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與人類世
0 篇書評

物種與人類世

20世紀的動植物知識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09/0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9.9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325315
  • eISBN: 9786267325339
  • 字數: 130,945
紙本書定價:NT$ 450
電子書售價:NT$ 31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臺灣學界近代中西分類知識系譜研究的問路創舉之作
★國立中興大學永續農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 「農業、環境與人文」子計畫成果
 
聚焦討論植物、動物做為藥材、食療等,在各產業所扮演的角色,
自臺灣出發,乃至中國、東亞,反思人類世以來的歷史變化,
從多元角度,探討農漁產業發展史上的動植物面貌與政策、開發史之重要性。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462

    現在與未來,AI將會做什麼? 哈拉瑞的新巨作《連結》,以激勵人心的方式, 講述了我們如何走到這一刻, 以及現在必須做出的、攸關生存與發展的急迫決擇。

  • 特價 電子書: NT$ 396

     【作者新版序言+新增史證修訂】 *獨家贈品:購書就送《人類大歷史(增訂版)》電子桌布(手機與mooInk尺寸)一組(zip檔下載)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 但今日,只剩下一個人種:智人(Homo sapiens),亦即明智的人種。 但是我們真的明智嗎?

  • 電子書: NT$ 336

    歷史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世界這麼不平等?   「我們這個時代的達爾文」賈德‧戴蒙經典不墜之作 最具原創性與影響力的一萬三千年人類簡史    

  • 特價 電子書: NT$ 297

    傳染病與人類文明交融史  經典中的經典  世界史奠基巨擘—麥克尼爾 史詩級代表作  瘟疫,是人類最深的恐懼, 病菌,是塑造人類歷史的推手, 槍砲、鋼鐵也擋不住這股力量!

  • 電子書: NT$ 315

    注意!本書將揭露邪惡植物的齷齪行徑 警告!隨處可見的植物會讓你死於非命 誰能想像,隨處可見的雜草野花、餐盤上的細緻餐點、莊園裡的花苞熟果,讓人難以招架的艷麗植物,一不小心就會引來殺生危機? 路邊栽植了行道樹、飽滿的果實從樹梢上垂下,看似美艷動人;森林裡的土壤上,鮮豔的漿果,讓人忍不住採...

  • 電子書: NT$ 315

    從我讀到這本書的那一刻起,歷史對我而言,就再也不大一樣了。——美國名史學家麥克尼爾 ◎原著三十週年紀念修訂新版 1492年,哥倫布航向美洲,地球上的生命就此改變……

  • 電子書: NT$ 442

    從青銅時代至今日局勢,理解中亞史重磅經典之作 顛覆游牧民族=野蠻人的刻板印象 中亞的璀璨文明,照亮了整條路上絲綢之路 絲路上帝國的歷史,就是中亞各民族的歷史 ★ 榮獲美國出版協會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 ★

  • 電子書: NT$ 553

    我們不能只是了解全球史、世界史! 更必須掌握「Big History大歷史」,更宏觀、開闊、全面、完整的人類歷史圖像敘述! 大衛‧克里斯欽開創大歷史學派「Big History大歷史」開山之作 2005年榮獲西方歷史協會年度最佳世界歷史圖書獎 (The World History Associat...

  • 電子書: NT$ 442

    全世界的人都在讀、討論度最高的當代歷史鉅作! ◆ 授權全球30個國家,銷量突破100萬冊 ◆ 榮登各大媒體書店年度最佳選書 ◆ 無刪改繁體中文完整版隆重上市 絲綢之路主宰了人類的過去,也必將決定世界的未來 牛津大學重量級史學家彼德‧梵科潘重新解讀世界史 以全新角度、宏觀視野、創新思維、清晰邏輯、...

  • 電子書: NT$ 312

    這是歷史的幽靈徘徊不去的亂世 大濫殺、強制滅絕、滅種、滅族再度上演?!當今世界現況已和希特勒所處的世界愈來越像! 地球人口爆炸、乾淨水源短缺、糧食危機,外加全球氣候變異、天災人禍頻傳…… 一直以來我們誤會大屠殺的真正成因:生態恐慌和國家毀滅! 原來,人人都可能是滅絕的幫凶!!

  • 特價 電子書: NT$ 396

    熱烈預購中,10/30正式派送至個人書櫃 全球熱銷巨著《人類大歷史》精彩改編、精美插圖 隆重推出第1冊〈人類誕生〉 全球同步出版 當代思想指標,《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作者:哈拉瑞  挑戰電影視覺風格 全新力作   人類這種弱小動物, 究竟如何能統治地球...

  • 電子書: NT$ 299

    繼俄羅斯後,下一個掀起全球風暴的國家在哪裡? 全球油價波動,竟是這個人一手操弄? 他是MBS,最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獨裁者。 《鯨吞億萬》作者最新力作 入圍 2020 年《金融時報》與麥肯錫年度商業圖書

  • 電子書: NT$ 315

    「認同這件事,就跟信仰和愛情一樣, 都是越過懸崖的一跳。」 --劉仲敬-- 「中國」、「中華民族」是怎麼發明的? 臺灣到底需要怎樣的認同?

  • 電子書: NT$ 184

    本書是世界知名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用50年時間周遊世界各國完成的《世界文明史》最終結論 。 作者認為,面面俱到的觀點並不存在。畢竟我們無法全盤了解歷史,因此我們得有「歷史是片面」的認知,我們必須「暫且安於目前臆測」的態度;對於歷史,也該和科學、政治學、相對論和其他法則一樣, 這是一種必須抱持的人...

  • 電子書: NT$ 350

    《文明更迭的源代碼》一書可以說是「阿姨學」(歷史解釋體系)深入淺出的入門之書。在這本訪談錄裡,作者闡述了目前存在於世界歷史上若干種不同類型的文明,並試圖找到其更迭於興亡的「源代碼」!

  • 電子書: NT$ 266

    2021年法國「科學讀書節」科普書大獎 首次以「病人」為主角,回歸醫學史中最重要位置   透過25個精彩度宛如小說的零號病人故事 讓你深入現代醫療技術演進史  

  • 電子書: NT$ 266

    是寵物?還是食物? 居家養雞人告訴你不知道的雞事, 以及除了吃牠之外的趣事、大小事。

  • 特價 電子書: NT$ 250

    ⨳加拿大溫斯頓非文學類寫作獎(Hilary Weston Writers Trust Prize)得主自然書寫全新力作⨳ ⨳繼前書《山與林的深處》,李潔珂又一兼及人文思考與生態關懷的跨域之書⨳ ⨳二〇二四年溫萊特(Wainwright Prize)自然寫作獎入圍作品⨳ ▌「就像我筆下的植物,我也是...

  • 電子書: NT$ 196

    一個植物逃兵的敗部復活筆記,一本專家、學者不會告訴你的植物入門書。 不論你是曾想好好地認識、接觸植物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或是曾被艱深、不明其意的專有名詞所打敗,決定放棄植物者,請別就此灰心,只要翻開本書,依循三個簡單步驟,你將可輕鬆學會觀察、瞭解、傾聽植物,並且愛上「他」。

  • 電子書: NT$ 363

    我們無法避開這些可怕疾病而置身事外,因為我們就活在自然界裡, 人類常常忘了,自己也是動物之一,而且和其他動物密不可分! 從HIV、亨德拉病毒、伊波拉、禽流感到SARS……, 新興疾病從其他動物跨物種跳躍到人類宿主的機會越來越頻繁, 演化會不會終將造就出無法遏止的超級病原? 下一場凶殘的人類大規模流...

  • 詳細資訊

    二○二三年十一月廿四—廿五日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舉辦「近代知識譜系中的動物與植物」工作坊,會中各篇論文不僅涉及自然分類的知識形成,也在應用的層面凸顯了不同時空下的特定動機與思考路徑。
     
    儘管西方分類學已是今日之主流觀點,但不妨害傳統中國分類學在某些領域中的延續與調適。尤其在傳統藥物使用的領域中,中國既有的食藥同源思想、氣運五行的醫理,讓面對新式生物分類學衝擊下的中國本草觀,仍舊得以在華人的生活日用中找到一席之地。中國傳統醫藥學千年來與其博物與分類傳統互為表裡、相倚甚密。中藥藥性理論構建中「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也可在過去本草分類中看到許多實用主義上的例證。顯示中國的分類思想自魏晉時期到清末都沒有太大變化,內化成為華人飲食與用藥的常識。
     
    二十世紀西方科學強勢叩關,除了造成中醫界「廢醫存藥」的壓力,亦促成了中藥分類使用上的內在調適。在理解從傳統跨越到近代本草分類遞嬗的過程後,讀者才能理解本書中清末文人筆下的木棉,以及驢藥、「吐蛇」、蛤蚧、海馬等,這類對西醫而言荒誕不經的藥物,卻依然能在當前的華人食補市場上風行不偃的歷史因緣;也只有看到了近代以來西學對中醫草本知識的挑戰與其調適後,方得認識清代庫倫與內地藥材交易究竟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近廿年來跨學科研究或是學術跨界對話的氛圍正熾,本論文集中各篇專文外有所專擅又內理相通,或可據之視為臺灣學界近代中西分類知識系譜研究的問路創舉。
     
    (本書經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匿名審查後出版)
     
    誠摯推薦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社系助理教授 朱華瑄
    天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黃相輔  
    北京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副教授  陸伊驪
     
    物種與人類世的概念都是基於科學事實而來,而此些事實一定涉及特定的社會文化脈絡。本書是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些脈絡的窗口。——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洪廣冀
     
    物種課題是理解自然與人類歷史的重要線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曾華璧
     

    主編簡介
     
    侯嘉星
     
    一九八二年出生於臺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中國近代經濟史、環境史與歷史GIS。相關著作有《一九三〇年代華北平原的造林事業》、《機器業與江南農村》,以及學術論文十餘篇。
     
    作者簡介
     
    王士銘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人文講座辦公室,近年關注清代山西商人在蒙古的貿易及墾殖活動,並發表學術論文於《清華學報》、《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及《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皮國立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史學方法、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個人撰著、主編學術專書與教科書二十本,發表學術論文八十餘篇,會議論文百餘篇,其餘雜文、獎項,則可參考中央大學歷史所官網。
     
    江豐兆
     
    一九八五年出生於桃園大溪。現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並在清大歷史所、淡大歷史系擔任兼職講師。研究領域在明清至近代中國的社會經濟史,特別是鹽政與鹽業、國家財政與經濟思想等議題。曾獲國科會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獎。
     
    余佳韻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博士,現任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嶺南文化與文學、明清詞學理論與批評。
     
    沈佳姍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博士,現職為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兼歷史類課程學類負責人兼圖書館館長暨宜蘭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史,例如常民生活、醫療衛生與相關人事等課題。
     
    郭忠豪
     
    高雄人,熱愛網球,任職於臺北醫學大學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研究領域是近代東亞食物史,著有《品饌東亞:食物研究中的權力滋味、醫學食補與知識傳說》。
     
    曾齡儀
     
    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研究興趣是「移民」、「食物」與「動物」的歷史,著有專書《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以及〈頭角「爭茸」:一九五〇-一九九〇年代臺灣的養鹿業與鹿茸消費〉等論文。
     
    葉爾建
     
    丁巳年生,中壢人。英格蘭Durham大學地理學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及興趣為歷史地理和區域地理。著有〈二十世紀初日治臺灣和美屬菲律賓的農業知識交流-以臺灣新式牧牛業為例〉等論文。
     
    趙席敻
     
    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專研中國近現代史,以思想史、政治史為主領域,並及婦女史與動物保護史。長期研究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思想、參政為中心。目前研究重點是以胡適為中心的群體與港臺第三勢力知識群為主。
     
    劉士永
     
    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研究涵蓋近代東亞醫學與公共衛生史、日本殖民醫學,及東亞環境史等領域。著有相關專書及論文多種,近作《現代醫學在東亞十二講》將於二〇二三年底出版。
     
    劉世珣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醫療史、科技史、清史、滿文。著有學術論文十餘篇,分見《故宮學術季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等期刊。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