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日漸世俗化、多元化、片面化。世俗化的人文主義對宗教教育造成極大的影響,這種觀點認為:宗教教學無異於其他知識技能的教學,並且宗教教育的效力僅在於認知上、感性上;各種多元、分歧也成為我們必須認同的價值;我們也習慣把生命分割、對立,抱殘守缺,追求單向度的成長。追求片面性的我們,忽略了「整全性」的重要、也忽略了我們應該是「完整的人」。
當世界處處充滿不確定性與令人困惑的未知時,僅憑「以前都是這樣做的」或「從過往成功經驗中學習」的思維,已經無法應對未曾預料的處境與挑戰。這些挑戰,正呼喚我們培養調適力,並學會如何轉變。
10/28起正式銷售!早鳥預購讀者同步書櫃後,即可開始閱讀囉! 本書由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兩位新約學者耗費十年合著完成,從公元第一世紀的具體歷史脈絡出發,集歷史、文學、神學三大進路理解新約,幫助讀者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聖經研究成果,跳脫單一視角,深入淺出由宏觀角度理解耶穌基督與上帝子民的故事。
本書作者賀斯從考古學的角度,針對舊約聖經中相關敘事所相應之人物、地點、事物與事件,按其時間軸依序地進行詳盡地梳理與考究。透過作者的筆觸,考古證據與舊約聖經中的歷史事件,距離我們不再遙遠,並幫助舊約研究的入門者,認識考古學令人感興趣的理由,以及這個學科帶給聖經文本的一些具體益處。
本書前身是《實用解經講道》一書,《實用解經講道》出版後即得到讀者極大迴響,並做為神學院講道學教科書,幫助許多神學生學習講道基本知識,也協助很多牧者增進講道能力。《實用解經講道》的原文書已出到第三版,內容有所增加,尤其在〈學習練習〉一章加上符合現代的資料。因此,為讓讀者能閱讀到最新的內容,而再次翻譯第...
教育不是職業訓練,以為可以藉此操縱世界;教育,是創造未來的生命! 值此社會劇烈變動,父母老師,甚至是教會牧者與輔導苦思教育翻新的時代,巴默爾深入基督教傳統所歸納、整理出的教育理念與智慧,將要成為照亮未來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
【内容简介】 到底我们是要从心深处认识我们的神,说「神哪,你真配,你真伟大」,还是我们希望经历一些事情以后说「哇,神哪,你真管用」?
曠野上的領袖訓練課 《老摩西的牧養學:從民數記談21世紀教會領導》提供了牧養信徒、領導教會的方法。本書參考民數記所記載領袖和群眾的互動,以領導學理論輔助,綜合成為一系列帶領今天華人教會的屬靈心得。
本書統整了兩萬多名女性的數據,呈現出基督徒夫妻在臥房中的現況——有許多女性正因不平衡的教導而受苦,不僅如此,男性也因為這些信息而遭到嚴重誤解。本書將引領我們一同披荊斬棘,回歸創世記中充滿熱情、彼此「認識」的性,重拾上帝對性的初衷。
每一個人來到這世界上,都是為了生存;但惟有耶穌來到這個世界,卻是為了死亡。 若果要了解基督教的信仰,究竟可以怎樣開始呢? 世界上有哪一個宗教好像基督教那樣,充滿數不盡的預言? 這本書集中探討有關耶穌釘十字架的預言。在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3-44節這段聖經,講述有關十架預言應驗的過程,...
耶穌基督預言的驚人應驗:揭開聖經預言的奧秘 探討在舊約有關耶穌基督的預言, 在新約如何準確應驗在耶穌身上 聖經記載有關耶穌基督有一天會降臨在橄欖山、信徒將會被提等等,以及數之不盡的預言,究竟發生了沒有? 整合耶穌基督的預言,讓大家可以嘗試回到那個時代,了解那些預言如何準確地在新約應...
【本書特點】 非常詳盡解構污鬼的本質、觸靈的原因以及說方言的真相;另一方面,具體提供了如何進行自我測試以及12種有效的驅鬼方法。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書是李錦彬牧師《認識靈界3部曲》的其中一冊。繼《揭露靈界存在的證據》和《鬼附八大特徵》後,最新推出的基督教靈界系列著作。 ...
本書能夠將聖經所說有關鬼附的真相,給你一個全面的分析。 * 為什麼會被鬼附? * 究竟鬼附是什麼的一回事? * 被鬼附身的8個特徵 * 鬼附與精神病有什麼分別? * 如何有效去測試邪靈?
此書史無前例,就著以下幾條問題,為你解答及提供不可推諉的證據: - 1.世上真有鬼的存在嗎? - 2.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證明靈界的存在嗎? - 3.如何有效地DIY自行去測試是否是被鬼附? - 4.提供28條有關靈界的問題和答案
畢德生寫給所有牧師、傳道、服事者,對抗當代文化潮流的溫柔利器! 面對當今教會牧者的生命問題,在同一個地方牧會近三十年的畢德生發現,來自聖經的靈性資源,可以為屬靈領袖的呼召職分,提供相應的養分!在《不情願的呼召》中,畢德生用自身經驗,揭露身為牧師,所要面對的種種試探,並嘗試用約拿的故事,恢復服事者的...
丁道爾聖經註釋是合乎時代的解經叢書,旨在幫助讀者確實了解聖經的真理,靈活應用聖經的原則。整體架構著力於堅實的神學學術根基上,內容主要分成兩大部分: 1.導論:簡潔、詳盡地介紹作者、寫作日期及時代背景,不但能幫助讀者一窺該卷書的主旨及全貌,也能提供有心鑽研的學者寶貴的資料。 2.註釋:按主題分段,...
在快轉的漩渦中定時向生活喊停,規律地體會心裡的起伏和耶穌的同在,這是跟隨主的操練,也是主所愛的門徒特有的恩典。 鍛鍊情感的心靈重訓 檢視10種信仰病徵 X 開啟4種情感省思 X 培養3類安息節奏 情感,是上帝賜給每個人應對世界的超能力! 別讓未經檢視的感受、回憶和情緒, 破壞了你感知生活、愛人如...
Vol.67 No.2 屬靈勒索:教會中的權柄陷阱 他,資深領袖,明明為教會出錢出力,敬虔愛主。 他,年輕會友,明明對牧者畢恭畢敬,謙卑順服。 但是,為什麼 他們會成為屬靈勒索的當事人? 良善的動機和態度,一旦遇到權力, 為什麼會造成彼此傷害、關係破裂? 讓我們一同正視這個教...
作者博恩壘從現代教會牧養失能者的不足之處談起;接著剖析新、舊約中有關醫治、殘疾的諸多故事,指出受到現代西方醫學觀影響的讀經盲點;他再進一步一層層地挑戰讀者檢神學傳統及固有概念,重新發現:在上帝的國度中,「失能」不是必須修復的缺陷,而是展現人類生命的多樣性。形態功能殊異的肢體,同屬於一個身體——基督的...
在《上帝子民的倫理學》這本瞄準平信徒的申命記註釋中,作者萊特透過其豐富的舊約知識與宣教經驗,嘗試為讀者展現申命記裡種種具革命性與突破性的智慧與洞見。對於置身在二十一世紀,處處面對阻礙申命記精神的偶像,與種族主義、消費主義、成功神學奮戰的教會與信徒來說,本書將幫助我們扭轉思維,重拾出埃及後的自由,設法...
詩篇119篇是聖經中最長的一章,全部有176節,當作者(不可考)撰寫時,平均以八節為一單位,均分為22小篇。作者將許多人視為艱澀難懂且甚難遵行的律法,看為高貴似寶藏,也重複多次對神話語的愛慕與渴望。這一章位於整個新舊約聖經的最中心處,代表著神對信徒最基本的期待,本書將我的攝影作品,與22小篇結合,期...
萬民將見神的榮耀, 世上的國,已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 啟示錄在說什麼?是作者以隱語敘述當代的一些事件,或者是預言將來會發生的事? 它是談到基督第一次來與第二次來之間所發生的事呢?或者是講基督徒經驗中的一些重要原則? 二十一世紀的讀者如何面對這些活物、像馬的蝗蟲、七碗的災禍、天上的戰爭、各...
「教練式領導」在企業管理界已盛行多年,如今,這本專為基督徒領袖所寫的教練式領導技巧,將是門徒訓練、領袖培育的絕佳工具!
對很多基督徒來說,天堂、審判、世界末日、升天、死後生命、地獄、新天新地,都是既熟悉,卻又相當陌生的語言。新約學者賴特,清楚知道這些詞彙給信徒帶來的痛苦,在本書當中,他帶領讀者重新檢視上述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原來,耶穌要門徒期待的,並不是死後上天堂,而是在新天新地的身體復活;「死後生命」並非新約作者所...
這本書希望提供一些實用的步驟,説明傳道人在講道事工上追求、實現和保持平衡。本書預計的讀者是那些固定在一個教會裡長期講道的傳道人,因為這種情況下最容易體現出講道上的不平衡。另外,希望本書的許多內容可以説明那些相對缺少經驗的傳道人,因為他們尚在探索適合自己的講道理論。至於其他人,那些有著豐富講臺經驗或只...
基督徒生活的宗教教育
今天,我們生活的世界日漸世俗化、多元化、片面化。世俗化的人文主義對宗教教育造成極大的影響,這種觀點認為:宗教教學無異於其他知識技能的教學,並且宗教教育的效力僅在於認知上、感性上;各種多元、分歧也成為我們必須認同的價值;我們也習慣把生命分割、對立(如信仰與生活、知識與行為等等),抱殘守缺,追求單向度的成長(不論「知識性」或「非知識性」都一樣)。追求片面性的我們,忽略了「整全性」的重要、也忽略了我們應該是「完整的人」。在這樣的世界之中,基督徒對於宗教教育是否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看法與作法?
《靈命塑造》(The Christian Educator’s Handbook on Spirituality Formation)一書是站在福音派基督徒的立場而建立的基督徒宗教教育手冊,提供基督徒教育者深入而實用的信仰教育方針;其主旨不僅止於傳遞宗教知識,更著重於如何提升信仰者的靈性、轉化內在生命與外在生活。書中邀請基督徒宗教教育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牧者,對不同的主題提出詳盡、具體、而又深入淺出的論述,並在文章之後介紹相關書目;不僅讓基督徒教育者在書中獲得造就與啟發,更提供了後續進深的方向與素材。雖然這些作者各有不同的宗派背景與知識訓練,但他們皆致力於以整全的方式來培育基督徒,關懷他們知識與靈命的成長。因此,全書不單可見諸多屬靈洞見,造就個人,亦可在實際服事中操練應用,造就其他基督徒。
本書不僅內容豐富,同時論述完整、架構嚴明。全書共計為二十五章,論述主題幾乎了涵蓋基督徒生活的各個面相、十分廣泛;內容大致可分為六個部分:一、一到四章論到靈命塑造的內涵,包括靈命塑造的重要性與各種靈命塑造的典範模式。二、五到七章旨在導正錯誤的靈命觀,其中包括了偽裝的基督教靈性觀、毫無喜樂的救恩觀,以及信仰與行為分裂的生活觀等等。三、八到十章說明公開聚會的靈命塑造,內容包括儀式、禮拜、與節期等。四、十一到十八章介紹靈命塑造的方式,包括靈修、教會、讀經、禱告等。五、十九到二十三章是針對不同族群的靈命塑造,包括老、中、青,小組與家庭。六、二十四、二十五章則介紹了靈命塑造的相關資源,包括經典屬靈書籍與各類註釋書。
雖然本書作者眾多、主題看似龐雜,但仍可見共同的論述核心;以下四點是這些作者論述的主軸:首先,學習者的終極改變來自於上帝、而非教師,教師的職責只是提出改變生命的邀請與陪伴。其次,教師的人格會直接影響教學的品質,品格、信仰與教學之間不可分割。第三,不排斥各種正當、有益於基督徒教育的媒介與途徑,如宗教儀式。最後,學習本身具有神聖性,這是一種得以接受上帝更新大能的方式,必須嚴肅、謙卑地面對。
我們活在一個講求「合諧」的世界,但基督徒應當持守的身分、生活的型態、信仰的觀念、靈命的追求,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與世界妥協了?以致於我們教會所教導的內容與團契生活,實際上無異於一般的社團活動與教育訓練,而喪失了原本屬靈的意涵?《靈命塑造》不僅提供我們基督徒宗教教育的實用指導手冊,更提供了我們信仰的試金石,使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我們所信的內容留下多少、又妥協了多少。
【責任編輯郭大維】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