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美的古典植物插畫與學術研究的完美結合
科學、藝術、歷史都在這本植物掛畫集交織共舞,精巧的描繪了植物的一生。
★2023年鸚鵡螺圖書獎(Nautilus Book Awards)動物與自然類金獎 ★《自然》、《新科學人》、《科學》一致好評 數位生物聲學技術與古老知識的美妙結合, 展示鯨魚、大象、烏龜、蜜蜂、珊瑚、花與樹所發出的驚人聲響與意涵, 在這場關於自然界聲響這個隱密領域最優美動人的驚奇旅程中, 深...
★出版至今長據亞馬遜網路書店自然書寫類/植物學類/生態學類 第一名 ★榮獲2014年美國自然文學指標性獎項 Sigurd F. Olson自然寫作獎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暢銷書,亞馬遜網路書店全5星、破萬則高度評價 ★原住民植物學家兼詩人作家基默爾,繼《三千分之一的森林》後,結合植物學、人類誌和自...
本書榮獲2023美國哲學學會 雅克.巴森文化史獎(Jacques Barzun Prize) 從黎巴嫩的丘陵、世界爺國家公園的步道到波蘭的老齡林, 甚至是臺灣阿里山的檜木森林, 跨越時間尺度,認識藍色星球上的古老前輩, 從過往歷史到今日面對的生態危機, 為你娓娓道來,人類與植物共同...
結合植物學×氣象學×地質學×極地民族誌×議題行動 ★充滿詩意,又令人心神震撼的紀實報導佳作★ 撤退的冰河、解凍的永凍層、提早融化的海冰…… 以及……向北推進的森林,與新物種的出現! 這是一場跨越數國,深入北極圈冰凍土地,直擊地球暖化前線的偉大旅程。 令人震懾,同時也激發你的敬畏與憂慮! ...
得獎無數的《森林祕境》作者又一動人新作! 樹的詩人哈思克,再次以精微細膩的文字,勾勒出由樹所延伸的生命網絡—— 與風沙海婆娑共舞的菜棕、即便倒下卻依舊滋養著萬物的綠梣樹、注入紙神川上御前精魂的三椏和紙、人行道上串連起陌生人們的豆梨、無畏戰火乾旱仍舊繁茂生長的橄欖樹……無不訴說著樹與天地萬物間的動...
在久遠得難以想像的時代, 一顆古樹的種子是如何在這片土地萌芽、紮根? 爾後又得拿出什麼樣的本領, 才能泅泳過時間的長河,長成近乎永恆的生命? 橫跨環境生態學、樹齡學、地理學、人類學、人類史等領域, 一場時間跨度長達數千、數萬年,追尋古樹的時空旅行。
在樹冠層展開的旅程 從臺灣到北美,解開巨木與森林的興衰 對我來說,爬樹是一個和樹溝通的過程。尤其是當我先鋒攀登(lead climb)的時候,上攀的過程裡在不同的枝條之間轉換,在轉換的過程裡去觀察這棵樹的形態和生態,瞭解他的「個性」,以及他的生命歷程。當我懂的層面愈多,能看出的故事就愈多。 ...
想守護生物多樣性,就得先全盤了解它究竟是什麼? 一本由英國皇家植物園科學主任撰寫的人文科普書, 結合充滿啟發性的故事和最新科學研究,為我們展示生物多樣性的奇蹟!
在研究植物的途中,牧野以觀察筆記為底,寫出許多分析各種植物的隨筆。他既記錄植物的性狀、觀察生活中植物的用途與意義,也善用自己對植物分類學的了解,論證了許多自古以來的誤解,收集了植物在許多古籍、詩歌和方言的身影再加以梳理,展露出牧野對植物旁徵博引的深厚學養。
—前往世界不同的角落,追尋命定的植物戀人— 遍及全球七大區域╳近五十幅彩色植物科學繪圖 最刺激、最藝術,也最動人的一趟植物冒險之旅 「這是送給全世界『老派』植物學者與植物愛好者的禮物。」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洪廣冀
⚡首部橫跨電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的科普巨作⚡ ⚡2022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大眾科學和數學類決選⚡ ⚡讀完這本書,你將對「電」完全改觀⚡
優美的古典植物插畫與學術研究的完美結合
科學、藝術、歷史都在這本植物掛畫集交織共舞,精巧的描繪了植物的一生。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歐洲正處於科學發現的黃金時代,博物學家們探索著地球的各個角落,顯微鏡的發展使科學家得以探索過去無法想像的微型世界。
人們對於知識的好奇心不再侷限於少數菁英,教育被認為是所有人應享有的權利,
因此,植物學圖鑑掛畫誕生了,做為教育之用,傳播新的植物學知識。
課堂教室中掛著這些精美的、大幅彩色的科學植物圖像,它正是當時代的藝術、科學和教育的綜合結晶。
植物學家安娜•洛朗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共兩百多幅精美的植物學圖鑑掛畫,
從植物解剖、物種間的差異比較、不同的型態等,展示驚人的細節,並附上解釋其歷史和有關該植物物種的文字介紹。
任何對於自然世界感興趣,喜愛自然學,植物學,科學以及任何熱愛植物的人都不可錯過此書。
【審訂】胖胖樹 王瑞閔
植物科普作家、插畫家。以保護熱帶雨林、保存熱帶植物為一生志業。 著作有《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與《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等書,並曾獲得金鼎獎、Openbook好書獎、吳大猷科普著作獎金籤獎等諸多著作獎項。
【植物生理審訂】葉綠舒
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從小是生物迷、歷史迷,現在從事科普寫作,致力於推廣正確的科學知識。著有《番薯原來是外國人:ㄓㄨㄥˋ出來的37堂植物課》、《有邊讀邊學生物英文》。在臉書粉專「植物生理學」出沒頻繁。
作者簡介
安娜‧羅倫Anna Laurent
安娜是一位作家、製作人兼攝影師,與哈佛大學的阿諾德樹木園(Arnold Arboretum)、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植物園有合作關係,也是《園林設計》(Garden Design)雜誌的特約編輯,以及《印刷》(Print)雜誌的專欄作家。她目前居住於洛杉磯與紐約市。
譯者簡介
張雅億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中英筆譯組畢業,現專事翻譯。譯有《設計大師語錄》、《電影大師語錄》、《料理世界史》、《自然的祕密絮語》、《醫生我到底怎麼了》、《世界之樹》等書。
★植物界專家好評推薦
Alvin Tam/Alvin @ 春及殿 Primavera
胖胖樹 王瑞閔/植物生態與人文作家
葉綠舒/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鄭杏倩/植物藝術工作者
【佳評推薦】
「在百多年前,各種專門描繪植物的插畫一直只深藏於貴族流連的植物園、刊物或者大學敎科書上,但不減插畫師們對紀實風格的執著。作者精選介紹一幀一幀栩栩如生的莊嚴古畫,讓我神往殖民帝國時代的背景,來認識在不同時空下的人如何窺探植物的奧妙。科學性與藝術性兼備,美不勝收!」
──Alvin Tam/Alvin @ 春及殿 Primavera
「如果喜歡收集精美的植物手繪圖書籍,一定不能錯過《19~20世紀植物圖鑑》。植物科學繪圖不只在教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常常成為大家蒐藏的作品。而且這本書有別於以往,書中珍貴的彩色繪圖所繪製的對象,除了植物,還有植物的生態環境、疾病、細胞組織以及化石。無論是喜歡繪畫,還是喜歡植物,這本書都值得收藏。」
──胖胖樹 王瑞閔/植物生態與人文作家
「而除了掛圖本身已經具有的豐富資訊外,有關圖的所有身家背景(相關資訊)在本書中羅列的一清二楚。讓有興趣的人可以輕鬆的追到原始出處,而這個動作,是追根究底的科學精神之基本信仰!非常推薦有收集控的人,人手一本!」
──鄭杏倩/植物藝術工作者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