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簡要的介紹禪宗的思想;第二部份則將禪詩加以分類並賞析。
讀通《中庸》,自然懂得待人處世。 一篇《中庸》也是代表了儒學的最高境界,開篇講中和,就是在講正心,這就是中華智慧之根。 對鏡觀心修守中,中庸即是致中和,然而孔子曾經感慨,「道其不行矣夫!」真正能夠堅持修中庸的人太少啦!所以,我們當下就應該從中庸之道開始練習,守中致和,尋找恰當和適度。 ...
《日講易經解義》是怎樣的一本書? § 康熙皇帝御用的《易經》課程講義 § 清初最頂尖的經師所編寫而成 § 繼述程朱,集宋明易學之大成,儒家易的登峰造極之作 § 融通四書五經,展現群經之首的氣勢 § 精確的經學知識闡釋,最佳《易經》教材與讀本 《日講易經解義》簡稱《日講》或《解義》,是清康...
著名道家學者陳鼓應獻給大眾的易學入門書 全球首度出版發行 原典、導讀、白話翻譯、注釋、賞析與點評 5大方向闡述《周易》古經的生活智慧 《易經》以卜筮書的姿態問世,全書看似晦澀神祕,實則在在傳遞出人生智慧,在我們面對生命困惑時,給予思考方向。作者以道家哲學角度探尋經典原貌,逐字逐句簡明詮釋卦象、爻辭...
◎易卦智慧再進階!用成語結構帶出三卦組合,幫世界增添數千組新成語。 ◎經過運算產生的《易經》成語,每句都是通透的處世智慧,也是給人生的美麗叮嚀。 ◎將《易經》的應用進化到成語的創作,學習《易經》變得更加有趣,也更出口成章!
《大學》是入德之門,《大學》要旨,都已在「經文」章講完。而經文章的內涵又可以濃縮為十七個字。 前面九個字是「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被稱為「三綱領」。它是大學的教育宗旨,也是儒家的教育理想目標……
《易經》看似複雜,其實只教我們一件事: 面對人生無可避免的起伏變化,如何從自己身上找到力量? 一本幫助我們化解內在偏執,轉念面對外在挑戰的《易經》使用手冊
本書耙梳了宋明學術思想史中一個特殊的途徑——以心學詮釋《易經》。全書由質疑《四庫全書總目》開端,推翻了心學《易》流別之始的認定;其次,以楊慈湖、王龍溪、季彭山、管東溟、孫應鰲等數個重要個案,建構了自宋到明以心學說《易》的脈絡,以及此一脈絡旁支蔓延的複雜關聯。全書對於海內外相關研究有充分的掌握,行文暢...
王陽明強調: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即遵循內心的良知,便能達到寧靜於內、無敵於外的境界。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理論跟實幹。王陽明的“心學”不僅影響了明清兩代以至近現代,而且遠播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國家。其思想折服了張居正、曾國藩、梁啟超以及西鄉隆盛、稻盛和夫等無數中外名人。
本書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簡要的介紹禪宗的思想;第二部份則將禪詩加以分類並賞析。所有的禪詩都錄自《指月錄》、《續指月錄》、《禪林類聚》、《碧巖錄》、《虛堂集》、《徑石滴乳集》等禪宗典籍,因此,所有的禪詩都是禪師所作,不同於一般討論禪詩的作品,只是針對王維、蘇東坡等歷代文人的詩作,而作「禪意」的比附;另一特色則是:禪詩的賞析,並非從字義、名詞的註釋、解說入手,而是從禪師的思想及其悟境入手。作者隨興闡述每首禪詩中的思想內涵及其玄妙深奧的悟境,不同於一般討論禪詩的作品,只作知識性的舖陳和解析。
【作者簡介】
楊惠南
臺中清水人,1943年生。臺灣大學哲學系退休。曾任現代佛教學會理事長,並於東海大學、文化大學、東吳大學、華梵大學、中華佛學研究所及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兼任。曾開設佛教研究方法、禪宗哲理、天台宗哲學、三論宗哲學、印度哲學和臺灣佛教等課程。
著作:《佛教思想新論》、《當代佛教思想展望》、《龍樹與中觀哲學》、《當代學人談佛教》、《惠能》、《禪史與禪思》、《禪思與禪詩》、《吉藏》、《印度哲學史》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