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影響各國外交政策與戰略思想家最重要的一本書
理解國際關係,解讀中國能否和平崛起必讀新經典
「權力」是國家唯一的目標,「和平」只因翻臉時機未到
「中華民國的外交官,沒有悲觀的權利。」 半世紀的記憶,道盡台灣國際關係的特殊性。 「『中道』(moderation)與『審慎』(prudence)是個人一生職涯的四字箴言。」──李大維
★全書內含16頁彩色照片 出版十週年.全新導讀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特聘教授 經濟長久繁榮的關鍵,竟然是政治! 問世十年後,仍是解釋力最強的經典之作 窮國之所以窮,不是因為地理或文化,而是制度選擇的結果! 『應該列為政治人物及所有關心經濟發展的人的必讀書目。』 ────賈德.戴蒙,《槍炮、...
☆★如果明天就是臺海戰爭,世界將如何回應「臺灣有事」? ☆★統整臺灣國防部及日本防衛省軍事動態數據,以新聞圖表呈現解放軍海空擾臺的真實狀況與變化 ☆★重要專家的關鍵訪談,從國防策略、歷史、思想、民間意向到公民社會,多角度呈現臺日沖之間對「臺灣有事」的觀點歧異與對話可能
「我還沒講完,手都還沒放下,這邊就來兩個人,那邊也來了幾個人,在我後面拉,我就知道大概要被趕出去,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不要跌倒,我一定不要跌倒。不是說會住院,或是怕骨折什麽的,而是,我絕對不要在你前面倒下。」——花崗國中教師「葉霸」葉春蓮(摘自書中訪談) 「既然我們生在這塊土地,就有責任去守...
為何習近平要收緊私企政策,壯大國有經濟?為何蘇聯東歐各國的共產政權因經濟崩潰而紛紛垮台時,中國仍屹立不搖? 許成鋼透過「制度基因」的架構,解釋中西憲政發展與極權演變的前因與後果。 本書探討中國制度和共產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和演變,並引入「制度基因」這個分析概念,以研究從蘇俄來的制度基因如何與中國帝制的...
因為相信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因為選擇願意承擔 這不是一時衝動,而是一種來自心底自我召喚的行動 沒有人叫他們站出來,但他們自己選擇不冷漠 他們選擇用行動證明信念仍然存在 他們不是英雄 大罷免運動真正令人動容的是一群人 他們選擇相信這片土地還值得守護
膚色、性別、族群、性向、宗教、反移民等日益激化的衝突, 已然成為現今世界的一種症狀,並嚴重威脅到了民主與自由! 追溯民粹主義病灶,提供治療當代政治困境的解方
《黑手》一書結合了詳盡的研究與獨特的洞見,揭穿中國共產黨試圖顛覆世界的計畫,以及該黨對民主所造成的威脅。我們已經忽略太多警訊,是時候要清醒過來了。
★★★女性主義國際關係35年經典★★★ ★★★副總統蕭美琴成長啟蒙書★★★ 女性並非單純受描述的客體,女性經驗可以重新詮釋國際政治! 要揭開世界權力運作,不能沒有「女性主義式的好奇心」! 國際研究學會(ISA)最高榮譽蘇珊.史翠菊獎得主 ——辛西亞.恩洛——學術生涯代表作
當今研究中國軍事政策/領土爭議的重要學者 傅泰林(M. Taylor Fravel)最新專門著作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rthur and Ruth Sloan政治學教授暨「安全研究計畫」(SSP)主任 ★ 首部系統性、完整闡述中國一九四九年起頒布的所有軍事「戰略方針」 ★ 嚴謹政治學作品,...
法國大革命的經典著述,研究大革命背後政治制度變化與影響。 本書出版於一八五六年,距今已近一百六十個年頭,我們依舊沒有脫離公共精神喪失、貧富差距加深、對階級不平等與特權的憎恨、對強勢領導人的期盼等問題,托克維爾對歐洲古老政體種種弊病的分析,以及對平等社會提出的警訊,值得我們深思熟慮。 在《舊制度與...
當代中東的面貌是如何形成的? 極端主義、恐怖分子為何成了中東世界的代名詞? 1979年為什麼是中東歷史重要的關鍵時間點? 1979年,伊朗革命、麥加禁寺圍困事件與蘇聯入侵阿富汗相繼發生。金姆.葛塔在《黑潮》中,透過廣泛而細膩的調查,詳盡剖析這三件關鍵大事的前因後果,以及對西亞地區往後的歷史...
歐洲民主守護者梅克爾唯一親筆回憶錄 橫跨兩個德國的傳奇人生 收錄珍貴私人照片 台灣同步上市 「我希望讓人們理解政治如何運作, 有哪些原則、機制存在,以及是什麼引導著我。」 ──安格拉.梅克爾
《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政治人物傳記, 講述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 如何從一位化學家、一位東德牧師女兒的身分, 走到了政治領域,擔任總理的位置, 並成為一股引領西方、歐洲世界不容忽視的力量。 本書由廣受自讚譽的傳記家、前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美國廣播公司新聞記者凱蒂‧...
美國最權威的日本研究專家,麥可・葛林在本書深入探討由安倍晉三主導的日本戰略轉型及國家變革何以出現?原因是回應中國崛起後的擴張及稱霸野心。書展全面剖析安倍大戰略的本質、歷史淵源,以及對外關係方面涉及到的中國、美國、韓國、東南亞國協、印度、澳洲等印太重要國家。
當代影響各國外交政策與戰略思想家最重要的一本書
理解國際關係,解讀中國能否和平崛起必讀新經典
「權力」是國家唯一的目標,「和平」只因翻臉時機未到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兩年後蘇聯解體,冷戰戛然而止。隨後國際上瀰漫著一股樂觀氣氛,政治家與學者都相信,透過民主與貿易,戰爭終究會消失。
然而,隨著2001的九一一恐怖攻擊,美國入侵阿富汗、伊拉克而陷入泥淖,人們開始意識到永久的和平不會輕易降臨。俄羅斯染指烏克蘭,中國威逼東海、南海,歐亞大陸兩端一系列的衝突似乎更在昭告世人:權力、恐懼、衝突、戰爭,才是國家與國家間永恆的主題。
事實上,本書作者――芝加哥大學政治系米爾斯海默教授――早在美蘇冷戰剛結束不久,就已經甘冒大不諱地獨排眾議,力陳國際政治的悲劇性本質不變。他承襲早自古希臘以來一脈相傳的現實主義傳統,主張國家無論如何奢談理想,為了生存將不得不追求權力最大化,戰爭、欺詐、推卸責任、以鄰為壑、隔岸觀虎,無所不用其極。戰爭雖然殘酷,但其回報往往豐厚,因此有實力的大國莫不躍躍欲試。
在中國的陰影下,亞洲必將多事,台灣的前途也在未定之天。
《大國政治的悲劇》推出後,即因破除許多一相情願的樂觀幻想而備受重視,成為理解國際關係的新經典。二○一四年米爾斯海默為了回應中國崛起問題特別增補原版結論,集中探討「中國能和平崛起嗎?」米爾斯海默一向能言、敢言,稟著對理性的堅持與紮實的研究,勇於挑戰人們不願面對的真相。他對中美關係與台灣未來的預測,也與他對國際政治的理解一樣,是悲觀的。
作者簡介
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專研國際關係,文章經常刊載於《紐約時報》、《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等媒體上,並憑《大國政治的悲劇》中的「攻勢現實主義」思想受政治界與學術界極高的重視,奠定其國際關係學界的大師地位。
2007年,他與哈佛大學教授史蒂芬.渥特(Stephen Walt)合著的《以色列遊說團體與美國外交政策》(The Israel Lobby and U.S. Foreign Policy )也成為紐約時報最佳暢銷書,其中直言不諱的內容引發激烈爭論與猶太團體的抗議。2011年寫的《為什麼你的政府會說謊?揭開7種政治謊言背後的真相》(Why Leaders Lie: The Truth About Lying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曾在台灣出版。
2013年底米爾斯海默應「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之邀來台灣參訪,並發表「在中國崛起陰影下的台灣」專題演講,首次完整的闡述他對中美與兩岸的看法。
譯者簡介
王義桅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盟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中國駐歐盟使團外交官。著有《海殤?歐洲文明啟示錄》等,編著有《全球視野下的中歐關係》等。
唐小松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交學系教授,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公共外交季刊》學術編輯,著有《遏制的困境——肯尼迪和約翰遜政府的對華政策》。
張登及
本書附錄譯者。臺大政治學系教授。學術領域為國際關係理論、中國外交、共黨理論與歷史、兩岸關係等。
潘崇易
本書附錄譯者。臺大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