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製作必讀聖經!
第一本徹底解說好萊塢分鏡實務關鍵
分鏡,就是把故事化為一格一格的連續影像。了解鏡頭的效果,運用鏡頭切換帶出人物、動作、物件、環境,像導演一樣把故事說得精彩生動。
最好看的吉卜力故事, 最爆笑又感人的創作現場。 日本讀者盛讚:「這就是吉卜力30年多來的精選輯。」 鈴木敏夫暢談與高畑勳、宮崎駿合作的過往, 與19部吉卜力動畫的幕後故事與秘辛
影像本身是不夠的,真正掌控電影是在剪接時。 ──華特•莫屈 大師開課!拍電影的教科書 電影導演、剪接師、音效設計、故事編劇必看! 剪接心法∣電影製作∣鏡頭運用∣配樂混音∣小說改編 《英倫情人》原著作者 VS.《教父》剪接•音效鬼才 金獎級的對談火花,激發大師級的故事力
第27屆台北電影節主視覺由曾入圍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獎,擔任過金曲獎、金音獎創作獎主視覺設計的盧翊軒及其團隊「Local Remote」共同操刀,以今年影展的核心精神「挑戰!Dare to Try.」為設計理念,透過一名邁開步伐、持續向前奔跑的「奔跑人」,傳遞不斷突破極限的動能,象徵台北電影節及影視創...
注目最高的微縮人類史,流傳最廣的當代文化冊! 海報設計如何影響當代生活、形塑人類歷史? 全世界最權威的海報聖經,絕世經典一次收藏!
電影拍攝的關鍵是:塑造人物性格,以及說一則好故事。 在這本進階的《大師運鏡》中,我們並不再展示另外 100 種看起來花俏或表面的拍攝技巧,這本書將更深入電影製作,剖析劇情片與動作大片的運鏡思維與視覺伏筆,幫助你開發自我,有效的利用鏡頭說故事;以邏輯思考的方式,清晰地表達你的敘事觀點。
想加入影視業?就從成為一名製作人開始! 「製作人」是拍片團隊的關鍵推手,也因為製作人,一部影片才得以存在。 從企劃、資金、招募到開拍,沒有製作人,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書寫逾50年,阿莫多瓦,終於完成的非典型自傳 1967年至今,12篇章節片段式自傳故事 了解這位偉大導演──生活與創作的一本重要著作 他所寫的、他所拍過的,和所活過的之間,緊密交纏的關係 談愛、失去、創造力、自我發現、文學及寫作 內心深處的執著、黑暗的中學歲月、起伏的心情、蛻變為藝術家的歷...
繼去年推出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明星專題,大獲好評。「2025金馬經典影展:不是冤家不聚頭」則聚焦在1932-1952年間好萊塢最具魅力的Screwball Comedy,不但首度針對類型電影深掘,這段時期也是作者風格與明星魅力最燦爛迸發的時候,蒐羅到30部風趣幽默的殿堂經典,也是李安導演首度參與策展。
你喜歡看電影嗎? 你覺得某部片很好看嗎? 除了「好看」,你還能從中看出什麼? 20堂電影課,解構百餘部西洋電影, 從經典到類型,從藝術片到商業娛樂片, 帶你看出更多有趣、以往從未發現的細節!
.2020年《寄生上流》拿下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與最佳原創劇本獎 .2021年Netflix影集《魷魚遊戲》紅遍全世界,也贏得美國電影學會電視類特別獎,更是首部入圍美國艾美獎劇情類影集主要獎項的非英語劇集 .2022年的坎城影展有5部韓國作品應邀競逐獎項…… ...
這是人人都想也人人都能拍片的時代,因此也是網路上爛片泛濫成災的時代。拍片不成問題,讓觀眾願意從頭到尾看完才是問題,讓觀眾看完後按下分享,則是更大的問題。 本書可以是你拍片的第一本書。在你真的動手拍攝之前,先教你學會看影片,辨認出好影片的成功元素,也看出爛片失敗在哪裡。在你學會影片語言之後,再開...
影人的回憶錄往往提供另一種觀點,填補大眾遺忘的歷史。在台語片發展初期舉足輕重的小艷秋,在九十歲前回顧生涯發展,爬梳了台語電影初期的發展脈絡。連帶地,也讓讀者明白女明星在銀幕下的心境。這本書裡的小艷秋,是影劇周報裡未曾報導過的,是影迷們未曾認識的,是台灣女性與台灣歷史疊合的足跡。
金獎剪輯師的電影深層學! 電影敘事∣17階段戲劇結構∣類型電影心法攻略 《月老》、《紅衣小女孩》、《麻醉風暴》、《神算》…… 金獎剪輯師阿晟告訴你,電影都是如何說故事
「如果我的電影作品是安靜沉澱於水底的東西, 那麼,這本散文集就是沉澱之前,緩緩漂浮於水中的泥沙之結合。」 擅長以樸實平淡的影像,敘說日常情感的是枝裕和,首次透過文字,深入而多樣地暢談對創作、對日常、對影像,甚至是對現代日本社會的敏銳觀察與批評。以宛如走路的速度,細膩呈現他深層的思索與追問...
功夫巨星李連杰首部著作 60年人生歲月,25載佛法因緣 我不論是在俗世的生活、電影工作、慈善事業,或是求學佛法的歷程中,都曾遭遇種種的問題與困難。為人兒女有其痛苦,為人父母也有其痛苦,這場生命的意義在哪裡?到底有沒有輪迴?而我又是誰? 這些年來,我深受藏地古聖、吟遊詩人、一位真正心靈自由的勇士──...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蕭菊貞 拿著筆、扛著攝影機,穿梭在不同的人生風景中,寫人生、戲人生。 鏡頭背後許多沒有說出的故事,生死之間激盪出的美麗與哀愁……
影視製作必讀聖經!
第一本徹底解說好萊塢分鏡實務關鍵
分鏡,就是把故事化為一格一格的連續影像。了解鏡頭的效果,運用鏡頭切換帶出人物、動作、物件、環境,像導演一樣把故事說得精彩生動。在影視業現場,分鏡表則是劇組團隊的聖經,每日必讀。透過視覺化的分鏡表將複雜又瑣碎的工作化零為整,預先模擬複雜動作的處理手法,有效率地完成每天的拍攝進度。
本書由兩位在好萊塢發展多年、致力研究及教學分鏡畫法的導演和動畫師,圖解各式鏡頭的特色和代表的鏡頭語言,搭配豐富有趣的分鏡圖例,一步步示範以「畫面」鋪陳故事的要領。不僅能運用在影視廣告、動畫、互動設計、遊戲開發等領域,也是相關腳本創作到後期剪接各階段的內建技法。
打開本書,你將學會
『 抓住觀眾目光的分鏡祕訣 』
招式 1 :利用連戲引發心理期待
● 30 度和180 度法則的視覺契約
● 攝影機維持在景框軸的某一側
●「凸破慣例」和「彌補失誤」
招式 2:活用鏡頭升高戲劇張力
● 過肩鏡頭→親密深情
● 矮腳架鏡頭→速度和力量
● 蟲視鏡頭→關鍵時刻、英雄出場
招式 3:採用身歷其境的拍法
● 3 種動態+ 3 種靜態的攝影機運動
● 攝影師一看就懂的2 種箭頭指示
● 好用的外景前製幫手「動態照片」
還有更多『畫分鏡』不可不知的鏡頭語言、好萊塢影人訪談、自我測驗單元。
作者簡介
大衛.哈蘭.盧梭David Harland Rousseau
插畫家、平面設計師、教師,曾任攝影記者和新聞播報員。2005年開始於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基礎學部(School of Foundation Studies)教授繪圖和設計,包括「分鏡繪製」課程。
大衛亦同時身兼作家和導演,作品往往反映出自身的真實性格,具有平易近人的特質,充滿酸甜苦辣的小人物故事。演出方面擅長的戲路多為堅定、值得
信賴、足智多謀的角色。個人編導作品《All Thumbs, and Green》榮獲2016年薩凡納 48小時電影拍片計畫(48 Hour Film Project)最佳劇本;《A Matter of
Pride》則獲選於第一屆大河電影節(Big River Film Festival)中放映。
班傑明‧雷‧菲利浦Benjamin Reid Phillips
分鏡師、插畫家。2001年,作品《Dr. Dead》榮獲美國喬治亞大學報社最佳剪輯獎。2004年開始於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教授繪圖、分鏡和連環畫(sequential art)。個人作品曾於舊金山卡通藝術博物館網漫怪獸區(Cartoon Art Muesum’Monsters of Webcomics)展出、改編成美國福斯電視台熱門卡通《惡搞之家》(Family Guy),也曾參與創作美國阿奇漫畫(Archie Comics)公司所連載的經典作品《阿奇與朋友》(Archie and Friends)。
譯者簡介
羅嵐
輔大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畢業,Vegan動權倡議者。翻譯合作或賜教請來信:lanecrit@gmail.com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