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愛過的
小廢物
都是生命中
閃閃發光的寶藏
詩人潘家欣的第一本散文集
獻給年少的大家,愛與錯過,都值得——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所有愛過的
小廢物
都是生命中
閃閃發光的寶藏
詩人潘家欣的第一本散文集
獻給年少的大家,愛與錯過,都值得——
《玩物誌》收有四十九篇散文,近十萬字的散文集冊,原先預計要寫的是個人收藏史,在師大美術系所受的薰陶,及後投入教學與個人創作的種種——潘家欣燒陶、焚香、養玉、玩珍珠、貼金箔、學圍棋、藏文房四寶……以收藏寫個人與世界的距離,透過「物」,體悟生命裡閃耀的時間。
是故,「玉之所以為玉」「如硯或者如墨」,是一位藝術家自賞玩中識得時間刻度,意識到女性成長歷程的衝撞與承擔;「土、火焰與灰燼」以茶碗為生活造型,在練土拉坏、千度高溫中,見得破敗真心;「幽玄之地」以圍棋面向人間江湖,與心魔共活;「陰影至深處」則直面藝術創作、精神之暗面,把病珠氣結推開,劃好世間物事與己的界線……
潘家欣不以「物」的美好讚揚生之歌,但實以「物」回頭,是行至中年的懺情,是創作挫敗、生命困頓,是有時相逢有時相絆……種種告解與表情,無非都是人與年少告別——活下去——的姿態。
收藏品注重物件完美,我偏愛破落,
是以書中所寫及的收藏品,其實多半無甚市場價值。
其價值實是我在那些物件中看見了年少的追求,返顧再三,
那些追求與反抗都很無聊,但也彌足珍貴。
回頭翻翻玩玩,寫一寫,跟自己的年少告別。
書成,正值不惑之年,《玩物誌》是我給自己的四十歲禮物,
全書俱是愛過與錯過的,都值得。
——潘家欣
★封面插畫:郭鑒予
★封面題字:蘑菇
名家推薦
「寫物之難,不在於知識或經驗,而在一種品味與角度。與其說《玩物誌》是家欣與各種物之間的連結,不若說是家欣如何解釋萬物的奧義。透過物,重新看見生活的造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范宜如 專文推薦
王美霞|南方講堂創辦人
吳妮民|醫師/作家
宋尚緯|作家
林蔚昀|作家
夏夏|詩人
陳允元|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張亦絢|作家
盧建彰|詩人導演
——物中得悟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潘家欣
一九八四年生,磨字為匠。著有詩集《妖獸》《失語獸》《負子獸》《雜色》《珍珠帖》《雞卵糕仔雲》;藝術文集《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向26 位藝壇大師致敬的家常菜》;插畫作品有《暗夜的螃蟹》《虎姑婆》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