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
身為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
最好看的吉卜力故事, 最爆笑又感人的創作現場。 日本讀者盛讚:「這就是吉卜力30年多來的精選輯。」 鈴木敏夫暢談與高畑勳、宮崎駿合作的過往, 與19部吉卜力動畫的幕後故事與秘辛
「這份劇本是一封家書,也是寫給千禧世代的情書。」 ──導演 阮鳳儀 首部長片即獲多項大獎,金馬首位女性最佳新導演得主 2021最動人國片《美國女孩》 收錄完整劇本、未公開珍貴劇照、導演創作自述、主創團隊訪談 重溫電影每個細節帶來的感動
第27屆台北電影節主視覺由曾入圍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獎,擔任過金曲獎、金音獎創作獎主視覺設計的盧翊軒及其團隊「Local Remote」共同操刀,以今年影展的核心精神「挑戰!Dare to Try.」為設計理念,透過一名邁開步伐、持續向前奔跑的「奔跑人」,傳遞不斷突破極限的動能,象徵台北電影節及影視創...
注目最高的微縮人類史,流傳最廣的當代文化冊! 海報設計如何影響當代生活、形塑人類歷史? 全世界最權威的海報聖經,絕世經典一次收藏!
電影拍攝的關鍵是:塑造人物性格,以及說一則好故事。 在這本進階的《大師運鏡》中,我們並不再展示另外 100 種看起來花俏或表面的拍攝技巧,這本書將更深入電影製作,剖析劇情片與動作大片的運鏡思維與視覺伏筆,幫助你開發自我,有效的利用鏡頭說故事;以邏輯思考的方式,清晰地表達你的敘事觀點。
想加入影視業?就從成為一名製作人開始! 「製作人」是拍片團隊的關鍵推手,也因為製作人,一部影片才得以存在。 從企劃、資金、招募到開拍,沒有製作人,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書寫逾50年,阿莫多瓦,終於完成的非典型自傳 1967年至今,12篇章節片段式自傳故事 了解這位偉大導演──生活與創作的一本重要著作 他所寫的、他所拍過的,和所活過的之間,緊密交纏的關係 談愛、失去、創造力、自我發現、文學及寫作 內心深處的執著、黑暗的中學歲月、起伏的心情、蛻變為藝術家的歷...
繼去年推出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明星專題,大獲好評。「2025金馬經典影展:不是冤家不聚頭」則聚焦在1932-1952年間好萊塢最具魅力的Screwball Comedy,不但首度針對類型電影深掘,這段時期也是作者風格與明星魅力最燦爛迸發的時候,蒐羅到30部風趣幽默的殿堂經典,也是李安導演首度參與策展。
你喜歡看電影嗎? 你覺得某部片很好看嗎? 除了「好看」,你還能從中看出什麼? 20堂電影課,解構百餘部西洋電影, 從經典到類型,從藝術片到商業娛樂片, 帶你看出更多有趣、以往從未發現的細節!
.2020年《寄生上流》拿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與最佳原創劇本獎 .2021年Netflix影集《魷魚遊戲》紅遍全世界,也贏得美國電影學會電視類特別獎,更是首部入圍美國艾美獎劇情類影集主要獎項的非英語劇集 .2022年的坎城影展有5部韓國作品應邀競逐獎項…… ...
這是人人都想也人人都能拍片的時代,因此也是網路上爛片泛濫成災的時代。拍片不成問題,讓觀眾願意從頭到尾看完才是問題,讓觀眾看完後按下分享,則是更大的問題。 本書可以是你拍片的第一本書。在你真的動手拍攝之前,先教你學會看影片,辨認出好影片的成功元素,也看出爛片失敗在哪裡。在你學會影片語言之後,再開...
影人的回憶錄往往提供另一種觀點,填補大眾遺忘的歷史。在台語片發展初期舉足輕重的小艷秋,在九十歲前回顧生涯發展,爬梳了台語電影初期的發展脈絡。連帶地,也讓讀者明白女明星在銀幕下的心境。這本書裡的小艷秋,是影劇周報裡未曾報導過的,是影迷們未曾認識的,是台灣女性與台灣歷史疊合的足跡。
金獎剪輯師的電影深層學! 電影敘事∣17階段戲劇結構∣類型電影心法攻略 《月老》、《紅衣小女孩》、《麻醉風暴》、《神算》…… 金獎剪輯師阿晟告訴你,電影都是如何說故事
「如果我的電影作品是安靜沉澱於水底的東西, 那麼,這本散文集就是沉澱之前,緩緩漂浮於水中的泥沙之結合。」 擅長以樸實平淡的影像,敘說日常情感的是枝裕和,首次透過文字,深入而多樣地暢談對創作、對日常、對影像,甚至是對現代日本社會的敏銳觀察與批評。以宛如走路的速度,細膩呈現他深層的思索與追問...
功夫巨星李連杰首部著作 60年人生歲月,25載佛法因緣 我不論是在俗世的生活、電影工作、慈善事業,或是求學佛法的歷程中,都曾遭遇種種的問題與困難。為人兒女有其痛苦,為人父母也有其痛苦,這場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到底有沒有輪迴?而我又是誰? 這些年來,我深受藏地古聖、吟遊詩人、一位真正心靈自由的勇士──...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蕭菊貞 拿著筆、扛著攝影機,穿梭在不同的人生風景中,寫人生、戲人生。 鏡頭背後許多沒有說出的故事,生死之間激盪出的美麗與哀愁……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 日本天皇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嗓音沙啞的廣播在台灣本島偷偷流傳開來。
大哥林文雄外面的女人為他生下一個兒子時,基隆市整個晚上停電,燭光中人影幢幢,女人壯烈產下一子……
雨霧裡都是煤煙的港口,悲情城市。
——朱天文 劇本分場.序場
九份秋深,滿山芒花,白茫茫的一片,像雪。
畫面的最後是阿公歪睡在他專用的藤椅中,秋陽已斜,一頭亂髮剎那間被渲染出一輪金黃的光華來。淡出。
字幕: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大陸易守,國民政府遷台,定臨時首都於台北。
——吳念真 劇本.91場
侯孝賢沒想透過《悲情城市》寫歷史政論,他曾經掛在嘴上的「拍出天意」,其實更接近一幅秀拉的點畫法畫作:似是,卻又不盡然都似,水彩或粉彩、油彩或墨色,都只能是貼近真實的若有所悟,距離與意象給了《悲情城市》一個特殊位子與角度,重新觀看那個時代。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藍祖蔚
絕美電影海報:設計師陳世川操刀
精彩電影劇照:劇照師陳少維拍攝
作者簡介
朱天文
一九五六年生於高雄鳳山,十六歲發表第一篇小說,曾獲《聯合報》小說獎、《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優等。撰寫侯孝賢的電影劇本十六部,三度獲得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原著劇本。一九九四年以《荒人手記》獲時報百萬長篇小說獎首獎,英譯本獲《紐約時報》推薦「值得注目的書」、《洛杉磯時報》「年度佳書」。二○○八年《巫言》獲「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獎—決審團獎」。二○一五年獲「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二○一八年獲「21大學生世界華語文學盛典」致敬人物。二○二○年執導完成紀錄片《願未央》。著有《傳說》、《淡江記》、《炎夏之都》、《世紀末的華麗》、《黃金盟誓之書》、《最好的時光》等。
吳念真
一九五二年生於台北瑞芳的礦工家庭。半工半讀完成高中及大學夜間部課程。七○年代初期開始發表小說,曾獲《聯合報》及吳濁流文學獎。從一九七九年開始電影劇本寫作至今,為當前台灣重要的創作者之一。著有《抓住一個春天》、《邊秋一雁聲》、《特別的一天》、《台灣念真情》、《八歲一個人去旅行》、《這些人,那些事》、《念念時光真味》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