年保拉姆姆在上海搭最後一艘船離開中國,橫跨太平洋到美國的聖克拉拉,開始禁地隱修院五年的修道生活。在這五年間的「修德行」培育,為傳教區台灣培育了默觀傳教團體。
第三部「新天新地」,為一九五四年來台至今,在新竹創院、芎林建院、深坑拓院等,六十多年的修道生活說明。從最小的日常生活到與天主合一的闡明,這個心靈果實,實為信仰歷程裡的玫寶。
這本書也是保拉姆姆以自己修道一生的經歷,送給加爾默羅禁地生活的姊妹們的一份禮物,正如書中所言:「盼望並祈求我的故事能鼓勵我的姊妹們。當她們看到今日的我,以及天主在我身上所行的一切眷顧,就沒有誰有權利失去盼望或感到灰心喪志了。她們全都可以渴望聖德及真實的喜樂,這聖德與喜樂,是我們的會母聖德蘭的每一位女兒——加爾默羅修女們——都能擁有的。」
保拉姆姆在最後一篇「故事的尾聲」中,面對人生痛苦的贈言,也是當今世人面對考驗和挑戰時的真理:
「在今世,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痛苦都不是『失』,而是無限的『得』;……唯有藉著每天接觸到的痛苦,我才得以認識我的軟弱。痛苦揭露了我遲鈍、愚蠢、無助,以及我所有根深柢固的罪根。……祂就是這樣教導我心甘情願地接受各種形式的痛苦,把它們視為生活中無法逃避的日用糧,帶我們成長,邁向救恩的途徑。
「一旦我明瞭這真理後,我便看到了痛苦的真正本質:它是工具、是方法,是天主帶領我超越自己、寄望於天主的工具。……只要我們接受痛苦,每個痛苦背後幾乎總有一份恩寵在那兒等待著,帶著我無法預測或想像的豐富益處,準備侵入我的靈魂。……」
這本書是保拉姆姆七十多年的修道歷程的誠懇呈現,也是她實踐初學導師Sr. Gabriel給她的身教──「為了別人,完全燒盡自己的痛苦和損失」。對想要了解禁地默觀生活的讀者,這本書也是翔實又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作者簡介
保拉姆姆Mother Paula
一九二七年生於哈爾濱。一九四九年到美國加入聖克拉拉加爾默羅隱修院,成為加爾默羅會士;一九五四年從美國來台灣傳教區建院,為第一批默觀傳教團體,目前在台灣有兩座女隱修院,分別位於新竹芎林、新北深坑。第三座分院即將在嘉義大林建立。加爾默羅男修會則在新竹成立會院,並在神父們輔導下成立在俗修會。
「加爾默羅會」因發源於地中海旁的加爾默羅山而得名。加爾默羅山在聖經裡是被上主降福的象徵,也是先知們苦修祈禱的地方。
加爾默羅會的會士們獻身於默觀祈禱,虔心為教會、神職人員、以及受苦中的所有人祈禱,日常即以「祈禱、隱修和勞動工作」作為福傳。一二五一年七月十六日,聖母顯現給加爾默羅會總會長聖西滿‧思道克(St. Simon Stock)神父,頒授棕色的聖母聖衣;因此,加爾默羅會中譯亦稱為「聖母聖衣會」。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