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始終期待著,能夠嘗試以各種角度去研究、探討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歷史。
何謂「臺灣人」?這是一九二〇年代臺灣知識分子提出的問題,百年來不斷迴盪,鋪展出一條追尋認同的崎嶇道路。 本書將帶領我們回溯從日治中期到戰後初期,臺灣國族認同逐步確立的曲折歷程。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時至今日,「嘉農精神」並未因二二八事件後校地被沒收而消滅,當初與師長、同學胼手胝足,開墾遷校之回憶,仍深藏在當時代的每一位嘉農校友心中。透過本書詳實記載嘉農校友索回校地之奮鬥過程,讓人更覺應珍惜身邊所有,守護所愛的一切。
台灣從來就不是教科書上的台灣 他與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 每一個時期的台灣,都展現無比精彩的歷史韌性 一起按圖索驥,在故事裡找出台灣與世界之間的歷史彩蛋! 鄭成功住在神社裡、教堂的聖母也繞境…… 原來這些地景歷史,都跟他們有關係! 隨著藍...
代誌無解決,正義無可能──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史研究者陳儀深 「二二八事件」研究三十年集成之作。 透過史料解讀探究真相,釐清責任歸屬推動轉型正義,直指蔣介石是「元凶」最全面、最完整的學術觀點。
了解臺灣的歷史,必須「從頭講起」,從頭了解起,我們的視野拉長、拉廣了,然後當我們回頭看這個島嶼的歷史,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獨特,進而珍惜它的多樣性。 歷史需要的不是記誦,而是思考和理解。記誦的歷史,考完就忘記了,自己思考和理解過的歷史,成為你對過去的認識,也會幫助你了解現在、面對未來。 ...
本書透過校園場景、青年學生視角與氛圍的營造,帶領讀者感受青年們面對二二八,勇敢無畏的精神,以及他們起身行動的改變力量。敘事時間軸將從戰爭末期、戰後初期、白色恐怖、解嚴後至今,當中包含〈朝會〉、〈國語政策〉、〈學潮蜂起〉、〈北部校園(忠義服務隊)〉、〈中部校園(二七部隊)〉、〈成功大學(省立工學院)〉、〈高雄中學(雄中自衛隊)〉、〈東部校園〉、〈四六事件〉、〈海外台獨運動〉、〈記錄二二八〉等篇章,透過時間與空間的交織,呈現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圖景,一同尋找過去青年們的生命足跡。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