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72):分裂尾聲
本冊是《柏楊版資治通鑑》最後一冊,執筆寫此最後第七十二冊前言時,距寫第一冊前言之日,恰恰十年,對司馬光先生的原著,我已盡到責任,並相信不使古人和今人失望。不過司馬光原著到九五九年為止,而我們多了一年,到九六○年才止。這一年來自畢沅先生的《續資治通鑑》第一年,因為假設不增加這一年,本冊就顯得太薄,將會給人一種縮水的印象,同時我也希望兩《通鑑》因此而天衣無縫的前後相貫,合而為一。
「中國史」是「臺灣史」的重要部分! 要回答臺灣怎麼來的,不能不理解中國歷史。 以歸零、新解的思維,扭轉你過去所讀的歷史印象 一套重新理解臺灣、理解中國、理解世界的書──
通鑑(71):高平之戰 凡是稱得上戰役的戰爭,都是一種生死對決,不但可能影響一個國家或一個政權的興亡,甚至可能影響歷史發展的方向,人類的命運。高平戰役的規模並不大,但這次戰役,卻奠定了中原地區獨霸的基礎,傳統的大一統觀念,在極端混亂衰弱的谷底,開始復甦。
新桂系大管家──黃旭初回憶錄完整集結! 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加速中央與廣西關係惡化? 民國三十八年,李宗仁逼宮蔣介石退位? 白崇禧在蔣李二人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通鑑(72):分裂尾聲
本冊是《柏楊版資治通鑑》最後一冊,執筆寫此最後第七十二冊前言時,距寫第一冊前言之日,恰恰十年,對司馬光先生的原著,我已盡到責任,並相信不使古人和今人失望。不過司馬光原著到九五九年為止,而我們多了一年,到九六○年才止。這一年來自畢沅先生的《續資治通鑑》第一年,因為假設不增加這一年,本冊就顯得太薄,將會給人一種縮水的印象,同時我也希望兩《通鑑》因此而天衣無縫的前後相貫,合而為一。
本冊一開始就呈現一種強烈的新的氣象,歷史列車漸漸駛出悲雲慘霧,可感覺到小分裂時代漸漸進入尾聲。然而,使人沮喪的是,後周二任帝郭榮先生,是一位英明君王,卻在英年早逝。我們為他哀悼,也為中國人哀悼,篡位的趙匡胤在本冊的最後一年,從孤兒寡婦手中奪取政權,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卑鄙的篡奪者之一,他的平庸和心理背景,使他建立的宋王朝始終無能。
本序是全書最後的序,面對歷史豐富的寶藏,雖然停筆,仍依依不捨。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