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更巨大的成就 趁貧富不均再度引爆崩盤前,抓住挽救世界經濟的最後機會 .最全面的診斷:跳脫西方、橫跨千年.全球第一本經濟不平等全史 .最細緻的分析:169張圖表,以政治、社會、文化、歷史的多元角度完整檢視 .最有力的改革藍圖:翻轉你我的經濟思考模式,改變1...
英國最受歡迎的哲普作家 X 最具人文精神的心理治療師 聯手精選出現代人最煩惱的人生議題,從東西方哲學與心理學的角度, 幫助我們以更主動、更有創意的方式面對生活難題。
▌一百個導演有一百種拍片方式,他們都是對的 ▌ 丟開電影教科書,國際神導教你拍出好電影,看懂好作品 好不容易進到電影學校,卻發現沒大師來上課? 史柯西斯|北野武|阿莫多瓦|柯恩兄弟|王家衛|大衛‧林區|伍迪‧艾倫 作者決定親口問這20位享譽全球的超級名導: 「厲害電影,到底怎麼拍?」
標示新世紀新時代電影製作的里程碑! 新臺灣電影是從二十世紀6、70年代的健康寫實電影和臺語片的傳統中創新的電影,並為延伸留住臺灣本土化,此外更要趨向國際化、全球化,可以說新臺灣電影是既本土化、臺灣化,又國際化的多元文化的新電影。總之新臺灣電影是從電影傳統中創新,創新中又不脫離傳統。
解讀大片時代的電影類型與市場現況 揭開中國電影軟實力的時代軌跡與特質 中國|拆哪|拆解影像讀中國 大片:一個中國土生土長的語彙。 人們把高成本、大卡司、驚人票房的好萊塢電影稱為「大片」。現在,中國版大片已崛起﹗
第一本,以經濟學視野探討台灣傳統宗教信仰 精闢剖析,信徒與宮廟、寺院之間的商業活動 大膽闡釋,香火鼎盛宮廟背後的信徒消費行為 從台灣人的拜拜行為 看廟口夯經濟! 安太歲為何不能報稅? 愈窮的人為何捐香油錢愈多? ...
什麼是美學? 只有放在博物館裡的作品才算美? 只有看著莫內的畫、聽著莫札特的音樂,才叫美學體驗? 搖滾樂、性、飲酒、喝咖啡算美學嗎?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了解美學與生活如何緊密交織。
布洛薩不曾對電影以及電影的「行動力」感到失望!
因為人民總會適時地警惕他們的統治者,
而電影也永遠不會完全地屈從!
電影和政治都是非常含糊的詞。我們該如何理解電影呢?是影片的總集嗎?是一種表達方式、一種藝術,還是一種生產機器?我們要談論何種電影呢?是所有的電影,還是主流電影(也可以定義為商業電影,或劇情片,而把其它類型都排除在外)?我們又該如何理解政治呢?是政治,還是政治學?首字母要大寫嗎?還要提一個不言而喻的問題:當我們談論電影中的政治時,我們總是在說「左翼的」政治。極少有人會把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稱作一名「右翼(甚至極右翼)電影人」,而人們卻會輕鬆地說肯.洛區(Ken Loach)是一名「左翼電影人」。
阿蘭.布洛薩的這本書就是從上述難解的問題出發,在形式多樣的電影史中另闢蹊徑,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走出了謎團。他認為,只有當一部電影成為記錄人民的場所時,才具有政治性。他堅定認為電影能夠是一種行動的力量、甚至能在「人民的重構與復興」中做出一些貢獻。他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是種宣言,這是一名介入極深立場鮮明(且挑剔)的電影愛好者對當今電影人發出的宣言。他對我們說:你們要站到電影所能達到的高度上面,還要站到人民所願之事的高度上面。表明立場吧!
本書特色
1. 跳出傳統電影評論窠臼,以札記形式探討電影是否激發人民自覺與抵抗意識。
2. 以嶄新觀點引導讀者發現或再發現被忽視的電影,並將抵抗重新連結「尋求叛逃/逃逸路線」。
3. 本書試圖把人民電影的理論化為積極的行動,去創造具有立場、主體性,並有行動力的人民電影。
專文推薦
・正如阿蘭.布洛薩所強調的,「站穩立場」與「擁有一種觀點」是不同的。「擁有一種觀點」只關乎視覺的凝視,而「站穩立場」則需要整個身體的全然投入,並需要經歷困難的鬥爭。「站穩立場」也意味著我們是屬於一個既存的陣營,知道自己站在哪一方。只要知道自己從何而來,知道自己站在哪邊,就能與同是「抵抗者」的人民交織出一條「相互理解的、同情的與同理的」抵抗紐帶。故,當製作電影的人屬於「一個抵抗的」人民時,他們就以這個人民的組成部分生活著,他們只需站在人的高度上將人民拍攝下來即可。當我們帶著這樣的想法回看,一部能呈現一個抵抗的人民的電影,方才具有「政治性」!──尚-蓋博.貝里奧(Jean-Gabriel Périot)/法國電影人
・布洛薩在本書中透過不同的時代背景與歷史脈絡重新定義什麼是人民?什麼是人民電影?人民在哪裡?又如何去「召喚」人民與人民電影?以促使人民能夠用電影作為行動,表達其訴求並進而改變社會。故,我們應當關注於用電影進行啟蒙教育、用電影重新形構人民的輪廓,除了重新勾勒出人民電影的疆界,並將電影作為社會改革的方法,讓電影成為一種改變社會的工具─這也是布洛薩寫這本書的目的。──井迎瑞/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
共同推薦
・井迎瑞/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榮譽教授、電影蒐藏家博物館館長
・朱天文/作家
・吳永毅/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助理教授
・侯孝賢/導演
・郭力昕/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許仁豪/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
・陳界仁/錄像藝術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黃志翔/編劇、導演、作家
・劉永晧/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專任副教授
・盧非易/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劃序)
作者簡介
布洛薩(Alain Brossat)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榮譽教授。現為國立成功大學「玉山學者」客座教授。主要研究當代法國哲學思想,並以重新思考民主深入移民、庶民與社會底層主體性議題,同時著力於文化與智識解殖研究,多年來不斷深入以電影為主體的政治、哲學探究,發展出具批判與反思性的「人民電影學」。中譯著作有:《傅柯:危險哲學家》(2013)、《錯開的交會:傅柯與中國》(2019)、《遭撞翻的哲學家: 哲學評論集》(2021)、《抵抗的人民.不屈的電影:布洛薩的電影、哲學、政治札記》(2022)。
審校簡介
林深靖
「新國際理論與實踐中心」召集人。
羅惠珍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與場域研究所碩士,旅法作家。著作有《築夢洛維尼》(2001)、《巴黎不出售》(2015)、《哲學的力量》(2016),譯作有《傅柯:危險哲學家》(2013)、《鹽淚:巴特羅醫生眼裡的難民血淚》(2018)。
譯者簡介
曹天羽
1992年生,中國江蘇人,旅居歐洲十年,現居香港。曾在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學習歐洲中世紀史,後於巴黎第八大學哲學系取得碩士學位,主要研究20 世紀法國左翼思想。從事法語哲學文化類書籍譯介工作四年,譯有路易.阿圖塞的《無盡的焦慮之夢》、《戰俘日記》等。
校譯簡介
陳韋勳
中正大學傳播學士,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研究興趣是我們怎麼/如何/為什麼受治理?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