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免於恐懼呢?
然而,靠着那跪禱於客西馬尼園、身懸各各他十架的主,我們可以有出路,在對抗與逃避之外去作正確的事,光明正大,磊落放膽,是其是非其非地忠於上主,作光作鹽,對這世界呼喊:「別怕,看哪,主已作王!順從神的人,要剛強壯膽,起來發光!」
當時代很壞很壞,捱得過疫情,又面對社會變遷,離散浪潮,戰火蔓延,我們有時灰心喪志,甚至企唔穩,又唞唔到氣。 然而,《聖經》說,「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常常喜樂,如何凡事謝恩?
孫寶玲牧師《見證基督──使徒行傳品讀》。在紛亂、流散的日子,品讀使徒行傳,就是讓經文反照我們、形塑我們這彌賽亞群體。讓我們思考如何在這混亂失序的時代,見證基督;讓我們思考何謂教會?何謂彌賽亞群體?他們與世界何干? 留下的或流散的,我們都是彌賽亞群體,我們都要見證基督。
對香港的讀者來說,《佇候榮光》是一本很適時的書,因為作者的論述和解說,完全是以於二0一九年中開始出現的「反送中」事件,及後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症的爆發為透視點,來閱讀羅馬書。作者援引很多實況例子來對照經文,使其意義更為清晰明確,使這卷寫於公元一世紀,以羅馬帝國京城羅馬城內的教會為對象的書信,仍...
──破解流行於今天美國各種左派批判理論的話題之作── 出版後迅速躍居亞馬遜排行榜哲學類書籍首位 《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時代雜誌》年度好書推薦 激進左膠們,如何使一切都成了種族、性別和身分問題 進而危害自由民主以及社會正義的發展? 話題熱議破表!直擊「政治正確」最大問題 歐美讀者...
從網路購物開始,中國邁向幸福感的高度監控之路 本書從中國發展到極致的各種網路購物方式談起,具體說明了資訊及通訊科技帶來的重大改變,以及中國社會環境推波助瀾所造就的萬能手機軟體、新的金融信用、社會信用體系等等,還有數量龐大的監視器與人臉辨識軟體、社群媒體言論管控,對整個中國社會造成的根本影響。
「城巿生活」是文本,細心閱讀它,會發現它建構著人性。「靈修」是看到人性在危機中,喚醒它,渴望它走回耶穌指點的正路上。 在這本小書裡,我們將跟從耶穌的足跡,在大城市四處溜達,看看事情出了甚麼錯誤;也效法耶穌,藉「死而復活」的生命,築起生命的殿。好讓人透過這殿,與神相遇,改變一生。城市靈修,目的正是...
身為耶魯神學院的系統神學教授、「信仰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的大神學家沃弗,用本書收錄的65篇平易親民的小品文,向我們示範:其實,生活中大大小小每個場域,都是神學教室;生命中的每一次信仰省思,都是一堂最深刻的神學課。
長銷經典!全新翻譯! ★譯自原文最新版★ ★參考書目大升級★ 國際知名新約學者戈登‧費依和舊約教授道格拉斯‧史都華,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從基礎培養個人研經能力,並且學會判斷怎樣才是合理的經文解釋,避開各種錯讀與濫用。
舊約學者華爾頓深入研究古近東文化,並詳細考察「創造」的希伯來文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方式,結果發現:創造敘事的重點,並不是神如何使物質無中生有,而是神如何從混沌的世界中建立秩序。這樣的解讀,幫助我們以新的眼光認識神的安息、人的角色,我們的神學也會更有活力。
【榮獲2015年第七屆金書獎「靈修讀物」最佳出版】孫寶玲博士在其講道學、約翰著作研究,以至於文學手法的創新及勇於為真理發聲的作風,都可稱為傳奇。上述每項固然都是難得的恩賜,合在一起更使孫博士成為人中騏驥。早在我的學術生涯開展之初,我不單只借用孫博士對約翰福音的革命性評論,同時也參考了他其他的著作。
用行動和思想,引發靈命更新契機 人類學家華登(Paul Radin)經過多年觀察,得出一個結論: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行動型的,另一種是思考型的。 孫寶玲博士新作《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為行動型和思想型信徒啟動靈命更新的契機: 給行動型的契機,新約世界與今天應用的平衡。 給思想...
如果聖經中有個青少年團契,我們看見了嗎? 約瑟、大衛和但以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我們總是只看他們的年少得志,卻輕忽他們的混沌掙扎。 基哈西、米非波設和耶弗他的女兒,這些不曾被注目的邊緣人,我們總是忽略上帝對他們的關照,進不去他們的內心世界。 更不用說,她瑪、暗嫩和押沙龍,聖經中最黑暗的一頁,我...
黃博在書中指出,我們慣稱為『歷史書』的12經卷(由約書亞記到以斯帖記)是『不一樣的舊約歷史書』,他這新作也是『不一樣的舊約歷史書簡介』,其論點新穎卻有根據,提供一條研讀這12經卷的正確路線。 ──鄺炳釗博士 香港建道神學院榮休教授 香港明道社榮譽社長
在這個年代,當一個基督徒,其實不容易。 城市瀰漫的無助情緒,社會一天比一天荒誕,與信仰中強調的全然交託,順服掌權者,彷彿是互不相望的兩個極端。久而久之,信仰,生活,兩者之間好像有一道無法跨越的裂縫。 很多人熟讀《聖經》,但無法將《聖經》所說的,應用在生活上──《聖經》說的,彷彿過時,與現況不配合...
聖靈的工作,到底是甚麼一回事? 靈修不應只得私人面向,還有公共面向? 聖靈所結的果子,是怎麼樣的美德? 「神學,就是始於對上帝的祈禱、靜思、默觀和敬拜,在其中,我們以理性、意志、感情和各種感官經驗,去認識、領悟和回應上帝的啟示。神學,就是在靈修和敬拜的踐行中作出的反省與沉思,有了神學,然後再繼...
在本書《天國的牧養學》,畢德生發現,在特定猶太傳統節期循環中,安排特定書卷朗讀,是個牧養上的神來之筆。透過年年周而復始的操作,累積出各世代面對生活挑戰的生命力。
誰能免於恐懼呢?
然而,靠着那跪禱於客西馬尼園、身懸各各他十架的主,我們可以有出路,在對抗與逃避之外去作正確的事,光明正大,磊落放膽,是其是非其非地忠於上主,作光作鹽,對這世界呼喊:「別怕,看哪,主已作王!順從神的人,要剛強壯膽,起來發光!」
本書稿件全部來自《時代論壇》,寫作時間橫跨2019年反修例運動、疫情和國安法實施,是香港政治社會環境極大變遷動盪的兩年。
2019至2020年的香港,對每個香港人來說都是史無前例的,對信徒挑戰尤其巨大。面對社會巨變,變動下的種種困惑和疑問,信仰可以給我們答案嗎?置身其中,感到陌生和無所適從時,《聖經》裏的真理要怎樣活出來?作者既是牧者,在社會巨變下,除了平常講台的宣講,也努力尋索如何活出講道者的召命,牧者的使命。在人心流離時要如何牧養?在幽暗困惑中,真理如何成為路標?在恐懼迷茫時,信仰和信徒要如何自處?在暴風中,一位牧者努力作的信仰尋問與實踐。
作者簡介|
陳恩明(Youngman)牧師
生於汕頭,六歲來港定居,二十二歲靈命甦醒後即追隨基督,矢志不渝宣講福音,牧養教會;近年更以公民記者角度記錄所見所聞,退而不休,反省信仰,牧養顛沛流離的羣羊。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