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與律法,是孰重孰輕,或是只能擇一而行?保羅在加拉太書中一再導正信徒,要以基督為惟一得救的根源。
今日的基督徒同樣會落入拘守律法的陷阱,只是律法的內容不同罷了,因此這個課題也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人得救是憑什麼?單單靠耶穌?還是除了靠耶穌,還要遵行律法? 「因信稱義的福音」是我們得救的關鍵。在加拉太書中,保羅根據他自己蒙召的經歷、舊約聖經以及聖靈給他的啟示,讓我們認識福音的真義,不再受到律法的轄制,活出自由喜樂的生命! 當我們活在因信稱義的福音裡,就是活在真正的自由裡。
本書屬於「與斯托得一起讀聖經」系列,在本卷極富挑戰性的聖經中,斯托得為福音的大能,塗上醒目的色彩,勾出躍動的筆劃:恍如一個基督徒站在異國市集的正中央,力竭聲嘶,向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的人,宣告救恩的好消息。
除非信徒的視線盈滿了基督,讓祂重整生命的優先次序,並支配人生經驗,否則沒有一個信徒能夠面對逆境。 希伯來書的第一批讀者正過著艱難的日子,其中許多人面對了凶猛的逼迫。他們受到攻擊,家園遭到毀壞,其中一些人甚至被關在監牢裏。 這封書信為這些人帶來了鼓勵。書信的作者將他們的眼目轉向基督,並指出祂如...
*每個新約旅人的背包裡,都該有這一本書 **作者巧妙地用五個英文字把新約的發展順序梳理清楚,分別是Expectations(期待)、Messiah(彌賽亞)、Pentecost(五旬節)、Teaching(教導)、Yet-to-come(將要來臨),這個架構幫我們迅速建立對新約的認識。書籍內文...
跨越半世紀的經典鉅作,赫舍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認識先知,也遇見悲憫的上帝! ★本書榮獲《今日基督教》雜誌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好書 ★當代福音派神學中最常被引用的舊約經典
在快轉的漩渦中定時向生活喊停,規律地體會心裡的起伏和耶穌的同在,這是跟隨主的操練,也是主所愛的門徒特有的恩典。 鍛鍊情感的心靈重訓 檢視10種信仰病徵 X 開啟4種情感省思 X 培養3類安息節奏 情感,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應對世界的超能力! 別讓未經檢視的感受、回憶和情緒, 破壞了你感知生活、愛人如...
當代重量級神學家及哲學家新作,引領上帝子民進入時間的屬靈探險,反思如何面對過去、活在當下、盼望未來。並以傳道書和其他文學、音樂作品對話,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重新練習校準永恆的上帝。
三十年前吳勇長老從神領受異象而成立了[基督門徒訓練中心]更名為[基督門徒訓練神學院,簡稱[門訓。],心中最大的渴望就是訓練[拿起聖經就能講道]的工人。[門訓]一向非常看重聖經的教導,而作者王天佑曾在[基督門徒訓練中心]接受了三年的工人培訓,成為多年事奉的根基,也因此對幫助傳道人講道很有負擔。
本書將耶穌在四卷福音書中所有的教訓分為二十個專題彙編出來,作深入淺出的闡釋,滿有亮光和啟示,令讀者容易明白及掌握,能夠既整全又有系統地認識耶穌基督的所有教訓及其豐富的意義。
約伯記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義人遭遇災禍,然後發覺自己沒理由要受這樣的懲罰。雖然約伯沒有失去盼望,也沒有咒詛上帝,但是他問,為甚麼自己遭遇這樣的禍事。約伯沒有得到答案。雖然這書卷有美滿的結局,但是上帝從沒回答約伯的問題。上帝打斷約伯友人的對話,直接發言,讚歎祂所創造的世界多麼壯麗,指出自己比人類、...
在這墮落的世界,基督徒要如何保持靈裏的更新?耶穌告訴我們,擁有新酒和新皮袋是關鍵(參《馬可福音》2:18-22)。 新酒是耶穌的生命,新皮袋是能承接耶穌生命的屬靈操練和習慣。好的屬靈習慣有哪些?例如:每天好好地靈修(QT)、穩定參加小組與崇拜聚會、實行什一奉獻等等,旨在幫助我們裏面不斷地擁有耶穌,方...
要幫助一個人真正認識上帝得到永生的信仰,只有透過認識主耶穌;同樣地,要幫助一位基督徒信仰成熟長進,享受復活永生的生命,也惟有透過認識主耶穌。 「認識耶穌」是基督信仰的核心,這一點不只是昕約使徒們的共同信念(約十七:3;林前二:2),也是更正教福音神學的根基。
希伯來書的作者是誰無法確知,但其內容的神聖性與豐富度,以及信息的價值,依然受到許多聖經學者的肯定。在書信中作者高舉神子的全能與永恆,以鼓勵當時的信徒,即使在苦難中也要堅定信念、持守信仰。
學習以上帝的眼光看待自己,發掘你被創造的本質與目的。 理解、擁抱並發揮上帝賦予你的獨特性,關鍵在於對自己的真實身分有準確的認識。畢竟,如果不了解自己是誰,又怎能知道你生來要完成什麼使命呢? 在這過程中,你將學會: ▶克服使你無法完全接納自己的障礙,例如比較心態、尋求認同和情感創傷等。 ...
本書是司傑恩(James Bryan Smith)「門徒造就系列」第二部曲,作者透過登山寶訓,帶領讀者一一檢視天國生活的每一面,並藉由實際可行且豐富有趣的操練,走向日漸豐富的生活:透過好好地「玩耍」,我們操練更像小孩,能夠交託;藉由「守安息日」,放手讓神照顧我們,因而不再發怒;練習「禁戒媒體」,使神...
在本書中,盧雲細意闡述「歸家」這一主題。他認為心是存有的中軸。上帝以我們的心為家,因此歸家,即歸心,將我們的心歸向基督,與上帝同在,從而忠誠地跟從基督。具體而言,跟從耶穌意味著「愛他人,包括仇敵」、「背負十架,面對苦難」,如此行,我們就踏上了歸家的旅程。雖然恐懼與創傷會攔阻我們聆聽/回應耶穌的呼召,...
每個人都渴求生活美滿,體驗相愛與歸屬,與家人朋友結連,對世人有獨特的貢獻──然而怎麼做到?怎麼做才能滿足我們最深的渴求?簡言之,人應該怎樣生活,才能體現一個蒙愛者的生命?本書向我們提供一個解答上述疑問的靈修進路,一個關乎生活的靈修進路,一個可以轉化生命的靈修進路。
每個服事者都是記憶的治療者。舉凡查經講道、小組聚會、關懷探訪,乃至於教會行政會議,無一不是為了使人想起聖經對耶穌的記憶,並將它與個人的記憶連結在一起,進而使人心意更新而變化。
在一個疏離與脫離肉身的世代,基督的身體必須要更全方位地擁抱一份更整全、有血有肉的信仰,一種把耶穌道成肉身風格真實映照顯明的生活方式。
在新常態下,教會見到信徒流失,舊模式不再有效,都覺得是時候要更新轉化。其實很多教會經歷了這兩年疫情的洗禮,無形中已經由關心教會內部事務和自己的會友,變成關心社區,關注教會外面街坊的需要,由內向型的教會轉化到面向社區,重拾宣教使命,有人稱這現象為「使命轉移」。
作者結合聖經智慧與40年領導實戰經驗,透過猶大書五個「非領袖」意象(牧人、浮雲、果子、狂浪、流蕩的星),以及歌羅西書、腓利門書中微妙的領袖與群體關係,深入探討僕人領導的真諦。 他融合維真學院院長與德普雷領導中心的實務經歷,幫助讀者在領導與跟隨之間,找到身份定位與事奉意義。書中收錄教會、職場與神學教育...
詩篇119篇是聖經中最長的一章,全部有176節,當作者(不可考)撰寫時,平均以八節為一單位,均分為22小篇。作者將許多人視為艱澀難懂且甚難遵行的律法,看為高貴似寶藏,也重複多次對神話語的愛慕與渴望。這一章位於整個新舊約聖經的最中心處,代表著神對信徒最基本的期待,本書將我的攝影作品,與22小篇結合,期...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