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跨越晚清和民國初年兩個歷史階段,敘述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八十年間的歷史過程。內容涉及五次對外戰爭、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以及太平天國、義和團等重大歷史事件。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 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本書為曹汝霖晚年寄寓美國所成,發自肺腑之聲,無華美文字雕琢,完整保留曹汝霖渴望救贖的靈魂。「二十一條」是日本帝國主義試圖全面控制中國人民的秘密條款。除了要求北洋政府割讓東北領土,其中第五項更要求設立日本顧問,兩國用同一軍械,警察由日本訓練,小學用日本教師,允許日僧到內地傳教,以教育之意行思想改造之實...
蒙古西征建立了四大汗國,有三個最終同化成穆斯林。所向披靡的游牧民族,為什麼成了真主的信徒? 第一本跳脫漢文與西方中心,以「伊斯蘭視野」重新書寫的蒙古帝國史。 波斯文獻 × 阿拉伯史料 × 穆斯林觀點 = 理解近代世界史全貌的必讀之作!
從支持革命到在洪憲帝制時上表自稱「臣記者」的御用報人,最終竟隨國民政府落腳台灣。薛大可一生立場變換無數,他如何看待這段過往?
「民初三大名記者」之一的徐彬彬,多篇雜誌專欄報導文章首度集結出版,內容珍貴、為研究晚清民初史的必備第一手史籍。
◎「中華民國」是誰起的名字?「中華民族」是誰後悔莫及的發明? ◎蔣介石誓師北伐,但最大功勞得給俄國將軍加倫。 ◎陳炯明並沒有叛變,他只是反對孫文破壞《約法》自立為非常大總統。 ◎課本說袁世凱是竊國大盜、民國罪人。看過他背黑鍋的證據你會想:他才算國父。 你在兩黨的官方歷史文件裡,都不會看到這樣的記載...
混亂的1900年過去了,中國人回想起那些「舉事」的義和團的農民們時情緒萬般複雜。毫無疑問,義和團的農民們以他們面對列強的反抗起到了阻止帝國主義直接瓜分中國的作用。貧苦農民們的自發起義是中國傳統社會中反覆發生的農民革命的繼續。
從《蒙古到大清》之前,必須先看「從契丹到蒙古」; 全球化的開端,來自馬背上的草原文明。 蒙古顛覆世界史,起源於契丹打造的新國家型態; 耶律阿保機開創新時代的野望,更甚忽必烈維繫龐大帝國的挑戰!
★★★馮客經典作品全新中文譯本★★★ ★英國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得獎作品★ 改寫中國近代史的權威鉅著,了解20世紀中國史必讀之書 一場奪去至少4500萬人性命的大饑荒,是天災還是人禍? 一部傑出的歷史調查,揭示了世界歷史上最惡劣的罪行之一
黃興(1974-1916) 革命實踐家,中華民國開國元勳之一。 黃興與孫文「孫黃」並稱。 兩人因反清革命而結盟,卻在二次革命時分道揚鑣。 其由合轉分之原因為何?是否有不為人知之內幕? 且看左舜生娓娓道來……
在動盪時代巨流的衝擊下,只有革命是唯一方舟?! 孫中山、汪精衛、陳公博、周佛海、陳獨秀 李大釗、瞿秋白、王 明、張聞天 看九位民初最具影響力的革命家,不願順從時局的牽引, 在政治、經濟、文學……等社會層面,點亮變革的花火!
和在馬背上四處征戰的其他游牧民族不同,鮮卑人在下了馬後融入中土,身處於混亂的魏晉南北朝時代,開創屬於自己的王朝,前前後後共建立十三個政權,統治疆域涵蓋今天中國的東北、華北、內蒙古、新疆東部,乃至淮河流域,其中還包括統一北方,結束諸胡列國時代混亂局面的北魏。
這本書是解釋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什麼、如何發生,以及如何運作。 「市場經濟」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帝國、中國、中世紀的歐洲,以及其他在人們的記憶中蓬勃發展的行業中運作著。在古代早已經存在貨幣經濟、銀行,甚至連聖經和可蘭經都關注利息的問題;幾個世紀前已發展出非現金支付和令人驚...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他在民初這段動盪歲月中, 跟隨段祺瑞的腳步, 歷經派系鬥爭、外交危機、國族運動, 看盡官場百態,亦隨段氏起落。
記錄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等北洋軍閥政權的起落。 並以第一視角,詳細刻畫洪憲帝制、張勳復辟、西原借款、直皖系鬥爭等民初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與內幕。
本書細說一百年的時間裡,中國共產黨如何歷經革命建國並大跨步邁向社會主義。同時,還針對毛澤東以「反右」為名整肅知識分子,以文化大革命為由打倒昔日戰友,作出詳盡歷史解釋。
中華民國臺灣――既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蔣介石如何「借殼」民國,讓臺灣建國「上市」? 分析冷戰時代,臺、美、英、中、蘇、聯合國等各方角力 完整解答臺灣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爭議!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面臨了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一方面是內外交逼,國將不國;另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投身救國救民的行列。清政府在變局中被動地回應外來的刺激,終於導致了自身的滅亡。清朝的滅亡並非一如歷史上的改朝換代,而是宣告持續了兩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從此在中國壽終正寢。儘管新的共和國風雨飄搖,但告別帝制,走向共和,已然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終究無法逆轉。
本書跨越晚清和民國初年兩個歷史階段,敘述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八十年間的歷史過程。內容涉及五次對外戰爭、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辛亥革命,以及太平天國、義和團等重大歷史事件。全書以古今中西之爭為發展線索,以告別帝制為支撐點,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著墨尤多;一些重要歷史人物,如洪秀全、慈禧太后、李鴻章、康有為、孫中山、袁世凱等人,都有簡潔而深刻的評述。全書敘事流暢、立論公允,期能有助於讀者明瞭中國近代史的演變過程,也是相關研究不可缺少的案頭書。
【作者簡介】
李喜所
男,河北涉縣人,生於1946年。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留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美國黃興基金會研究教授、德國明斯特大學客座教授等。主要致力於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留學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代表作有《中國近代社會與文化研究》、《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主編)、《中國留學史論稿》、《近代留學生與中外文化》等。曾數次獲得教學優秀獎和著作、論文獎。近二十年來,多次前往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荷蘭等國進行短期學術訪問、講學或出席重要國際學術會議。
李來容
女,湖北恩施人,生於1981年。2000年考入南開大學,攻讀歷史學,後保送碩士、博士。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生。先後在《南開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參加導師主持的《中國留學通史》第一卷的寫作。曾三次應邀出席中國近代史的國際學術會議,並作學術報告。目前正致力於寫作博士論文:《院士制度與學術獨立:中國院士制度產生的歷史考察》。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