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本聖經和整個人類歷史裡面,我們都看見了上帝宣教的身影;我們的上帝,乃是一位宣教中的上帝。
祂所面對的宣教處境,是受造的人類犯罪墮落、與祂的關係全然破裂,罪惡與死亡壟罩其上;列國之間不斷地爭競與鬥爭,衝突頻仍,而所有的生物和大地,也受到咒詛的影響,發出深沉的勞苦與嘆息。世界的歷史,似乎就要如此沉淪循環下去,與祂原本創造的心意漸行漸遠。
然而,這一切的困難,不能阻止上帝的心意,因為祂有一個使命,就是要使萬有重享祂的祝福,這個使命必定會達成!上帝以超乎我們想像的方式,展開了祂的宣教:
祂透過在歷史中的救贖與審判、耶穌的道成肉身,讓以色列及萬國認識祂的屬性與心意;祂更親身對抗一切的偶像崇拜,要使全地看見惟獨祂配得尊崇。藉著祂所揀選的子民,從亞伯拉罕開始,啟動一份祝福萬國、救贖萬國的使命,帶來社會、政治、經濟與靈性的整全救恩。在祂所創造的世界中,上帝要恢復人類的榮美形像,使萬國都能與祂建立盟約的關係。
在《宣教中的上帝》當中,集舊約神學家與宣教學者身分於一身的萊特博士,帶領我們從創世記到啟示錄的救贖歷史看見上帝的宣教故事。他透過宣教釋經學,用「上帝的使命」、「上帝的宣教」這把鑰匙,氣勢磅礡而又鉅細靡遺地解讀了聖經的宏大敘事,使我們得以一窺上帝宣教的深度與廣度,更讓我們對於宣教的理解與實踐得到更新與變化。透過本書,我們目睹了這份含括萬有的最偉大使命──上帝的宣教;而宣教的上帝,正呼召我們參與在其中。
用行動和思想,引發靈命更新契機 人類學家華登(Paul Radin)經過多年觀察,得出一個結論:世界有兩種人,一種是行動型的,另一種是思考型的。 孫寶玲博士新作《新約聖經研究導論:初代基督徒的信仰與實踐》,為行動型和思想型信徒啟動靈命更新的契機: 給行動型的契機,新約世界與今天應用的平衡。 給思想...
跟著舊約泰斗萊特的視角,看上帝榮耀如何重回祂的子民! 若為聖經人物舉辦奧斯卡頒獎,精神分析、劇場研究的當紅炸子雞──以西結,鐵定在最佳男主角之列。以西結書裡稀奇古怪的語言和舉動,乃至幾乎情色的修辭與意象,迄今仍是舊約學者捉摸不定的研究素材。 但是,這絕非以西結自願的。從小受祭司傳統的教育...
跨越半世紀的經典鉅作,赫舍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認識先知,也遇見悲憫的上帝!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當代福音派神學中最常被引用的舊約經典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跟著賴特的腳步,重讀福音書, 發掘十架與上帝國的關聯, 看清耶穌是如何成為這世界的王、祂如何開啟祂的國, 而祂作王對你我,又有什麼意義。
聖經學者蘭迪· 里查茲和中東宣教士里奇· 詹姆斯共同領航,探索聖經中親屬關係、恩主制度、榮譽與羞辱文化、界線觀念等社會元素,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加真實的聖經世界,讓隱藏在經文背後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逐漸清晰,幫助我們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聖經圖像。
本書將舊約和新約連貫了起來,使父、子、聖靈從舊約到新約一脈相承的軸線得以顯現,融合了萊特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牧者心腸,是本有溫度的「聖經神學普及讀本」,幫助今日的我們,透過聖經對三一神有更好的認識,以及更深刻的團契。
賴特首次嶄新嘗試 新約研究 X 歷史傳記 帶你發現從未認識過的保羅 透過歷史角度,以傳記型式描繪保羅所身處第一世紀希羅、猶太世界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他一生立體、多重的性格樣貌,為了神大發熱心所遭逢的受挫、懷疑和憂傷,及至死的愛與忠誠。
言說行動理論,點燃神話語力量 言說行動理論問世超過五十年,在西方學界為人熟悉。《天國演說家:從言說行動理論看路加福音》則是華文世界第一本用言說行動理論寫成的釋經書。本書對以下讀者尤其有幫助: 團契輔導、牧者。 有意挖掘聖經的社會、政治面貌的信徒。
啟示錄所說的,都是確定及必然發生的事,完全沒有悲觀論的成分。雖然這個爭戰激烈而殘酷,但對真正認識基督救恩的人來說,勝利不單是將來的事,也是現在的事,因為基督已經得勝。因此,基督徒無需為眼前的光景焦慮,也沒有必要猜測將來必成之事發生的時間。我們所該作的是順從上帝的旨意,在地上生活盡基督徒的本分,儆醒等...
【内容简介】 以東位處在一個很高的地方,高到一個地步,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非常安全。所以以東真正的問題是:他非常驕傲,認為沒有任何人能夠將他拉下去! 人的自我越大,就會越自私,越自私的人就會越痛苦。但是,神要帶我們進入一種生活、進到一種生命的層次--在那個境界人肯放下自己。當人越肯舍己...
10/28起正式銷售!早鳥預購讀者同步書櫃後,即可開始閱讀囉! 本書由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新約學者耗費十年合著完成,從公元第一世紀的具體歷史脈絡出發,集歷史、文學、神學三大進路理解新約,幫助讀者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聖經研究成果,跳脫單一視角,深入淺出由宏觀角度理解耶穌基督與上帝子民的故事。
陌生、迷失、不捨,是我們的生活實況嗎? 在此時此地的香港言說福音,是否不合時宜? 對香港人來說,福音還有甚麼意義? 面對香港人「三重失去」的處境,本書從多個角度再思福音對我們的獨特意義,嘗試正視掙扎、迎向傷痛,見證基督的福音如何使人得著勇氣,勇敢生活。
政治權力是一種偽神聖權利,無須以神聖為其奠基且令人著迷又難以撕破。 近代世界的政治生態逐漸轉向威權主義、民族主義等民粹主義,不斷地挑戰昔日自由主義開放、寬容的價值,以致自由主義和民主似乎正經歷一種撕裂狀態,「主權」似乎成為神聖超越的法則創造者,成為另一宗教。
如果聖經中有個青少年團契,我們看見了嗎? 約瑟、大衛和但以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我們總是只看他們的年少得志,卻輕忽他們的混沌掙扎。 基哈西、米非波設和耶弗他的女兒,這些不曾被注目的邊緣人,我們總是忽略上帝對他們的關照,進不去他們的內心世界。 更不用說,她瑪、暗嫩和押沙龍,聖經中最黑暗的一頁,我...
復活,不僅是過去的史實,也是當下的現實。復活,教導我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愛與寬恕,尋找永生的價值。 《復活的理由》是一個讓我們重新思考復活節意義的故事,誠摯邀請您一同踏上這段探索之旅,發現復活的奧祕和神聖,找到真實的生命希望與得勝意義。
面對情緒內耗所需要的改變,不是對抗他們,而是學會傾聽:聽見他們的擔憂、恐懼與渴望,才能重新整合那個失散的自己。 本書結合IFS理論與靈性實踐,邀請你展開一段與自己和解的旅程。你將學會設立健康的內在界線,邀請聖靈引導自己的內心,在聖靈的光中,找回那個充滿好奇心、信心、憐憫與勇氣的自我。
初信主、受洗時,我們大多心裡火熱,立志為主而活。隨著時日過去,我們變成「癱子」、「瞎子」──困於現實,傳福音無心無力,對上帝的話語、對人的需要變得眼盲、心麻。梁家麟牧師透過聖經中畢士大池的癱子、以馬忤斯路上的信徒、天生的瞎子,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回應上帝呼召,過一種新的、基督徒的生活。
丁道爾聖經註釋是合乎時代的解經叢書,旨在幫助讀者確實了解聖經的真理,靈活應用聖經的原則。整體架構著力於堅實的神學學術根基上,內容主要分成兩大部分: 1.導論:簡潔、詳盡地介紹作者、寫作日期及時代背景,不但能幫助讀者一窺該卷書的主旨及全貌,也能提供有心鑽研的學者寶貴的資料。 2.註釋:按主題分段,...
【內容簡介】 神之所以不輕易發怒,最主要的理由是:神對人充滿了憐憫。神一直希望人可以悔改,一直盼望人可以因著祂的忍耐,能夠遠離罪惡,歸向祂。儘管祂對罪的忿怒極大,忿怒到如火傾倒。但神何等地忍耐,不輕易發怒。但是也請記住:神不輕易發怒,並非不發怒。
【內容簡介】 耶穌不避諱講述地獄 聖經裡講述地獄最多的人是耶穌。耶穌是人類歷史中唯一去過地獄的人,祂嘗過了地獄痛苦的滋味,而且也是唯一一個從地獄裡出來的人。其他的人去了都是走單行道,進去就出不來。耶穌要我們盡全力地逃避地獄(見,馬太福音五:29-30),也用地獄來鼓勵門徒,要有勇氣去面對...
每個基督徒都有兩個召命:第一是關乎事工的,是上帝交付我們的特殊召命。 第二是關乎生命的,即我們要努力活出基督的心意。雖然不是每個信徒也有全時間事奉的特殊呼召,但學習無條件跟從上帝、對付自己生命中的問題等,卻是每個信徒必須面對的生命呼召。 深願每位信徒在尋求承受事工召命前,都能先實踐自己生命的召命...
世界有很多色情的誘惑,但你可以更堅定,而且比自由更自由!本書為掙扎者的心理狀態、屬靈思維方式,以及生活選擇,作出清楚的解析。除了拆解色情挑戰的對策外,作者更提出了我們前行時更大更高的異象和方向。
延續《保羅神學的十堂課》、《十架牧養學》的寫作關懷,華神榮休院長陳濟民老師,數十年來不斷研究、思索啟示錄,嘗試解析其中錯綜複雜、緊密連結的結構,找出最合理的詮釋方式,將上帝透過使徒約翰所傳達的先知信息闡明出來,挖掘出當中所蘊藏的無比盼望。如果你我仍懼怕末世的苦難,或是在暫時的富足與和平中失去了見證的...
何謂處境化?為什麼宣教需要處境化呢?在近代的宣教歷史中,宣教學學者與宣教士用過什麼處境化的模式來宣教呢?本書回答這些問題,簡而言之,處境化是把外來想法譯成當地處境、文化的人能了解的想法;由於這是溝通的基本元素,所以在宣教時,當我們要把福音真理傳給本地人時,就需要知道如何把福音真理處境化。
我們經常把「傳福音」掛在嘴邊,卻鮮少真正對這世界講明福音的奧祕。當教會面對沉默的罪咎時,本書正向教會發出有力的挑戰:重拾傳福音的異象,並再度投入傳福音的使命。 作者透過多年的事奉與經驗,用急迫的語調向今日的教會說話;幫助信徒重新思考傳福音的動機、福音的內容、傳福音的媒介,及傳福音的動力。
本書為基督徒的靈性塑造提供了豐富完整的資源,更特別聚焦在教會本身,該如何成為基督徒靈性成長的發源地,以及整個會眾群體如何致力於參與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
▕ 作者介紹▕
萊特(Christopher J. H. Wright),劍橋哲學博士,是「國際靈風合作夥伴組織」(the 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的國際事工主管。曾擔任萬國宣教學院(All Nations Christian College)院長,也曾在印度普納(Pune)的聯合聖經神學院(Union Biblical Seminary)任教。著有The Uniqueness of Jesus、Deuteronomy (New International Biblical Commentary)、《聖經信息系列:以西結書》(The Message of Ezekiel)、《基督教舊約倫理學》(Old Testament Ethics for the People of God)等書,是重量級的福音派舊約神學家,也是宣教學者。自2001擔任「國際靈風合作夥伴組織」團隊主管以來,持續在全球培育福音信仰新一代的領袖。2010年在南非開普敦舉行的第三屆洛桑世界福音會議(The Third Lausanne Congress on World Evangelization)當中,他更以洛桑神學工作小組主席的身分及學養,與眾多福音派神學家共同撰寫大會宣言《開普敦承諾》(The Capetown Commitment: A Confession of Faith and a Call to Action);宣言當中的主要骨幹論據,正是出自《宣教中的上帝》一書的精華。
本書曾獲2007年《今日基督教雜誌》宣教∕國際事務類年度好書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