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幅地圖看世界史
0 篇書評

十二幅地圖看世界史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welve Maps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4/03/07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50.3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356333
  • eISBN: 9786267356616
  • 字數: 305,534
紙本書定價:NT$ 680
電子書售價:NT$ 47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閱讀不同時期的地圖,了解當時的世界觀

12張地圖,12種面向;12段歷史,12次進程

收錄由古到今超過100張珍貴地圖,

圖文並茂,囊括人類歷史發展的全貌

「每一幅地圖都包含了某種觀念或議題,不僅可以探究地圖製造背後的緣由,也捕捉到當時的人對世界的理解」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525

    從諸神相殺不止的海盜王國,到推崇平等與社會福利的民主國度 這中間的千年空白,就由本書來填補! 享譽國際的北歐社會學家,穿越斯堪地那維亞的神話與歷史 ※臺灣第一本北歐通史※

  • 電子書: NT$ 560

      為什麼身在二十一世紀的民族國家裡,卻對帝國大唱讚歌?   帝國難道不是殖民、侵略、種族歧視、宗教壓迫、不平等條約的化身嗎?   不!——   本書以權力運作、差異政治與互動交流為分析核心,   直探兩千年來各大帝國的權力政治,徹底顛覆你對帝國的負面認知。

  • 出版日期:2019-09-01
    電子書: NT$ 217

    鏘鏘鏘!趣史上演啦~ 有梗.有料.有好笑!歡樂迸出閱讀新角度! 「故事」網站超人氣作家領銜主講,力邀歷史人物現身說史! 搭配課綱,告訴你歷史課本不讓你知道的故事。

  • 電子書: NT$ 266

    鎮上的猶太人像狼群中待宰的羔羊,他們被棍打、溺斃、砍頭、焚燒…… 然而這一連串殘忍的暴行並非出自人們熟知的「納粹」, 而是擁有真實面孔和姓名的波蘭人, 是這些受害者過往所熟識相交的人們:他們的同學、朋友、向他們買牛奶的人以及在街上閒話家常的人——同住在小鎮裡的鄰人。

  • 電子書: NT$ 406

      1.一翻開即是中世紀大事紀,並收錄有大量中世紀版畫、插畫和油畫,可有效輔助愛史者閱讀。   2.本書描寫橫跨十個世紀的歷史與文化波動:人文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發展、歐洲人征服海洋、挑戰教會高壓統治以至推翻封建壓迫……可說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3.國外編者與審定者為本書加入大量且細緻的...

  • 電子書: NT$ 266

    日本的昭和時代已過去三十年,距離太平洋戰爭劃下句號更長達七十餘年,儘管二戰並非這一代日本人的經驗,但在當時無法被釐清的部分、或者即使被納入日本教科書中也未曾發掘的真相,在跨越平成、邁向令和的新時代中逐漸變得清晰,同時將顛覆讀者對某些歷史人物的既定印象。

  • 電子書: NT$ 364

    愛德華.薩依德之後,以巴衝突最重要的研究者 國際權威期刊《巴勒斯坦研究學刊》主編哈利迪 台灣目前所見,最全面且深入探討以巴衝突的專門著作 綿延一百年的戰火,何時才會終結?

  • 電子書: NT$ 385

    跳脫出以希臘、羅馬為歷史主軸的傳統史觀, 挑戰復原古代地中海史「消失的另一半」──迦太基, 他是羅馬最畏懼的宿敵,最終卻仍被羅馬埋葬。 從經營海上貿易的城邦發跡,晉身為掌控地中海的商業帝國。 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如何成為西方世界最早的海上霸主?

  • 電子書: NT$ 99

    此書原名《蒲壽庚考》。作者桑原隲藏,是20世紀日本近代東洋史學先驅,著作《宋末提舉市舶西域人蒲壽庚的事跡》,蒲壽庚是宋元之際到中國發展的阿拉伯商人,此書考證其個人事跡,兼及論述唐宋元時代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海上交通、貿易往來。1929年中華書局翻譯出版,譯者陳裕菁增補甚多,改名為《蒲壽庚考》,為中...

  • 電子書: NT$ 49

    以對話體方式,記載西漢鹽鐵會議上,賢良文學與丞相、御史大夫之間的辯論。桓寬整理潤飾與會者會議後所作的記錄,集結成此書。是了解西漢後期政治、經濟、社會、思想、中央與地方對立情況的重要文獻。

  • 出版日期:2017-12-20
    電子書: NT$ 290

    本書在各種原始檔案基礎上,探究1786-181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的方方面面,討論公司在經營中國市場時相關的管理議題,和1810年代面臨的各種挑戰,反映此一階段廣州、印度、英國、美國等地商業環境的快速變遷,以及彼此間的緊密關聯。 本書增進對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英國東印度公司在華組織發展...

  • 詳細資訊

    閱讀不同時期的地圖,了解當時的世界觀

    12張地圖,12種面向;12段歷史,12次進程

    收錄由古到今超過100張珍貴地圖,

    圖文並茂,囊括人類歷史發展的全貌

    「每一幅地圖都包含了某種觀念或議題,不僅可以探究地圖製造背後的緣由,也捕捉到當時的人對世界的理解」

    ★英國企鵝出版社重點推出的人文歷史巨著

    ★以12張地圖,探討文明的12種面向;用12個場景,透析歷史的12次進程

    ★收錄超過100張歷史上珍貴地圖,多達200多頁全彩地圖

    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樑楷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特聘教授|徐進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陳秀鳳

    知名作家、節目主持人|謝哲青——深度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世界地圖是人們觀察與想像世界的「再現」,一張世界地圖不僅是描繪地理形狀,更是將人類世界觀具象化,從而成為理解當時時代科技知識、文化樣貌與思維脈動之符碼。Jerry Brotton 著作的《十二幅地圖看世界史》,作者從一幅幅世界地圖,帶領讀者視野穿越文化與地理邊界,進入科學、交流、信仰、帝國、發現、全球主義、寬容、金錢、國家、地緣政治等文明與文化議題,在當今看重全球史與文化交流史的氛圍中,使讀者重新檢視各時代社會人群如何經由自身文化底蘊來認識世界與詮釋世界。本書雅俗共賞,實為不可多得、值得推薦一讀的世界史著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陳秀鳳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傅柯反過來說:『權力生產知識』。這兩個概念連結起來,相互辯證,便形成更高一層的理論。這本書以歷史之眼聚焦在十二幅世界地圖,配合豐富的史實和寬闊的視野,精彩地映證了這個理論。作者在結論中說:『每幅地圖不但說明了世界,也屬於這個世界』」——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樑楷

    人類的歷史是一個多面鏡。本書試圖從不同文化的歷史中精選出十二幅世界地圖,來代表觀看歷史的十二種面向,從科學、政治、宗教和帝國,到民族主義、貿易和全球化,每一幅地圖都包含了某種觀念或議題,除了驅使地圖本身的創造,也捕捉到當時的人對世界的理解,告訴我們如何透過閱讀地圖,更了解產生它的這個世界。

    這十二幅地圖都是在特別的關鍵時刻創造而成,它們各自用不同的方位和觀點來操縱它企圖呈現的現實,並留下難忘的註記。本書探討這些地圖是如何締造對世界的全新詮釋,並分析了人類歷史上那些最偉大的地圖是如何影響特定的文化和政治環境,分別呈現出對全世界實體空間的不同想像。

    世界不斷改變,地圖亦然。也許總有一天,Google Earth的首頁,看起來會像巴比倫泥板一樣古雅而陌生。這裡描述的每一幅地圖都自成一個場景,不但再現了歷史,也定義了你我。任何人如果想瞭解我們的世界為什麼是現在看到的這種樣貌,不妨從一個更遠的觀點出發,回溯到希臘人最初試圖把未知世界製成地圖的那一刻。

    主導文明的12次進程, 12幅地圖如何寫成一部世界史?

    150年,從托勒密《地理學》看「科學」→古希臘宇宙起源說和幾何學的集大成

    1154年,從伊德里西地理學概要看「交流」 →中世紀天主教、穆斯林和猶太人混合世界觀的產物

    1300年,從赫里福德世界地圖看「信仰」→以神學而非地理學界定的世界圖像

    1402年,從朝鮮疆理圖看→「帝國」中國脈絡下為帝國賦予統治正當性的宣示

    1507年,從馬丁.瓦爾德澤米勒世界地圖看「發現」→美洲大陸的出生證明

    1529年,從迪歐哥.列比路世界地圖看「全球主義」 →仲裁帝國政治並塑造歐洲五百年的全球殖民政策

    1569年,從麥卡托《地圖集》看「寬容」 →以科學製圖超越宗教改革衝突的理想主義渴望

    1662年,從約翰.布勞《大地圖集》看「金錢」→昭示地圖成為商品並為商業服務的新世界哲學誕生

    1793年,從卡西尼家族法國地圖看「國家」→由國家地圖號召現代民族國家意識與認同的興起

    1904年,從哈爾福德.麥金德〈歷史的地理軸心〉看「地緣政治」→地圖加入意識型態來控制國際政治的新世界秩序

    1973年,從彼得斯投影法看「平等」→矯正歐洲中心主義偏見的理想

    2012年,從Google Earth看「資訊」→一個新資訊時代的開端

    本書並非製圖史,也非地圖的歷史,而是一本世界史。它告訴我們,如何用地圖來觀看歷史;如何以不同角度的圖像,拼湊出人類歷史的全貌。

    作者簡介

    傑瑞‧波頓Jerry Brotton
    歷史學家,倫敦瑪莉皇后大學文藝復興研究教授,也是研究地圖歷史和文藝復興製圖領域的重要專家學者,他的著作《The Sale of the Late King’s Goods》是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和西塞爾提爾曼獎(Hessell-Tiltman History Prize)的決選之作。在2010年,更被英國BBC第四頻道邀請主持系列節目《地圖:權力、掠奪與占有》(Maps: Power, Plunder and Possession)。

    譯者簡介

    楊惠君
    政治大學英語系碩士,從事翻譯多年,目前為專職翻譯,譯作豐富。
    近年重要譯作有《媒體即訊息》、《林肯律師》、《一分為二的童年》、《完美的房子》、《建築的表情》、《設計師求生實用指南》、《絕對視覺:11位頂尖平面設計師的創意私日誌》等書。

    媒體推薦

    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樑楷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特聘教授|徐進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陳秀鳳

    知名作家、節目主持人|謝哲青——深度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5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