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陪伴日誌〕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陪伴日誌〕

一週一課題,用一年改變一生的自我覺察練習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 The Journal: 52 Weekly Sessions to Transform Your Life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03/29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83.7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244159
  • eISBN: 9786267244173
  • 頁數: 246
紙本書定價:NT$ 399
電子書售價:NT$ 279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這本冊子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的專用日誌,
  模仿「一週與心理師面談一次」,設計52個省思的面向與調整步驟,
  陪伴使用者一整年,幫助你時時覺察自身狀態,循序漸進做出改變。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出版日期:2022-12-08
    電子書: NT$ 349

    成長和生活,是一連串失去的過程,我們失去了一些,才能得到一些。 問題是失去的那一些並不會真的失去,而是以某種形式存放於心裡,慢慢發酵。 如果一直放任不管,它終將成為一道道的創傷,臭不可聞…… 所以,我們必須哀悼「失去」,與這些「創傷」好好道別。 ★前三星首爾醫院精神科醫師、「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研究...

  • 電子書: NT$ 294

    人生四千個禮拜,不夠我們每次都做出漂亮的選擇。 關鍵四堂心理學,讓選擇變簡單   ★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本書證明了選擇越少,反而越好。」   ★授權20國以上、goodreads萬人好評,暢銷20年心理學經典   ★TED演講破除千萬人的迷思,台下遍布金融、零售、餐飲、廣告、娛樂業者

  • 特價 電子書: NT$ 212

    從常見的日常對話中,發覺言語暴力的侵害。 以故事、案例帶入情境,從生命經驗的共鳴中, 以練習找到非暴力溝通的實踐可能。 日常對話案例分析 X 非暴力溝通練習實踐 X 生命經驗分享共鳴 為什麼想好好說話,卻總是做不到? 為什麼明明想說愛,出口卻成了違背心意的傷害?

  • 特價 電子書: NT$ 264

    高敏感系列銷售突破200,000本 拯救全球15億人口的心靈之書 美日韓德法24 語種版權狂銷! 丹麥心理治療師伊麗絲‧桑德 擄獲全世界敏感族的心理課 ★繁中版獨家·作者親寫印簽序言★

  • 電子書: NT$ 240

    你的脆弱,是「太痛了」的求救,與「不想再受傷」的渴求! 面對內心的陰影,不想努力消除也沒關係。 ★韓國網路書店9.7分超高好評 ★拯救「地獄朝鮮」痛苦心靈20年的精神科醫師,陪你聊傷也療傷

  • 電子書: NT$ 208

    ~從故事啟航的內在探索之旅~ ★以奠基於榮格的深度心理學解析「愛麗絲夢遊仙境」、「小王子」、「黑貓」、「綠野仙蹤」 等11個故事的象徵。 ★釐清「童年、青少年、中年、以及老年」4大人生階段的心靈任務。

  • 特價 電子書: NT$ 246

    心理諮商創舉 取材自英國童話《柳林中的風聲》完美結合心理學的經典之作 授權10個語言版本,自1997年起長銷20多年 ──────── 只要我們的情緒真正獲得理解,就能有成長的機會 ────────

  • 特價 電子書: NT$ 232

    ★第一本以DID(解離性身分障礙症,俗稱多重人格)為主角的本土心理治療小說。 ★以輕鬆幽默的文字,帶領讀者進入DID患者變化多端的內心世界! ★描繪諮商室中DID的治療情景,首次展現EMDR創傷治療的獨特手法。

  • 特價 電子書: NT$ 226

    ★本書「教你如何休息」,更讓你了解「自己適合何種休息」! ★針對現代人最渴望、卻最得不到的「休息」,提出最新「三力架構」:體力、腦力、心力平衡充電,才是真休息。 ★三位臨床心理師合著,以臨床案例撰成微小說,零壓力完美吸收!

  • 詳細資訊

    本日誌建議搭配以下書籍使用,效果更佳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心理師教你大膽修訂自己的人生故事!》
    美國當代精神醫學大師、美國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榮休教授歐文・亞隆:
    「我讀心理治療的書超過半個世紀了,但從沒見過《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樣的書
    ——這麼大膽、這麼直白、這麼多好故事,又這麼坦誠、深刻而引人入勝。」

      這本冊子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的專用日誌,
      模仿「一週與心理師面談一次」,設計52個省思的面向與調整步驟,
      陪伴使用者一整年,幫助你時時覺察自身狀態,循序漸進做出改變。

      在《也許你該找人聊聊》裡,蘿蕊・葛利布讓我們看見諮商背後的精采故事,看見一名心理師如何竭盡所能幫助她的個案——也幫助自己。現在,你也能運用這本引導詳盡的日誌,在生活中實踐葛利布動人的建議。

      「不論是心理師、還是來諮商的人,我們尋求的答案其實都在自己身上,但因為個人經歷、錯誤敘事、文化制約,以及各式各樣的噪音,我們有時沒辦法找到心裡的答案——所以我們需要有人領路。」為了給讀者「領路」,作者以暢銷前作《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為藍本,設計出這本五十二週陪伴日誌——陪伴你與自己對話,希望能以一週一課題的方式啟發你的思考,協助你改變人生。

      「大多數重大轉變都出自成千上萬、幾乎感受不到的微小步伐,一步一步,日積月累。」正如與心理師兩次晤談之間的間隔,這本日誌在架構上仿每週晤談,每個星期為一個單元,每個單元提出一個課題,鼓勵你像接受諮商一樣,以新的方式思索自身相關經驗、自己怎麼看待這件事等等。一個單元七天,讓你反思自己對這個課題最初的反應,進而深化、擴大你的回應方式,同時見證自身想法的轉變,加以消化並在生活中驗證。希望一年下來,能引領你思考五十二個人生重要課題,開啟有意義的成長與反思的可能。

      「你在這本日誌寫下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關鍵的一步,都是走向意義深遠的改變之路的腳印。」這本日誌附有簡潔優美又富含隱喻的插圖、著色頁、溫和小檢查、進步評估,以期能為你提供獨特的經驗,幫助你溫柔探索內在深處,聽清自己的聲音。這是改變人生必備的有力地圖,它將協助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思索愛與渴求、意義與死亡、愧疚與救贖、恐懼與勇氣,以及希望與改變。

    本書特色

      ◎這本日誌的特色:
      ►整合心理師本身提供諮商與向人諮商的雙向經驗,設計而成,既具備專業素養,又能同理一般民眾的需求;
      ►日期自填,什麼時候想著手撰寫皆可以入手;
      ►一個單元跨一個星期,溫和引導你沉澱思緒;
      ►收錄廣受好評的前作佳句,反覆引領你做建設性的思考;
      ►可以書寫、可以塗鴉,藉由不拘的形式,幫助你鬆綁思路;
      ►五十二個單元跨度一年,提供明確目標感協助你持之以恆;
      ►五十二個課題,涵蓋心理師執業得知的生活中最常見問題。

    作者簡介

    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蘿蕊・葛利布是心理師,近作《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全美銷售超過一百萬冊,目前正改編為電視影集。執業之餘,她為《大西洋雜誌》問答專欄「親愛的心理師」(Dear Therapist)撰稿,也在凱蒂・庫瑞克(Katie Couric)製作的同名播客節目中擔任共同主持人。她定期為《紐約時報》和許多報刊撰文,最近在TED上的演講亦廣受歡迎,是年度十大高人氣影片。

      葛利布亦是非營利組織「為心帶來改變」(Bring Change to Mind)的顧問,也經常受媒體邀請擔任特別來賓,曾出席〈今日秀〉、〈早安美國〉、〈CBS今晨〉、CNN和NPR「新鮮空氣」等節目。

      更多資訊請見:LoriGottlieb.com,亦可追蹤她的推特(@LoriGottlieb1)和Instagram(@lorigottlieb_author)

    譯者簡介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心理師教你大膽修訂自己的人生故事》、《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CIA洗腦計畫》、《怎樣談科學》、《二十一世紀生死課》、《棋逢對手:中東與美國恩仇錄》套書、《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看得見的人類大遷徙》等書。其他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

    媒體推薦

    好評推薦

      ▎以下是各界對於原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的好評——

      ►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榮休教授歐文・亞隆:「我讀心理治療的書超過半個世紀了,但從沒見過《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樣的書——這麼大膽、這麼直白、這麼多好故事,又這麼坦誠、深刻而引人入勝。我本來想先讀個一兩章,沒想到一字不漏一口氣讀完。」

      ►只要你對心理治療過程有一丁點興趣,或是你正困在生而為人必然遇上的難題裡,你一定要讀這本書。這本書溫暖、聰慧、有趣又充滿智慧,蘿蕊・葛利布是絕佳良伴。——蘇珊・坎恩(Susan Cain),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安靜,就是力量》

      ►這是本勇敢、精采又轉化人心的書。蘿蕊・葛利布帶我們進入治療師和病人最私密的關係中,讓我們對自己、他人和人性產生全新的認識。她願意揭露自己和病人的盲點,讓我們看到不是只有自己得面對煎熬,而且我們或許該多談談這些掙扎!《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幽默風趣,充滿希望和智慧,同時又引人入勝。——雅莉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赫芬頓郵報》創辦人,Thrive Global創辦人及執行長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機鋒處處、溫柔風趣,又充滿啟發。蘿蕊・葛利布勇敢地帶領讀者走進探索自我的旅程,從治療師和病人的雙重視角看待治療過程。我很為她的突破高興,就像是我自己達到這些突破一樣!關於晤談治療改變生命的可能性,這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艾美・狄金森(Amy Dickinson),「請問艾美」專欄作家,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陌生人常對我說心事》

      ►有些人是偉大的寫手,有些人是偉大的心理治療師。令人驚嘆的是,蘿蕊・葛利布兩者皆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寫出人之為人的奧妙:沒有人能不受煎熬,但我們也都能成長,都能不做情緒的奴隸,都能成為自己。我很少讀到這麼有挑戰性的書,但它非常有趣,讓我不禁邊看邊笑,完全沉浸在裡頭。它讓我用全新的眼光看自己。——凱蒂・庫瑞克(Katie Couric),美國知名主播

      ►蘿蕊・葛利布的新書能讓以下幾類人獲益良多:心理治療師,接受心理治療的人,有人際關係的人,還有有情緒的人——換句話說,每一個人。蘿蕊的故事很有趣,很能給人啟發,而且超級坦白。這比你花五十分鐘有益多了。——賈各布斯(A.J. Jacobs),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我的聖經狂想曲》

      ►真誠……自然……坦率得讓人欲罷不能。作者同時身為心理治療臨床工作者和病人,實務經驗極具吸引力。——《紐約時報書評》

      ►原來心理醫師跟我們一樣!——至少《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是這麼說的。心理治療師蘿蕊・葛利布的這本書真誠、溫暖、有趣,讓人不知不覺沉浸其中(而裡頭沒有撲克臉的治療師)。她不只坦率寫出病人的掙扎,也寫出自己的掙扎。描寫心理治療師的書雖然不少,但這是我讀過最能產生共鳴的一本。——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我發瘋的那段日子》

      ►在三千萬個參加療程的美國人的人生裡,心理治療師扮演的角色既特殊又可貴,但你是否想過:當他們自己需要跟人談談時,他們該去找誰?資深心理治療師兼《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蘿蕊・葛利布坦誠分享經驗,透過這些令人動容的紀錄,她告訴我們為什麼心理治療師也需要心理治療,也讓我們知道:助人者亦需人助這件事,正說明我們的問題和焦慮是普世共通的。——Thrive Global,「2019年等不及要讀的10本書」

      ►葛利布是極具魅力的說書人,她懂得加入笑料,也善於探究問題、展現智慧,而且不吝於道出自己的軟弱。從面紙盒到地毯上的樂高玩具,她對細節安排周到,更尊重我們有顆不羈而敏感的心,敬重它龐大的奧祕。——萊絲莉・賈米森(Leslie Jamison),著有《復原:成癮及其後》

      ►這些放下掩飾、克服惡習、恢復力量的故事寫得鮮活、風趣又生動,我真的一頭栽進去了!人與人的連結裡有掙扎也有奇蹟,蘿蕊・葛利布掌握到裡頭很深刻的東西。——莎拉・海波拉(Sarah Hepola),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關機:回想我藉酒遺忘的事》

      ►蘿蕊・葛利布以智慧和人性邀請我們進入她的諮商室——還有她的治療師的諮商室。讀者將在那裡得知治療師守口如瓶的祕密:當我們見證別人改變,我們自己也會經歷改變;當我們見到別人在生命中找到意義,我們也會在自己的生命裡發現更多意義。——麗莎・達摩爾(Lisa Damour),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少女心事解碼》

      ►以有趣而迷人的方式探究人的行為與風格、習慣與防衛、恐懼與盲點。這是她自己和她的病人的故事,也是你的和我的。——《芝加哥論壇報》

      ►既辛酸又爆笑,(葛利布)點出我們所說的故事如何形塑我們的人生。——《橘郡紀事報》

      ►在這本書裡,葛利布以悲憫與溫情……揭開心理治療世界的面紗……讓我們看見六個不同的人如何努力重獲快樂,取回人生的主導權。深具同理心與人情味。——美國圖書館協會公共線上圖書館

      ►全書充滿智慧、歡笑與啟發,有笑有淚。看蘿蕊・葛利布如何解決她的病人、她的心理師和她自己的問題—— Patch.com

      ►完全改寫我們對心理治療的看法……寫出我們對長久的連結的集體渴望,動人心弦。—— 《娛樂週刊》

      ►高潮迭起,精采動人……葛利布不只帶我們一窺其他人(還有她自己)的問題,更讓我們看見心理治療的價值。—— 《華盛頓郵報》

      ►這本回憶集平易近人,讓我們看見自己的許多難題別人也有。只要是人,一定會遇到這些難關。——《真・簡約》

      ►(最後,葛利布和她的病人)更認識自己與他人,更了解過去所做的決定,也更清楚自己接下來該怎麼選擇……這場探索真的想為「為什麼我成為現在的樣子?」找出答案。透過更了解自己在做什麼,你會看出怎麼做才能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 《石板》線上雜誌

      ►筆調親切,情節幽默,處處機鋒,心理師蘿蕊・葛利布的這本書提醒我們:我們的心理師同樣是人。——《精煉廠29》

      ►精采流暢如小說,讓你看見心理師與個案雙方真正發生的事。——《男士健康》

      ►人有情緒崩潰、需要尋求心理師協助的時候——心理師自己也有。這是一本有趣、迷人的心理治療幕後花絮。——《珊達國》

      ►以風趣、優雅的手法探索人生高低起伏。—— Bookbub.com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