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妮民最新醫事書寫★★
從孤獨死到追憶生,從疾病到女性身體……
時間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
生命只能往前,與萬物微微變幻。
★黃信恩vs.吳妮民《聯合報》副刊專欄「文學相對論」經典醫事散文——特別收錄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是無法重新來過了。但是,行到此時,我期待自己,以平靜的心迎接日常中不可避免的變化,對應它,容納它——或者,那是最適合的狀態也說不定。」——吳妮民
讓每個今天都不留遺憾, 讓每個明天更接近那個想望的大人。 ✦ 侯文詠二○二五年全新創作 ✦ ◤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 最終篇 ✦ 實現自己
────我需要 看進生命缺口的更深處──── 我想訴說的不只是哀悼或懷念, 比傷心或哀慟更深沉,就只是死亡。 也不僅是父母已雙雙離世後的若有所失, 而更像是企圖感受死亡。 甚至可以說,我不斷在自問: 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 聯合報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
奧運金牌選手跨界首作 入圍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大獎──2025年斯特雷加獎決選作品 獻給每個渴望成長、追尋自我與勇氣的靈魂 有時,成年人會忘記自己是誰、忘記自己走的路。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恐懼就勇敢,因為恐懼使我們變得更好!
你想要和怎樣的自己, 共度餘生? ―――黃山料長達八年的日記――― 最誠實的自我對話,深掘潛意識的祕密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蟬連三年 誠品「年度暢銷冠軍」 ★總銷量破30萬本 華文暢銷作家
會不會最大的問題, 是我們和自己其實並不熟呢? 如果人生是一道證明題, 你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 ◤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 之三.了解自己
一個人生命中能達到最了不起的成就, 無非就是發現自己,並且勇敢地成為自己。 暢銷超過二十五萬冊! 侯文詠探索生命、夢想與寫作的起點。 ◤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 之一.發現自己
「讓我變得特別的是生活, 讓我變得普通的亦是生活。 這些噩耗是我的,這些愛也是我的。」 最具感染力的 年度華文暢銷作家 張西 睽違3年,從未曝光全新散文作品 ★寫給失去,和失去之後的生活 ★張西首次親繪書封,獻給同樣在愛與失去之間反覆的你────
★ 收錄「#筆桿接力」散文14篇、詩15首、小說16篇,見證台灣文學的多樣與活力 ★ 長篇專文深度報導+8篇作家專訪,解析這場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學行動 ★ 蘇碩斌〈介入社會是文學的絕對自由〉與張亦絢〈勇敢的理由那麼多〉,兩篇導讀由社會學與文學面切入
是什麼讓他們甘於懷抱深刻的不安,餘生都揹負著鄉愁, 也要邁向安危難卜的未知旅程? 而又是什麼讓人寧願如此,也要頭也不回地奔逃和遠離?
「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 你得從頭學起,你得放空自己。」 跟青少年子女斷了線嗎? 或許只是,我們自己不夠勇敢,跨不出去…… 晚餐桌上兩代共讀共辯的經典
★★吳妮民最新醫事書寫★★
從孤獨死到追憶生,從疾病到女性身體……
時間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
生命只能往前,與萬物微微變幻。
★黃信恩vs.吳妮民《聯合報》副刊專欄「文學相對論」經典醫事散文——特別收錄
「生而為人,我只能往前,是無法重新來過了。但是,行到此時,我期待自己,以平靜的心迎接日常中不可避免的變化,對應它,容納它——或者,那是最適合的狀態也說不定。」——吳妮民
吳妮民以《小毛病》回歸她所廣為人知的醫事書寫,異於《私房藥》中初畢業於醫學院的青澀眼光,習醫、行醫、寫作十餘年的打磨,她探看診間的病老與生死,旁觀肉體的衰壞與不可逆;她反照女性書寫意識,溫柔展開與己身的對話。《小毛病》可說是「時間」之書:吳妮民沿著時間的軌道寫作,時間則碾壓過所有人:女性每月逐漸減少的卵子是時間,病房診間的回診次數是時間……時間能治癒,時間也毀滅,它滴滴答答,不讓步也不寬容;生命只能往前,與萬物微微變幻。
本書依照月亮的盈虧做為編輯骨架:食甚、生光、復圓、初虧、食既。從人生真相與終點說起,孤獨死、老之種種折磨、小病小痛的反覆無常,逐步回溯曾經美好的身體、青春的詠嘆。由前順讀或自後倒讀,都形成生命的迴圈——在各種不能復返的時光與肉身裡,寫作者,或做為人的我們,仍能回頭望去曾經,曾經的閃亮,曾經的豐厚……
輯次與內容
■輯一|食甚之時
〈巨響,無聲〉
那時我還很新鮮,尚未發臭,來不及腐朽。為了這個目標,我已開始觀察養生村及長照中心…如今三十五歲的我,在善終存摺上,得好好努力。
〈脫胎〉
你腳踩紅線,還在猶豫,沙漏已經要流光。「且慢…」你對著內在的時鐘呼喊,唰唰、唰唰…它仍不止息地分秒前進著。
■輯二|生光之時
〈注射之必要〉
挨擠在診所的患者多傷風感冒,看他們鼻水漣漣筋骨痠痛,「醫生,注一支吧,」他們或會直接要求,「注一支較緊好。」
〈孑遺〉
除了諸種孑遺給人帶來的困擾,我其實喜歡觀察造物者留下的線索,好像祂說,未完成的這一步,沒有封上的孔洞,是個曖昧的邀請,將揭露生而為人的祕密…
■輯三|復圓之時
〈衣衫一事〉
我知道有個小女孩,忘不掉衣衫一事,她還住在我的核心,穿著我三十幾歲的軀體,如同裹著一件人皮大衣。
〈雪色〉
看見一根由黑遞嬗為白的髮…有時,它色褪得不乾不脆,長長一線,明明滅滅,我在之間彷彿目睹燈燃燈枯,色素細胞的垂死掙扎。
■輯四|初虧之時
〈在世界中錯過的億萬種可能〉
日常中我每分每秒都站在岔口…:可能、乘以可能,再乘以可能,這一生億萬種假設都將與我擦身而過,我卻注定只看見唯一的結果。
〈青春‧勁曲‧龍虎榜〉
追星一事我是海鷗派的,飛來飛去…我的迷妹經驗啟蒙自八○年代尾巴出道的小虎隊…有誰會不愛長相憂鬱酷帥,又能後空翻的霹靂虎?
■輯五|食既之時
〈傳染病時尚〉
若有人告訴我他沒出國卻得過瘧疾、未注射過疫苗就有A肝抗體…這讓我發現,有時傳染病本身就是一種標記—它們的流行,共同記憶了一個時代。
〈孤獨死之味〉
真正孤獨的味道,我聞過。…他插尿管,散發汗酸,下肢滿是褥瘡…站在房裡,我想,最最極致的孤獨,或許是這樣的。它的味道聞起來像,被遺忘。
名人推薦
★李欣倫(作家・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專文推薦
★王盛弘(作家)、吳鈞堯(作家)、凌明玉(作家)、凌性傑(作家)、夏夏(詩人)——盛情推薦
專文導讀
「我們終將棄置的身體貯藏厚厚一疊歷史檔案,此時此刻或即將蔓延的小毛病裡,皆飽含漫長的時間敘事,小毛病有大歷史。小毛病中,時間可無限濃縮又無窮展開。」——李欣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