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戰戰兢兢地努力挽救親子關係,卻深感挫折的溫柔父母──
【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是一種寬心的修行。】
放下「我沒盡責」的焦慮,小孩只是長大了,不會一去不回頭。
家有青春期小孩,你在心裡哭過多少回?
其實孩子刺向你時,也刺痛了自己:「這樣的我會有人愛嗎?」
唯一能給孩子安定的,是身為父母的安定,
因為這能讓他們肯定自己,無論是什麼形狀,
都是最美好的形狀。
/
選擇溫柔,不等於討好或溺愛;
選擇溫柔,也不代表能解決所有問題。
而是我們耐心等待、不放棄,
相信點點滴滴在孩子心中,將以愛綻放。
/
●孩子漸漸地很多話都不和你說了嗎?
→因為你總是還沒聽完,就直接進入「解決問題模式」。
●孩子常常放空、恍神或逃避?
→他可能正對你透露一個訊息:「我不重要。」
●孩子一直抱怨「學這個有什麼用」?
→其實他是害怕會讓爸媽對他失望。
★韓國上市一個月,熱銷20,000本。 ★YES24網路書店,9.6顆星好評! ★超過10,000件心理諮商個案的人氣心理師★ 現在開始,是母親和女兒都要「活出自己」的時代。 「為什麼母親在傷心時,不對兒子而是向女兒訴苦?」 「為什麼母親看到女兒幸福時,除了欣慰卻也有些嫉妒?」 ...
★《讓孩子在情緒裡學會愛》作者、超人氣親職講師最新力作! ★媽媽們最想#Tag老公分享,改善親子關係、夫妻感情融洽的最佳對話方式!
你是已經被孩子解雇的大人嗎? 想要打開青春期孩子的金口, 不能再用老方法了。 覺得青春期很難搞 原來的孩子變得很陌生 是因為父母只以父母的視角看待孩子的行為
本書統整性介紹贏在心理起跑點的五大優勢,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能透過陪伴,帶領孩子共好成長。 面對連專家都無法預測的未來,該如何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不追求「贏在起跑點」,但希望「願意一直跑」—— 本土資深臨床心理師陳品皓,累積十餘年諮商輔導經驗, 剖析「如何在挫折中持續努力」的成長型思維學習...
3C網路是工具,而不是玩具,不需要把它當成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 把握教養核心,有時催油門,有時踩煞車,有品質的陪伴即是最終解方。
百萬家庭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力! 「培養成年人」的任務,讓青少年學會管理自己!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你需要一本真正理解你和青少年、 化解對立衝突、學習愛與尊重的教養書! 簡和琳以大量的生活實例和具體方法,幫助父母從了解青少年成長困境到積極啟發青少年走向獨立,深度探討孩子成長的各種難題。 ...
本書特色 ◎本書教你學會與聰明的情感「精算師」過招。 ◎「媽媽,我要抱抱!」──衝突後,孩子要你擁抱的方式,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動機。 ‧【主動走向你,張開雙手抱住你】表示孩子在為自己找臺階下。請你就好好抱著他,有助於使他慢慢平靜。 ‧【留在原地等著,要你過去抱他】表示孩子在掌控...
青春期孩子不是難溝通, 而是需要你和他站在同一陣線。 青春期孩子讓父母很抓狂? 倔強、愛發脾氣、叛逆、難溝通, 明明需要幫忙卻嘴硬否認,老說:「還好、不知道、沒差」。 甚至咆哮:「你很煩。」「幹麼一直問!」 父母該怎麼辦?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請當一個偵探, 幫助...
別人家的孩子總笑得好可愛? 別人當媽媽都好優雅? 別人臉書的照片幸福美滿又安康? ──別傻了!當媽怎麼可能不崩潰── 如果把育兒當打怪,父母功力才剛提升, 精英怪也跟著大升級,永遠沒有終止線。
如果說孩子是生來討債,和青春期小孩相愛相殺的煎熬,則讓你覺悟上輩子原來「債台高築」:才剛引爆炸彈,轉身竟能沒事似的聊天;冷漠不理人,讓你心灰意冷地懷疑自己究竟多被孩子憎厭……
吳孟昌老師在親子關係及自我探索講座、大學授課中,聆聽了許多親子的生命故事,自己也有兩名青少年兒女,正親身經歷著「伴君如伴虎」的不知所措,因此他深深地理解:
❙青春期孩子其實以倔強的外表,隱藏敏感、脆弱的心。
❙這種矛盾,卻是孩子為了確定「我是什麼樣的人」,尋找答案的必經過程。
他特別規劃「陪孩子」與「陪自己」兩部分,針對與青春期孩子相處的三十個經典提問,提出關鍵思考及實用方法,幫助父母們貼近孩子的個性、特質,從互動中做出彈性調整,進而發展適合自己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
明明好需要爸媽陪著當「後盾」,可是彆扭得說不出口,白我們一眼撇過頭,卻又斜眼偷瞄我們會不會真的走開──
青春期的孩子,如此磨人,卻也那麼令人心疼。
本書特色:
●與青春期孩子溝通時,如何避免「踩雷」?
1.練習扮演聆聽者:用「你說說看」,取代「你聽我說」。
2.練習扮演核對者:用「你的意思是……嗎?」,取代「我認為你就是……」。
3.練習扮演陪伴者:用「你需要我幫忙嗎?」,取代「你要這樣做才對」。
●我們退一步,能讓親子更靠近:青春期孩子,急著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卻又頻頻回首,想看看父母是怎麼解讀自己。進退兩難之下,難免情緒起伏大。既然如此,我們就退後一步,觀察他們如何「捏塑」自己吧。但也別離得太遠,因為他們總會想試探父母是否認可自己。我們先退一步,在中間留出了緩衝區,孩子反而願意主動走近。
●從本書學習陪孩子、也陪自己,幫助親子關係從「揪心」變「舒心」:
1.青春期小孩的內在是一團糾結、紊亂的毛線球,孩子需要時間自我釐清,也需要我們更耐心地理解與聆聽。
2.親子關係中隱微卻關鍵的「痛點」,最需要看見的人是我們家長,而非孩子。負有「生養」和「教養」雙重責任的父母,需要更敏銳地看見自己的起心動念,才能知道自己是帶著孩子走向何方。
3.對孩子「放手」,絕不是放牛吃草,反而是我們因為愛,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4.我們在內心按下溫柔和愛的按鈕,也會觸動孩子願意敞開自己,表達真實的感受,讓親子彼此支持、滋養,一起成長。
5.我們嘗試關心、理解孩子的善意,能增添孩子面對現實的勇氣,讓他們遭遇困境時,不再孤獨與無助。
6.何不向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呢?對孩子而言,我們的真情流露,一定比冷冰冰的道理更有溫度和力量。
作者簡介
吳孟昌
親子關係與自我探索資深講師。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兩個青春期孩子的爸爸。
現於大學教授「自我轉化與人際溝通」課程,另帶領「生命書寫」、「親子關係」、「自我探索與團隊建立」工作坊,並於親職講座中分享教養經驗與心得。並且是「未來Family」官網嚴選作家、「PaGamO」線上學習平台駐站作家及講師。
曾任靜宜大學閱讀書寫暨素養課程研發中心助理教授、教育部「全校型中文閱讀書寫課程革新推動計畫」共同主持人,並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授生命教育融入國文領域的閱讀與表達課程,陪伴學生透過閱讀、寫作,重新審視自我、看見他人、發現世界。
在長期浸潤於「薩提爾成長模式」的學習歷程中,深刻體認教養孩子是重新認識自我,及自我與原生家庭關係的契機。
親子關係要親近、和諧,父母必須意識到安頓自我的內在,比鑽研外在的形式、技巧更為重要。父母唯有好好關顧自己的心,釐清自我在原生家庭教養歷程中的糾結,才能順利開展與孩子之間的新關係。
※歡迎參觀臉書粉絲專頁:【吳孟昌的心靈小舖】
專文推薦(摘自本書推薦序):
●尚瑞君(親子教養暢銷作家.講師):陪著孩子成長,也讓自己成熟,用溫柔與善意的愛來連結並成全彼此──這是孟昌老師的書《孩子越倔強,我越溫柔》想要與您分享的觀點與啟思,希望可以給家長們帶來療癒及勇氣,繼續跟孩子在愛的路上,探索與實踐生命美學。
●徐仁斌(基隆市立明德國中校長.教育部102年師鐸獎得主):本書不只是親職教育專書,同樣值得推薦給在教學現場奮鬥的師長們,也是自我身心靈的成長解方。大人先安頓好自己的內心,並且去了解冰山下的孩子正在發出求救訊息,陪伴他一段路程,他會記得。某一天,他也會回過頭謝謝你曾經的陪伴。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