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如何成為道德/法律權利的主體
法哲學,又叫做法理學,
自19世紀後就因「自然權利」而展開長時間的論爭,延續到今天。
這是「自然法論」與「法實證主義」之間的辯論,
固然推進了專家與學院研究,
但也因很多走向概念化與形式化,漸失與社會及人的連結,
權利主體及方法論轉變的內涵,逐漸被忽略。
法哲學要跟社會對話,重探方法論勢必不可省。
生命何其深廣,要找安身立命處何其不易、何等重要。 西方先哲們的思想所給予的人生哲思,值得每個人細細品味他們不凡的心靈,進而尋找個人生命的定位。 學習哲學,是從完整且根本的角度思索人的生命是怎麼回事、該往何處邁進? 人生是一個奧祕,正是因為結局未定……
人生如牌局。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副牌,牌的大小與好壞未必人人相同,但是成功的機會卻完全相同,都是要「自己」去安排。 傅佩榮教授融會貫通中西哲學家的智慧結晶,加上自身的體悟,寫成這本啟發思考、激勵生命的書,告訴我們:一個人若是真正認識自己,進而自我充實,不斷超越自己,他手上的王牌自然越來越多,得勝的...
當代重量級神學家及哲學家新作,引領上帝子民進入時間的屬靈探險,反思如何面對過去、活在當下、盼望未來。並以傳道書和其他文學、音樂作品對話,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重新練習校準永恆的上帝。
「理由轉向」是一項當代哲學正在進行中的宏大計畫,試圖賦予「理由」概念在規範性哲學中的核心地位,用以說明那些難以掌握、卻非常根本的哲學命題。 本書〈導論〉為規範性研究的理由轉向,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紹和辯護,其他各篇則分別針對道德、理性、真理、法律之規範性問題,理由之結構,理由論與行動理論之關係...
所謂黑天鵝,是指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它具三大特性:不可預測性;衝擊力強大;以及,一旦發生之後,我們會編造出某種解釋,使它看起來不如實際上那麼隨機,而且更易於預測。 Google的驚人成就就是一個黑天鵝事件;九一一也是。作者認為黑天鵝潛藏在幾乎每一件事的背後——從宗教之興起,到我們個人生活中...
比《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更巨大的成就 趁貧富不均再度引爆崩盤前,抓住挽救世界經濟的最後機會 .最全面的診斷:跳脫西方、橫跨千年.全球第一本經濟不平等全史 .最細緻的分析:169張圖表,以政治、社會、文化、歷史的多元角度完整檢視 .最有力的改革藍圖:翻轉你我的經濟思考模式,改變1...
19世紀前的法哲學都是自然法學,但對自然法則有不同的理解方式。本書從法哲學的視野,分成三個部分,探討自然法的起源和轉折、現代自然權利論及當代的論辯。陳妙芬以歷史性及分析性的詮釋方法,探討各時期自然法論的特色,指出霍布斯的自然主義法形上學為關鍵的轉折,影響了盧梭檢視人性論、自然狀態及社會契約等假設,透過盧梭及康德完成自然權利論,將自然法轉型成為理性法,其最重要的貢獻為建立「權利主體」概念——自然人成為道德及法律上的權利主體。《法哲學》藉助新康德哲學家卡西勒的盧梭辯證詮釋,梳理法文和德文原著,將基礎研究帶入19世紀至今的論辯,對圍繞自然法與實證法的問題糾結,包括法治與正義等議題,提供宏觀和微細考察。
專業推薦
在此一民主政治深陷危機的年代,重新審視作為其理論基礎的自然法傳統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本書無疑是近年來對此議題最系統性且兼具學術深度與現實關懷的傑作。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法哲學:自然法研究》是中文世界第一本系統性介紹自然法思想史的鉅著。陳妙芬教授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引領讀者思考「法律是什麼?」的大哉問。不論專業法律人或關心公共事務的一般公民,本書都是必讀佳作。
──王鵬翔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本書作者使用自己的、清楚的語言風格,完整探索一切法律思維與根本人性的牽繫,藉此在尋找法律本質的路途上鮮明浮現一個勇敢與真誠自然人的影像。
──黃榮堅(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名譽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陳妙芬
德國哥廷根大學(Georg-August Universität Göttingen)法學碩士及法學博士、哲學博士候選人,德國學術交流總署(DAAD)獎學金(1994-1998)及優秀外國學生獎(1998),日本北海道大學訪問學人(2005),2007至2010年擔任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婦女與性別研究組」召集人、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東吳大學法學院兼任副教授。教學及研究專長為法哲學(法理學)、歐陸法制史、法律拉丁文、性別及酷兒研究、美學、文化治理與法學方法,近期專注於「法律美學:文化治理與法學方法」的研究與書寫。著作有《階級的道德意義》(合譯)及中、英、德文學術論文多篇。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