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壇新詠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名壇新詠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511.3K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字數: 25,110
電子書售價:NT$ 0
暢讀包
輕暢讀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呂祖全書名壇新咏小序

詩家以杜少陵李青蓮白香山為最。然杜詩敦厚。而愁苦者多。李詩秀麗。而放縱者多。白詩明易。而泛濫者多。我祖師自唐迄今。遙遙千載。遍周寰宇。其得於耳目間者。不啻蘊兩大之文章。會三才之妙道。凡一言一句。別有新聲。或正或葩。初無定體。不拘韻。不苦吟。本渾然而出於自然。由自然而歸於渾然。至矣哉。瀟灑神仙。風流羽客。假乩沙為遊戲三昩地。豈欲以詩名餌世。而與杜李白相較乎。然其氣若長虹韻如新月。則又集三子之成。而無三子之病也。試觀書中渾成集。葫頭集。文集。涵三雜咏。概可知矣。茲因重輯。復網遺珠。得湖郡之雲巢精舍。雲怡草堂。蘇城彭氏之質神錄。松江趙氏之玉清垂訓。山左之趵突泉。各處降筆論說詩詞。彚為一卷。顏其名曰。名壇新咏。葢亦風雅之餘緒云耳。

乾隆乙未季夏望前一日錢塘萬善子邵志琳敬序



文昌心懺序

葢聞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雨露無私墜。聖賢奉此無私之心。著書立說。以開化愚蒙。不過引人漸歸於正。不忍覩其自暴自棄耳。予本儒家子。素不諳玄宗。晚參大道。得契宗旨。豈漫無理道而妄言飛昇哉。其源本於孝悌忠信。德性問學。方得脫離塵垢。神遊宇內。奈世人不察。謬謂神仙可冀。夫神仙何嘗不可冀哉。源之不清。流而自濁。本之不立。枝何以茂。故聖賢垂訓。教人敦行孝悌。所以先務其本也。予憫世之愚昩。降示乩筆。若隱若現者。體聖人胞與之懷以覺世耳。而不知者。誣為虛誕。抑思天地神祇。昭布森列。安用此無稽之談哉。故帝君首言誠意。意不誠。身何以修。聖賢教人誠意。在毋自欺。予也。身列仙班。位為卿相。豈猶世之術家者流。挾其術以自欺而欺人乎。遂乃拜手稽首而作頌曰。聖訓煌煌。闡發綱常。如夜之鐘。如日之光。喚醒爾夢。洗滌爾腸。五千道德。去邪彰彰。不用斧鉞。民皆善臧。

乾隆癸巳桂月降於聚真壇

 

太上慈凡度厄千真雷懴序

天不言。示之以行與事。聖有言。傳之以經與典。知行與事。而悟不言之理者。世有幾人哉。讀經與典。而感有言之教者。我庶幾遇之。故清寧各奠以後。三教並談。儒明五倫。釋宣九品。道立三乘。無非覺凡子之迷途。為上達者作指南耳。奈世風逾下。人心日漓。帝訓王謨。為取功名之捷徑。而惡端滋矣。仙經佛典。為起貪癡之根本。而幻惑多矣。太上所以哀憫凡愚。垂是寶文。先談虛皇高聖。而道脉之由來著。次談治世神真。而道力之瀰綸廣。終言陰山果報。而道法之功行宏。俾世上諸生之懴罪有由。悔心有路。其感善創逸之功。豈淺鮮哉。由是知日月之臨。有照有不照。三光之明。有及有不及。而雷聲所發。驚于耳。惕于心。愚智皆同。人物合一。世間君子。讀斯文者。直使三教已陳之跡。於此更新。上帝好生之意。由斯益振。則過化存神之妙。此懴真與天地同流。豈云小補已哉。

廬山純陽子洞賓氏為之筆

 

金丹內煉自序

葢自鴻濛覺世。廣開法度於有情。帝道遐昌。指引迷津以逸世。重陽受道。派自終南。始晤上陽。遙傳失秘。今者蘭塲設備。重建金丹。接上世之祥光。繼下嗣之仙訣。乃茲緣聚玩真。整書傳於覺路。鳩集同嗣。得方明於見式。功尋玄禮。重知袖裡乾坤。靜悟虛無。自得壼中日月。從此雲衢有路。法指天階。功成上昇。風雷擁護。上承帝澤之洪恩。下濟三途之疾苦。冠裳整肅。同來聚樂仙鄉。草野凡夫。盡霑恩施法界。特發虔心。以傳後脈。庶幾下嗣無誤。以覺出凡入聖之階云爾。是為之序。

時乾隆壬午孟夏 金丹授道呂嵓撰



放生會序

純陽開放生有會。而喜作序曰。上天好生。死即生之。生種生類。生在死矣。是境境含生趣。地地具生種。時時完生機。候候足生意。物物懷生根。氣氣節生序。滅之無可滅之法。故有惡類之不除。長之有可長之方。故有貴品之恒傳。生惡得以放而生。生豈可以不放而即不生歟。嗚呼。有放之者曰。肥鮮過三寸。本與穢汙等。口腹何足尊。害及諸性命。似矣。抑知生類中。有鉅啖其細。○啄其馴者。不可勝量。放生者見之。將惡其傷生以殺之。殺之不可盡殺。而傷生者起曰。子放生。我獨非生乎。主其生者。非天而何。夫天未嘗殺惡人以刀斧。而惡人不無生。即有殺惡人以警世。亦人之誣天以殺戮。子放生而有惡心。恐未善。子將何辭。嗚呼。如是則放生之無益於放。當任饕餮之嗜慾不為過。畏慎惜物以澹泊不為功矣。是真無善惡。而廢禍福之報也。放之云者。體天地好生之心爾。故天不欲人之殺其生也。水以生之。山以生之。又設江湖河海以藏之。峻嶺谷穴以潛之。吁嗟。抑何人之不好生。而令天地之用心有若是。吁嗟。人之不好生。而天地乃若是。此獨好生。是即水之有可藏。山之有可潛。而佐天地之用心也。我安得不為合天地之心以為心者序。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0

    全書包容修道者所可能遭到之種種境遇,從實引證,及解析其前世各自所種之因果,以證佛家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之理,內容深入淺出,三乘皆備,無盡的佛學與教義深蘊其中供今世修道的人參考研讀,及理應遵循之道。

  • 電子書: NT$ 0

    第一回-眾生本為一氣所孕化,前生不修角落成異類 濟公活佛 降 辛酉年二月初十日 詩曰:萬物隨緣幻化形。歸根無極賦原靈。    天開普度滋禽獸。端正衣冠讀聖經。 又詩:中土難生今已生。真經難得幸知明。    須循天理修天道。免作飛禽野獸鳴。 濟佛曰:哈哈!著完了「天堂、地獄」兩遊記,我與楊生總...

  • 電子書: NT$ 0

    瑤池聖誌 序   溯自混沌初開,兩儀定位,肇啟陰陽,人統即開於寅,氣稟天地之氣,道敦化育,故有萬物之靈。天生地養,生生不息。人之初生,俱有性命,即無極之原靈。男屬於乾,年至十六,清陽充足。女屬於坤,年至十四,月癸始生。人之三寶,精氣神始得充沛。   由此若不知修,任精氣神消磨,只知開支,...

  • 電子書: NT$ 0

    夫,真理之維繫,全憑有道有德之士共持之。 世人迷惑,自求清靜者少,趨炎附勢者多,致使沉淪酒色漩渦,失足墮落之人,更是難計其數。今聖賢堂,創辦聖賢雜誌,其用心良苦,無非為度茫茫眾生,早脫苦海,早登覺岸而設,因此,蒙受天恩厚愛,特頒天書三部,於聖賢堂扶鸞著作,其中費盡神人之力,難以計數,尤其人間靈界之...

  • 電子書: NT$ 0

    序 『天道明燈』乃是修道士之燈塔,主要解釋證明師尊師母二位老人家真傳真授之『無為』心法也,也是良心經。亦是能了解自己,認識有真本性存在,今天既得真傳真授,千萬需要真覺悟,千萬不要『認假為真』。真修之人,深心徹悟,道非由講經說法得,非聽道理得,總是助道之緣,也可說是過江之『竹筏』而已,真得就是在...

  • 電子書: NT$ 0

    原書序 假如我不幸被困在一個荒島上,而又命定只能存有一本可讀的書,且無法保有其他書籍的話;我會毫不遲疑選露意絲茜所著的這本偉大巨著:《生命的重建》。 這本巨著不單給人以師長般的教導,而且是由這位女作家以親身經歷寫出,所以有非常感人、巨大的影響力。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知道有關自己生命的一切。這本書就是...

  • 電子書: NT$ 0

    象脚人 最近有一次,我應泰國草藥公會,在中部舉辦的草藥常識會員集訓演講,講題為幾種常見的熱帶農村病,其中有一則講到「象腳病」。患此病的人腳有如大象的腳而得名。這病本是印度境內常見的,泰國從前也常發現一般農村民眾患此病。後來政府已能控制,便很少聽到有人患此病。據衛生部的記錄,患此病的人若想要醫治...

  • 電子書: NT$ 0

    編譯者序 最喜舊景不改,青山綠水徘徊。清風去,細雨來,吟哦道詩自在,走路搖搖擺擺。乍看黃昏射雲開,忍不住喝彩,笑那俏皮男孩,動不動譏我痴呆,豈知道?這才是個悠哉遊哉,這才是個灑脫放懷。長柳垂飄,愛鬧荷花含笑,心下清涼過橋,夕陽撒嬌。淡泊寧靜逍遙,名利外物不纏繞,看看還是這般好,還是這般好。 ...

  • 電子書: NT$ 0

    關考人驗測道心,真心一點貫古今; 聖賢之門正道統,了脫生死從此門; 帝王將相憑何論?功過對錯秤己身; 君臨天下塵世現,賞善罰惡鑑世人; 伏虎降龍家邦振,威靈顯赫三界驚; 魔高一丈何足懼,道高一尺化太平; 真水真火繫身上,浩然充塞在其中; 經年累月修精進,忠孝...

  • 電子書: NT$ 0

    邪淫是禍不是福,又說:天道福善禍淫,自然有它的道理。現實社會中有太多的例子因為「偷腥」而惹的「一身腥」,導致自己身敗名裂、妻離子散!這是因為邪淫非常損德。古訓說:「厚德載物」,而「福」如果沒有「德」來承載很容易失去!這叫「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本書能幫助讀者理解到邪淫所帶來的禍害,進而警惕自己,其...

  • 電子書: NT$ 0

    南海古佛降序 詩曰 : 靈山問道佛心求。世事紛紛放下修。古法今傳參一字。無為上乘步高樓。 靈山是萬靈祖居源頭,修道者發心追根究底,窮理盡性之目的,即在重返人類原始純真之本來凈域;靈山聖地,以期脫離六道輪回之苦,永證菩提。求道有多門,主要在問心,臺中聖德寶宮開壇巨集教,以揮鸞通靈傳真著書勸...

  • 電子書: NT$ 0

    世人只求身外佛,而不知自性佛,看善書經典就能返照人性,找回失落的佛性,這不是救佛菩薩嗎?世人只知「救人勝造七級浮屠」,而不知「救佛勝造恆河沙數之浮圖」,這不是很可悲嗎?世人只知拿食物給貧窮飢餓的人,而不知拿法味給人心貧窮的人。 外相顯真相,外道顯真道。借假修真,藉機說法,不起分別,宗門皆教,法門皆...

  • 電子書: NT$ 0

    肉食之害 出處:善書圖書館 http://www.taolibrary.com/category/category8/c802.htm 楊梓茗居士譯 很久以來,我們都以為要吃肉才能得到營養,動物都是生來給人吃的,因此有許多人聽到「吃素」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吃肉有什麼不好?成千上萬...

  • 電子書: NT$ 0

    採銀沙人 東魏末。鄴下人。共入西山採銀銅。出穴未畢。而穴崩。有一人在後。為石塞門不得出。而無傷損。其穴崩處。有小穴不合。微見日光。此人自念終無出理。乃一心念佛。 其父聞子已壓。無處求屍。家又貧窶。無以追福。乃持粗飯一缽。往詣僧寺。請一人齋。眾僧多逐豐厚。莫肯為食。父持飯大哭。有一僧愍之受...

  • 電子書: NT$ 0

    觀音大士序 天下勸善之書夥矣,善壇善社之广眾矣,而狂妄之徒仍日多一日。吾妙,自清代道光庚子領旨飛鸞闡教,歷徧寰區已非一日,舌敝唇焦,紙窮筆禿,然世道人心莫能補救,悶坐深宮,苦立善策。已巳夏越疆谪凡宿星稟請幽冥添設生魂司实行懲惡勸善以救世風而挽浩劫。當有幽冥教主具表上呈金闕懇予恩准。上皇覽奏喜動天顏...

  • 電子書: NT$ 0

    白陽弟子進修先天大道應有之基本認知 修道要承先啟後 師尊、師母不在世,我們如同失去父母的孤兒。可是吾們點傳師、壇主、講師皆是代表師尊、師母領導後學,希望眾生脫苦海、登彼岸,不能忘了自己的誓愿與自己的責任,我們是領導者,我們自己先要做好模範,如佛規禮節,素日生活、言語行動、克苦耐勞、德行火...

  • 電子書: NT$ 0

    先 天 大 道 簡 介 一、何謂先天大道? 二、道與我有什麼關係? 三、求道是求什麼? 四、求道對我有什麼好處? 五、具備什麼條件才可以求道? 六、求道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七、道的寶貴有什麼印證?

  • 電子書: NT$ 0

    靈隱罷翁晦山樵戒顯筆記 趙志清挂冠修行先幾免禍 山東人趙志清,以孝廉被選為河間府贊皇縣的縣令。做官的三年期間,非常的清廉公正且仁民愛物,很得老百姓的愛戴。有一天,他忽然到太守凌聖功的家裡請辭官位。太守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由於知道宿世因緣的緣故,不得不辭官歸故里。太守更加好奇,問他宿...

  • 電子書: NT$ 0

    夫道為天之這經,地之衡,人、物之根本,無為而不為,故天地萬物不能一刻離道。溯自伏羲降世,首倡一畫開天,為道源之始,自此聖道彰明,天地宏開文運,歷經青陽紅陽,代代祖師,薪傳黃道,迨至民初肇啟白陽,開普渡於三期,列聖群真,深憐世哀道變,故以神道設教,借假傳真,通神達竅,聯絡無極虛空,無非仙佛之心,妙不可...

  • 電子書: NT$ 0

    觀音大士序 天下勸善之書夥矣,善壇善社之广眾矣,而狂妄之徒仍日多一日。吾妙,自清代道光庚子領旨飛鸞闡教,歷徧寰區已非一日,舌敝唇焦,紙窮筆禿,然世道人心莫能補救,悶坐深宮,苦立善策。已巳夏越疆谪凡宿星稟請幽冥添設生魂司实行懲惡勸善以救世風而挽浩劫。當有幽冥教主具表上呈金闕懇予恩准。上皇覽奏喜動天顏...

  • 電子書: NT$ 0

    夢醒居士編著 戒淫證集引言(原序) 男女居室,人之大倫,此是人道主義,社會正態,固不待言。但有者唯色欲是求,尋刺激,找享受,如癡如狂,不擇手段,不避刑罰,必達到野心而後已。由是人我相求,是非蜂起,甚而夫妻猜忌,兄弟操戈,父子逆倫,朋友違義,遂使社會風氣為之變色;道德觀念一落萬丈。試閱報紙,每...

  • 電子書: NT$ 0

    九天司命真君 降 吾為《直指不墜輪迴》一書為序 夫,今逢末法,人心雖存善慧,可惜惡業綰繫,形成業力牽引,靈魂不得清寧,大都直墜九幽冥府。 雖然大道普傳,眾生有幸聞道、求道、得道、修道,但是道雖普傳,修道者亦眾,卻苦受宿累所擾,大都有苦難言。修道子終竟道程而成道果者少,究其因由,即乃...

  • 電子書: NT$ 0

    序 社會潮流日趨變態,尤以淫風為盛,因社交公開,家庭之中,男士每喜拈花惹草,自命風流;婦女紅杏外遇,自詡高尚。青年男女受洋風所染,好讀色情書刊而心搖,喜觀歡愛影劇而神飛,情難自禁,越軌頻傳,一旦難以結合,則悲劇屢生,不幸也哉!神聖人倫,淪為獸慾;又多不肖,凌辱婦女,奸淫無辜,其罪不赦,地獄色鬼...

  • 電子書: NT$ 0

    前言 尊敬的淨空教授、各位老師、各位同學、青年朋友們:大家好! 非常感謝澳洲淨宗學院,為我們舉辦為期一周的「幸福人生講座」。這個講座將帶給我們最豐富的精神食糧,讓我們瞭解中國人的祖先是怎樣教導他的後代的。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精華會在這裏展現。如何做人,如何贏得幸福美滿的人生會在這裏得到充分...

  • 電子書: NT$ 0

    了凡弘法學會譯整 —摘錄自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解釋】看見別人的妻子女兒美麗動人,就立刻起了淫慾的心,想要與她私通。 【分析】色,這件事情,是人最容易犯的罪業啊!它比起貪財殺生等等的惡業,還要百倍的難以控制;所以它的敗德取禍,也比其他的惡業,要百倍的嚴酷慘烈。...

  • 電子書: NT$ 0

    第一章 天之概論   天統開於子,輕清之氣,上浮者為天,頭上天空之天,乃自然之天也。天乃主宰宇宙萬物,化育群生,生生不息,故有大圜之號。   天有十三層天,由十三層天再分為三十六天,天外之天,謂之「無極」,天內之天,謂之「太極」,即「六合三界」也。   天分為東、西、南、北、中天,...

  • 詳細資訊

    呂祖全書名壇新咏小序

    詩家以杜少陵李青蓮白香山為最。然杜詩敦厚。而愁苦者多。李詩秀麗。而放縱者多。白詩明易。而泛濫者多。我祖師自唐迄今。遙遙千載。遍周寰宇。其得於耳目間者。不啻蘊兩大之文章。會三才之妙道。凡一言一句。別有新聲。或正或葩。初無定體。不拘韻。不苦吟。本渾然而出於自然。由自然而歸於渾然。至矣哉。瀟灑神仙。風流羽客。假乩沙為遊戲三昩地。豈欲以詩名餌世。而與杜李白相較乎。然其氣若長虹韻如新月。則又集三子之成。而無三子之病也。試觀書中渾成集。葫頭集。文集。涵三雜咏。概可知矣。茲因重輯。復網遺珠。得湖郡之雲巢精舍。雲怡草堂。蘇城彭氏之質神錄。松江趙氏之玉清垂訓。山左之趵突泉。各處降筆論說詩詞。彚為一卷。顏其名曰。名壇新咏。葢亦風雅之餘緒云耳。

    乾隆乙未季夏望前一日錢塘萬善子邵志琳敬序



    文昌心懺序

    葢聞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雨露無私墜。聖賢奉此無私之心。著書立說。以開化愚蒙。不過引人漸歸於正。不忍覩其自暴自棄耳。予本儒家子。素不諳玄宗。晚參大道。得契宗旨。豈漫無理道而妄言飛昇哉。其源本於孝悌忠信。德性問學。方得脫離塵垢。神遊宇內。奈世人不察。謬謂神仙可冀。夫神仙何嘗不可冀哉。源之不清。流而自濁。本之不立。枝何以茂。故聖賢垂訓。教人敦行孝悌。所以先務其本也。予憫世之愚昩。降示乩筆。若隱若現者。體聖人胞與之懷以覺世耳。而不知者。誣為虛誕。抑思天地神祇。昭布森列。安用此無稽之談哉。故帝君首言誠意。意不誠。身何以修。聖賢教人誠意。在毋自欺。予也。身列仙班。位為卿相。豈猶世之術家者流。挾其術以自欺而欺人乎。遂乃拜手稽首而作頌曰。聖訓煌煌。闡發綱常。如夜之鐘。如日之光。喚醒爾夢。洗滌爾腸。五千道德。去邪彰彰。不用斧鉞。民皆善臧。

    乾隆癸巳桂月降於聚真壇

     

    太上慈凡度厄千真雷懴序

    天不言。示之以行與事。聖有言。傳之以經與典。知行與事。而悟不言之理者。世有幾人哉。讀經與典。而感有言之教者。我庶幾遇之。故清寧各奠以後。三教並談。儒明五倫。釋宣九品。道立三乘。無非覺凡子之迷途。為上達者作指南耳。奈世風逾下。人心日漓。帝訓王謨。為取功名之捷徑。而惡端滋矣。仙經佛典。為起貪癡之根本。而幻惑多矣。太上所以哀憫凡愚。垂是寶文。先談虛皇高聖。而道脉之由來著。次談治世神真。而道力之瀰綸廣。終言陰山果報。而道法之功行宏。俾世上諸生之懴罪有由。悔心有路。其感善創逸之功。豈淺鮮哉。由是知日月之臨。有照有不照。三光之明。有及有不及。而雷聲所發。驚于耳。惕于心。愚智皆同。人物合一。世間君子。讀斯文者。直使三教已陳之跡。於此更新。上帝好生之意。由斯益振。則過化存神之妙。此懴真與天地同流。豈云小補已哉。

    廬山純陽子洞賓氏為之筆

     

    金丹內煉自序

    葢自鴻濛覺世。廣開法度於有情。帝道遐昌。指引迷津以逸世。重陽受道。派自終南。始晤上陽。遙傳失秘。今者蘭塲設備。重建金丹。接上世之祥光。繼下嗣之仙訣。乃茲緣聚玩真。整書傳於覺路。鳩集同嗣。得方明於見式。功尋玄禮。重知袖裡乾坤。靜悟虛無。自得壼中日月。從此雲衢有路。法指天階。功成上昇。風雷擁護。上承帝澤之洪恩。下濟三途之疾苦。冠裳整肅。同來聚樂仙鄉。草野凡夫。盡霑恩施法界。特發虔心。以傳後脈。庶幾下嗣無誤。以覺出凡入聖之階云爾。是為之序。

    時乾隆壬午孟夏 金丹授道呂嵓撰



    放生會序

    純陽開放生有會。而喜作序曰。上天好生。死即生之。生種生類。生在死矣。是境境含生趣。地地具生種。時時完生機。候候足生意。物物懷生根。氣氣節生序。滅之無可滅之法。故有惡類之不除。長之有可長之方。故有貴品之恒傳。生惡得以放而生。生豈可以不放而即不生歟。嗚呼。有放之者曰。肥鮮過三寸。本與穢汙等。口腹何足尊。害及諸性命。似矣。抑知生類中。有鉅啖其細。○啄其馴者。不可勝量。放生者見之。將惡其傷生以殺之。殺之不可盡殺。而傷生者起曰。子放生。我獨非生乎。主其生者。非天而何。夫天未嘗殺惡人以刀斧。而惡人不無生。即有殺惡人以警世。亦人之誣天以殺戮。子放生而有惡心。恐未善。子將何辭。嗚呼。如是則放生之無益於放。當任饕餮之嗜慾不為過。畏慎惜物以澹泊不為功矣。是真無善惡。而廢禍福之報也。放之云者。體天地好生之心爾。故天不欲人之殺其生也。水以生之。山以生之。又設江湖河海以藏之。峻嶺谷穴以潛之。吁嗟。抑何人之不好生。而令天地之用心有若是。吁嗟。人之不好生。而天地乃若是。此獨好生。是即水之有可藏。山之有可潛。而佐天地之用心也。我安得不為合天地之心以為心者序。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