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態度:對抗陰謀論、欺詐,並與偽科學劃清界線的科學素養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defending science from denial, fraud, and pseudoscience

23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1/07/28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7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5470074
  • eISBN: 9789865470081
  • 字數: 193,234
紙本書定價:NT$ 450
電子書定價:NT$ 450
電子書售價:NT$ 31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書僅限以下區域購買:台灣、香港、澳門

購買領書額度

對科學的質疑洶湧而來,科學家該如何謹慎面對、維護科學價值,並避免偏誤?
本書帶您真正認識「科學」,並起身捍衛科學的獨特性。

  ※科學在乎的是證據,且科學家永遠願意根據新的證據改變理論。
  ※即使是失敗的理論也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什麼才是科學」。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396

    ★全球科技界盛讚李飛飛是「AI界的良心」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推薦「AI崛起時代」必讀書籍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科技書籍 ★Amazon編輯選書 本書是李飛飛親筆撰寫的回憶錄,一段從社會底層到人工智能關鍵夢想家的非凡軌跡。她的人生旅途,恰與AI的發展共舞。讀者不僅能看到一名年輕科學家動人...

  • 電子書: NT$ 224

      本書包含了王陽明主要的心學思想,取其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精華,旨在將其與現代思想意識相結合,讓讀者在認識陽明心學智慧、掌握其根本精神的同時,還能在現實生活中有效實踐,修煉、強大內心,隨時排解生活中的煩憂。

  • 電子書: NT$ 315

    ★第一本主題式哲學思考入門書★ ★日本亞馬遜哲學類、社會人文類暢銷書★ ★日本人氣哲學家小川仁志精心企劃★   76位哲學家對30個主題展開圓桌會議 帶你把世事看清楚、想清楚、說清楚 更了解自己、他人與世界

  • 電子書: NT$ 329

    誰說人是理性的?跟著哲學家的思路, 找出自己戀愛、校園、人生、心理、社會的不理性之處, 看清事物的荒謬本質!

  • 出版日期:2013-07-31
    電子書: NT$ 175

    真有運氣這種東西嗎?核能究竟該不該廢?社會新聞含有哪些謬誤?讓專業哲學家冀劍制帶領你做三十個思考的智慧訓練。 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從哲學角度帶您探討生活中的思考迷思! 如果你喜歡《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請不要錯過這本書!

  • 電子書: NT$ 260

    一本正經又幽默地揭開死亡謎底, 讓你笑著嚥下最後一口氣! 剝去詩意,一探耐人尋味的死後世界。 ★ Amazon年度選書,討論數高達2.7K ★ Goodread讀者票選最佳科普讀物 ★ 熱銷全球14國版權

  • 電子書: NT$ 273

    ▮換個角度認識世界:世界各地風俗民情大不相同,同樣體現在科學研究上。本書帶您從科學探索世界,從娛樂領域、氣候及地理、地方產業及日本文化等角度切入,透過意想不到的科學研究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世界各地都有奇妙且難以想像的學問,但這些學問其實只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不過當...

  • 出版日期:2017-05-24
    電子書: NT$ 330

    我們對於時間的執著與渴望,如何讓它成為生活中揮之不去的支配力量? 世界總是說,時間是公平的;但我們從沒想像過,我們能不能擁有「自己計時的權力」?

  • 電子書: NT$ 364

    本書是一本科學通史,討論的時間貫穿兩千年,爬梳從古代到文藝復興為止,人類對於宇宙天地和周遭事物的認識,以及認知觀如何演變的過程,呈現出每個時代人們因應各自不同的觀念、知識和技術背景與限制,如何提問和回答瞭解自然科學的問題,並走到現在的科學。

  • 詳細資訊

      對科學的似乎攻擊沒完沒了。陰謀論者、氣候變遷否定論者、地平論者⋯⋯他們聲稱所謂的科學「只是一種理論罷了!」科學家被政治所操弄、向大眾隱瞞真相。這些人自詡為當代的伽利略,被科學的裁判所壓迫。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為了捍衛科學價值,科學哲學家們力圖劃出一道界線,將科學與非科學區隔開來,以指出科學的與眾不同之處——科學是如何帶領人們認識世界,一步步邁向真實?

      麥金泰爾在本書指出,理解科學非凡之處的最好方式,反而是從遭遇挫敗的例子中切入,觀察科學家是如何透過「科學態度」,從失敗中前進。科學態度如何轉變現代醫學?地質學社群如何從集體的偏誤中醒悟?科學史中充斥著被推翻的理論,但本書指出,即使是失敗的理論也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什麼才是科學」。

      捍衛科學價值,區辨偽科學、陰謀論與科學造假最有效的方式,是檢視他們是否違反整個科學社群擁抱的集體價值,也就是願不願意根據新的證據而修正自我。本書提供讀者更實務的見解,從科學史角度認識社會進步的原理,拋棄教科書式的思維,避免意識形態與偏誤,培養更具彈性與進取的新一代科學素養。

    本書特色

      1. 破解科學迷思,透過「科學態度」來區辨科學、非科學與偽科學。
      2. 認識減少科學錯誤的具體方法、培養講求實證精神的科學素養,避免認知偏誤。
      3. 提供豐富舉例,從天文、化學、地質以及醫學的失敗例子中,認識科學態度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麥金泰爾(Lee McIntyre)

      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哲學博士,現任波士頓大學哲學暨科學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哈佛大學延伸教育學院倫理學講師,曾任教於柯爾蓋特大學、波士頓大學、塔夫茨大學實驗學院以及西蒙斯學院講授哲學課程;並曾擔任哈佛大學定量社會科學研究所執行長、哈佛大學文理學院執行院長的政策顧問和聯邦儲備銀行波士頓分行研究部執行編輯。

      出版多本科學哲學學術著作與科普書,包括《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後真相:真相已無關緊要,我們要如何分辨真假》(Post-Truth)、《尊重真理》(Respecting Truth)等書。

      其餘作品散見於《紐約時報》、《新聞週刊》、《科學人》、《波士頓環球報》、《高等教育紀事報》、《新政治家》等大眾媒體。

    譯者簡介

    王惟芬

      臺大動物系、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科技醫療史碩士。日前在巴黎半工半讀,一邊於索邦法式文明課程修習法文,一邊翻譯寫作偶爾還兼中文家教。曾經謀生處:中研院動物所與生物多樣性中心、葉子咖啡店、總統府、臺大海洋所與臺大醫學院。譯著涵蓋科普、科學史、生態保育、藝術史、美術、環境科學及傳記文學等英法書籍與影片。Email:weifen.wang@gmail.com

    媒體推薦

    各界推薦

      ・朱家安 /哲學雞蛋糕腦闆、沃草烙哲學主編
      ・李家維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台灣《科學人》總編輯
      ・郭文華 /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EASTS》期刊主編
      ・楊谷洋 /陽明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兼機器人碩士學位學程主任
      ・廖英凱 /《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趙軒翎 /《科學月刊》執行總監、副總編輯
      ・鄭永銘 /「跟著鄭大師玩科學」版主
      ・鄭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共同創辦人暨知識長
      ————齊聲好評(依姓氏筆畫排序)

    專文導讀

      ・「擁有科學態度的人不一定是好科學家,但他在日常生活和現代事務上必定會是個好判斷者。現代國家應該盡量培養和教育國民成為擁有這種態度的公民。」──陳瑞麟 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作者主張我們應該一方面說明科學的不確定性,但也同時倡導實證證據對於一個有根據想法的重要性,藉此大幅消除否認主義者、意識形態人士、陰謀論者的威脅,這對於當代科學傳播的工作亦具有相當的啟發及實用性,值得推崇。」──黃俊儒 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

    國際書評

      ・麥金泰爾達成了他的目標,即透過這種簡明易懂的分析以闡明科學與其他智識追求的不同之處⋯⋯在人們擔心科學權威被侵犯的現在,麥金泰爾的精彩論述,解釋了為什麼即使難免有缺陷並受人為錯誤的影響,對科學真理的追求依然重要。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人們對科學有著很多誤解,就算在科學家之間也是如此。在這個「後真相」的世界中,我們不僅要能夠解釋為什麼基於科學證據的主張更為可信,還要說服公眾接受這些主張,而不是那些沒有證據,僅僅基於意識形態或一廂情願的想法。科學哲學家麥金泰爾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在他的新書《科學態度》中,他試圖透過解釋什麼不是科學,來說明何謂科學。 ──《科學醫學網》(Science Based Medicine)

      ・社會也許會受益於更好地了解科學研究是如何進行和解釋結果的。因為如果目標是「捍衛科學免受否認、欺詐和偽科學的傷害」,你必須讓所有人參與討論。出於這個原因,像《科學態度》這樣的作品就很重要⋯⋯麥金泰爾確實提醒我們,以高尚的態度對待科學可以帶來好處,這種態度令現代醫學從猜測和直覺發展到今天以實證為基礎的臨床實踐。 ──《化學世界月刊》(Chemistry World)

      ・麥金泰爾認為,科學、偽科學以及非科學(他將藝術和文學納入)的區別在於它的態度;也就是說,對證據持懷疑態度,而不僅僅當作傳聞、信仰或觀點,並且在面對新數據時願意改變主意。 ──《衛報》(The Guardian)

      ・麥金泰爾提出了一個有趣,甚至令人信服的理由,用態度而不是方法來描述什麼是真正成功的科學。 ──《懷疑者》(The Skeptic)

      ・三十年來,我一直致力於研究(並經常揭穿)偽科學和科學否定論,而麥金泰爾對科學究竟是什麼以及科學與偽科學之間的區別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和澄清,這讓我更加大膽。在這個充斥著假新聞和另類事實的時代,當創造論者、氣候否認者和反疫苗主義者受到媒體和選民的吹捧時,這本重要的書就在這關鍵時刻問世。現在,證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而對證據的評估正是科學最為擅長的。 ──麥克.薛莫(《懷疑者》雜誌發行人、《科學人》專欄作家)
      
      ・我們需要一種有用的方法來標記可靠的科學和誘惑人心的偽科學之間的差別。現在我們需要一個人來捍衛科學的成就,反對那些否認科學的人,他們將科學一直以來對於更多、更好證據的要求扭曲為弱點,而不是科學的力量。創造論是偽科學,氣候科學不是。但是我們仍然沒有一個原則性的解釋,而麥金泰爾的成果終於給了我們一個。 ──亞歷克斯.盧森堡(美國杜克大學哲學教授)

      ・是什麼令科學與眾不同?根據麥金泰爾這本原創且簡單易懂的新書,它其實沒有任何特殊的原則或方法,關鍵是參與其中之人的態度。從事科學就是關心證據,並願意在出錯時改變主意。就我們當前的後真相文化來說,這是一本重要的作品。 ──麥克.林區(康乃狄克大學哲學教授)

      ・這本極具原創性的書,與其說是為科學中的不確定性和疑慮辯護,不如說是對他們的頌揚。麥金泰爾提出的不僅僅是變通辦法,而是一個完整的理由,證明了他那令人耳目一新的「科學態度」。正是這種態度造就了科學家並建立了所謂的科學界。這種「態度」究竟是什麼,以及為什麼重要,就在本書中等著你。 ──斯圖爾特.法爾斯坦(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無知:它如何驅動科學》作者)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3146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