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恐懼,找回愛的印記,進行一趟住到愛裡的屬靈遷移。
儘管生命的恐懼層出不窮,靠著神的愛,我們卻能撥雲見日,找到隱藏在恐懼背後的希望。
10/28起正式銷售!早鳥預購讀者同步書櫃後,即可開始閱讀囉! 本書由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新約學者耗費十年合著完成,從公元第一世紀的具體歷史脈絡出發,集歷史、文學、神學三大進路理解新約,幫助讀者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聖經研究成果,跳脫單一視角,深入淺出由宏觀角度理解耶穌基督與上帝子民的故事。
若父母想要有效教養青少年,過程中總會面臨許多不同的議題與掙扎 ► 對父母和他人顯出不尊重的態度 ► 對生活、學校或人們抱持負面態度 ► 情感上與你疏離 ► 傾向選擇那些你不會認同的朋友 ► 對於屬靈的事物缺乏興趣 ► 說謊,對於參與的活動有所欺瞞 當然還可以列更長。 若你因為你家的青少年孩子出現...
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 是要開創神的新創造及嶄新的為人方式。 祂將古代猶太教和異教追求「正確行為」的真實洞見, 置於新的根基上; 並啟動重塑人類的企畫: 讓人的心靈得以被潔淨、軟化, 並且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都得著改變, 開始學習新發現的神國語言及行為。 神國就這樣進入這個世界, 賦予人們連亞里斯多德...
儘管前途看來一片灰暗, 上帝依舊要引導祂的子民,開創出新的未來! 沒有人會否認,我們的世界正面對許多艱鉅的問題:因為科技發達,機械開始取代人類,人的價值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因為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權威問題遭到嚴峻的質疑和挑戰;儘管活在富裕時代,人的自由卻被各種物質和娛樂給綁架;資訊氾濫,怎樣在當...
台灣第一個同志基督教會「同光長老教會」成立20周年 近百則文章,涵蓋個人生命故事/深度紀錄/評論專著 台灣同志運動珍貴圖片資料,首度面世
面對情緒內耗所需要的改變,不是對抗他們,而是學會傾聽:聽見他們的擔憂、恐懼與渴望,才能重新整合那個失散的自己。 本書結合IFS理論與靈性實踐,邀請你展開一段與自己和解的旅程。你將學會設立健康的內在界線,邀請聖靈引導自己的內心,在聖靈的光中,找回那個充滿好奇心、信心、憐憫與勇氣的自我。
本書是一趟歸家之旅的邀請,二十多年來,已經成為眾多基督徒心目中的靈性經典。如今重版出來,期待新一代的讀者,透過耶穌的精巧比喻、林布蘭的自剖畫作,或是盧雲的真摯文字,都仍能感受我們內在的浪子,何等渴望回頭;愛者天父上帝,無盡等待,恆久於家門前,何等歡迎我們歸家。
賴特首次嶄新嘗試 新約研究 X 歷史傳記 帶你發現從未認識過的保羅 透過歷史角度,以傳記型式描繪保羅所身處第一世紀希羅、猶太世界的日常生活,勾勒出他一生立體、多重的性格樣貌,為了神大發熱心所遭逢的受挫、懷疑和憂傷,及至死的愛與忠誠。
台灣四、五年級生的青春讀本 韓國天團BTS推薦給歌迷的精神指引 佛洛姆從所有層面探索「愛」。不只是羅曼蒂克、讓人沉浸於錯誤觀念和虛幻期待的愛,更包括親子之愛、手足之愛、男女愛、自愛,以及對神的愛。愛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也因此《愛的藝術》能廣為流傳,繼續鼓勵人們:了解愛,學習愛,實踐愛。
我們都有關顧他人或被關顧的經驗。也許你是專業關顧者,或邊做邊學的業餘關顧者,自顧或非自願地照料傷殘或年老的親屬或家人。我們的生活已經很忙碌,擔子沉重,更要面對隨著關顧而來的備受忽視、輕蔑,並陷入孤單、怨懟、內疚、羞愧之中。如此,我們該如何應對?
本書統整了兩萬多名女性的數據,呈現出基督徒夫妻在臥房中的現況——有許多女性正因不平衡的教導而受苦,不僅如此,男性也因為這些信息而遭到嚴重誤解。本書將引領我們一同披荊斬棘,回歸創世記中充滿熱情、彼此「認識」的性,重拾上帝對性的初衷。
作者博恩壘從現代教會牧養失能者的不足之處談起;接著剖析新、舊約中有關醫治、殘疾的諸多故事,指出受到現代西方醫學觀影響的讀經盲點;他再進一步一層層地挑戰讀者檢神學傳統及固有概念,重新發現:在上帝的國度中,「失能」不是必須修復的缺陷,而是展現人類生命的多樣性。形態功能殊異的肢體,同屬於一個身體——基督的...
聖經學者蘭迪· 里查茲和中東宣教士里奇· 詹姆斯共同領航,探索聖經中親屬關係、恩主制度、榮譽與羞辱文化、界線觀念等社會元素,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加真實的聖經世界,讓隱藏在經文背後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逐漸清晰,幫助我們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聖經圖像。
一場聆聽與觀看的饗宴,重返約翰異象的信息現場,看懂啟示錄的象徵與符號。本書結合藝術、建築與文本的視覺釋經,幫助讀者理解每幅異象圖畫中象徵與符號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和意義,進而明白整幅啟示錄大圖畫的信息。
本書介紹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在歐洲興起的年代,當地所出現具代表性的幾位女性,從她們的生平敘事、改教理念,以及與男性改教者之間的互動,勾勒出宗教改革初期的女性事奉樣貌。回顧這些改革運動史的最精采片段,帶領我們來思想:宗教改革到底對女性事奉帶來什麼改變?
當代重量級神學家及哲學家新作,引領上帝子民進入時間的屬靈探險,反思如何面對過去、活在當下、盼望未來。並以傳道書和其他文學、音樂作品對話,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重新練習校準永恆的上帝。
這是第一本談論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周神助牧師,有關他生命不同面向智慧,84年的年日,跟隨神背後心路歷程的書。 他說他的人生,活在「下沉漩渦」和「上升渦旋」的畫面中。每次陷入無助,總有神出手相助,並透過人來幫助他、進而走向自助、互助、助人的「五助」正面循環。
如何面對生命中的苦痛?大多數人有個誤會,以為在患難中惟一重要的事,就是盡快解除箇中苦痛。我們都千方百計地逃離苦痛!但當我們學會經歷患難,而不是避開患難,就能以另一種態度迎見患難。 本書告訴你五個舞步,讓你的生命植根於上帝。這些舞步不能消除你的苦痛,也不意味你可以期望不再經歷死蔭幽谷。不過,這些上帝...
劃時代的好書,適合所有信徒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塑造了我們生活的方式。基督徒不只是獲得呼召接受一份信仰,更要有符合聖經的世界觀,這足以改變今日的世界。 《世界觀的故事》幫助信徒釐清今日多元主義的社會裡種種吸引人注意的世界觀,不被各種似是而非的學說論調迷惑。寇爾森與皮爾絲毫不保留地寫出:任何其他...
★亞馬遜網站讀者4.7顆星好評推薦 看似忙碌的牧者,其實不是委身的象徵,而是背叛的徵兆; 它不代表忠心,而是變節。 :: 畢德生安息年的收成之作。 畢德生思想「牧師」身分的本質(不忙碌的、具顛覆性的、具終末觀的), 檢視牧師步下主日講台後其他六天的工作重心(治癒靈魂), 竭力對抗世俗文化對牧者的...
用五個關鍵詞彙,重塑牧者的身分: #管家 #報信使者 #見證人 #父親 #僕人 斯托得牧師忠於聖經的根基,從聖經挖掘出「讓全人生命更新的力量」,以新約當中的五個關鍵角色,描繪出世界在等待的牧者樣貌。
本書是司傑恩(James Bryan Smith)「門徒造就系列」第三部曲。「真正的社會行動者,是那些在日常的人際關係中,按著耶穌門徒的身分而活的人。」人們帶著自己的國度與他人的國度相遇,時而是善意的連結,有時卻是衝突、甚至撕裂的。然而,基督徒的每個關係、每個行動都應當受到門徒身分的影響,在生命內裡...
以弗所書是加爾文深愛的一卷書信,詩人柯勒律治形容這一卷書是「人類最具神聖特質之作品」,約瑟夫.羅賓遜稱此書為「保羅著作之冠」。倘若要用一句話將全書所宣告的好消息言簡意賅地表達出來,莫過於「蒙恩惠,得平安」這六字真言了。斯托得牧師以此為起點,帶領讀者整裝出發,領略使徒保羅所講的,萬物要在基督裡合而為一...
★《新聞週刊》譽為「21世紀魯益師」的護教巨擘! ★繼《山寨版的上帝》之後,提摩太•凱勒迫使你注視《被釘十架的王》! 《被釘十架的王》沿著馬可福音深入耶穌生平,不僅定位耶穌君王的身分,藉此凸顯你我心中各式各樣的假王;更探討耶穌被釘十架的目的,為每一個願意跟隨祂的人,描繪生命的異象和願景。
聖經中的六十六卷書裡頭,士師記可以說是最缺乏榜樣的一卷書。究竟,士師記何以出現在聖經?為什麼聖經要收錄以色列民這一段腥風血雨、不見太平的歷史?如果士師記充滿了血腥暴力的故事,為什麼還值得讀?讀者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啟發?
新約學者曾思瀚博士指出,若說「耶穌不談政治」,就是徹底誤解了政治,也誤讀了福音書。 透過扎實的新約研究功夫,重建當時的經濟、文化與意識型態,曾思瀚博士為讀者做出詮釋的示範,從「政治」的角度解讀福音書與使徒行傳。
這是你必須再多讀一本的羅馬書註釋。 本書的主要目的不在純理論的探討,因此本書不以純粹的逐節詮釋為焦點,乃以詮釋模式(interpretive paradigm)的探討為中心。由古代書信的寫作技巧與修辭慣例,來尋找詮釋的線索。本書嘗試以修辭-口述(rhetoric-orality)的創新方法,來補充...
從事神學教育多年的蕭保羅牧師,是重要的華人神學工作者與牧者,他深深體會神學的重要與迫切;這本以福音派信仰立場為基礎的神學導論,就是他十餘年教學心得的初步呈現,期盼循序漸進地引導我們,進入神學思考、神學研究的領域。他從神學的本質出發,進而論及神學思考的方法,勾勒出一條可供依循的神學研究之路,具體示範了...
如果聖經中有個青少年團契,我們看見了嗎? 約瑟、大衛和但以理,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人物,我們總是只看他們的年少得志,卻輕忽他們的混沌掙扎。 基哈西、米非波設和耶弗他的女兒,這些不曾被注目的邊緣人,我們總是忽略上帝對他們的關照,進不去他們的內心世界。 更不用說,她瑪、暗嫩和押沙龍,聖經中最黑暗的一頁,我...
您會不會覺得這個世界充斥了太多的「詭詐」? 其實,「單純」才是眾多名人之所以蒙福的共同特質! 在歷史上,愛迪生、史懷哲、愛因斯坦、美國前總統林肯,以及聖經中靠著信心飛石克敵的牧童大衛....,他們都是「單純」的人,他們沒有詭詐、權謀,也沒有太多的杞人憂天,而這樣單純的心志與人格特質卻也都使他們成為「...
為什麼人總是陷入一些自己很討厭的想法和行為? 暴飲暴食、自我否定、缺乏界線、沉迷色情影片、莫名的恐懼和焦慮……該如何脫離這些惡性循環? 你並不孤單。我們都曾深受不健康的習慣與不良行為模式所擾。 別再獨自掙扎,讓本書助你贏回幸福人生!
萬民將見神的榮耀, 世上的國,已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 啟示錄在說什麼?是作者以隱語敘述當代的一些事件,或者是預言將來會發生的事? 它是談到基督第一次來與第二次來之間所發生的事呢?或者是講基督徒經驗中的一些重要原則? 二十一世紀的讀者如何面對這些活物、像馬的蝗蟲、七碗的災禍、天上的戰爭、各...
在牧會的經驗中,大衛.席蒙德牧師很早就發現一些人,是無法透過教會固定的職事來幫助他們。 那時,神引導大衛.席蒙德牧師開始為受傷的情感和尚未撫平的記憶付上特別的關懷和禱告。原來神真正的心意是——讓殘缺的基督徒轉變為傷癒的安慰者。
揮別恐懼,找回愛的印記,
進行一趟住到愛裡的屬靈遷移。
愛裡沒有懼怕,真的嗎?
某種程度上來說,成長這回事,似乎就是在學習面對恐懼。不管是小時候對某種動物或昆蟲感到害怕,大一點時課業和認識自我的痛苦,甚或出了社會,仍有許多不知所措的景況接踵而至。然而,就是這些恐懼,打開了一扇又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盧雲相信「愛裡沒有懼怕」。儘管生命的恐懼層出不窮,靠著神的愛,我們卻能撥雲見日,找到隱藏在恐懼背後的希望。藉由盧雲真摯又動人的文字,本書將激勵你我離開恐懼的牢籠,再度與愛的信息相遇,一天比一天更真實地活出無懼的生命。
【作者介紹】
盧雲(1932.1.24-1996.9.21)
儘管已於一九九六年過世,至今依舊是影響全球的靈修作家。他曾任教於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以及加拿大安省神學院。自一九八六年起,加入加拿大多倫多「黎明之家」,服事智能障礙者,直到離世。盧雲緊隨上主的心,能夠獨具慧眼從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以及最弱小的人身上,透視人性偉大及軟弱層面所深藏的奧祕。盧雲的作品翻譯為全球二十二種語言,中譯本包括《浪子回頭》、《心靈麵包》、《向下的移動》、《最大的禮物》、《與歲月和好》(以上為校園出版),《心靈愛語》(卓越使團),《愛中契合》、《負傷的治療者》、《建立生命的職事》、《亞當──神的愛子》、《尋找回家路》(以上為基道出版)等四十餘本著作。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