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又長又遠、沒有終點的漫步之旅
一個關於壓迫和傷害的連續體,世界曾經長期無可奈何地遍體創傷但只能顫抖著吞忍存在的真確模樣
對於這麼多來歷各自有別的人,該當要保存的,是怎麼樣的記憶?如何記憶?是關於一些人的愛與抗爭,他們的正直與犧牲,或者關於他們孤獨忍受的虐待、折磨、憂傷,甚至死亡,等等?是肯定他們對於政治理想的追尋、勇氣和無私付出,尊崇他們作為爭取民主、自由、人權的先行者角色,或者哀悼他們的不幸、受難,唏噓於他們的冤錯假案?
讓每個今天都不留遺憾, 讓每個明天更接近那個想望的大人。 ✦ 侯文詠二○二五年全新創作 ✦ ◤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 最終篇 ✦ 實現自己
奧運金牌選手跨界首作 入圍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大獎──2025年斯特雷加獎決選作品 獻給每個渴望成長、追尋自我與勇氣的靈魂 有時,成年人會忘記自己是誰、忘記自己走的路。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恐懼就勇敢,因為恐懼使我們變得更好!
一個人生命中能達到最了不起的成就, 無非就是發現自己,並且勇敢地成為自己。 暢銷超過二十五萬冊! 侯文詠探索生命、夢想與寫作的起點。 ◤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 之一.發現自己
會不會最大的問題, 是我們和自己其實並不熟呢? 如果人生是一道證明題, 你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 ◤侯文詠的成長四部曲◢ 之三.了解自己
你想要和怎樣的自己, 共度餘生? ―――黃山料長達八年的日記――― 最誠實的自我對話,深掘潛意識的祕密 【國外暢銷佳績/得獎紀錄】 ★蟬連三年 誠品「年度暢銷冠軍」 ★總銷量破30萬本 華文暢銷作家
倪匡:「若問君子是誰,答曰:蔡瀾先生也。」 想活得通透、過得有趣,且聽蔡瀾怎麼說。 香港四大才子、老頑童蔡瀾活出江湖的人生哲學! 懂旅遊、懂美食、懂美酒、懂生活,將人生活得任性、活得精彩! ★獨家收錄《開講啦》、《魯豫有約》等熱門節目專訪 ★金庸作序,倪匡作跋,金庸、倪匡、魯豫...
蔡瀾的豁達生活哲學── 想要做什麼事情,就盡量去做吧! 金庸:「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 倪匡:「他以『真』為生命真諦,只求心中真喜歡。」
有很多問題是找不到答案的。 但是生命會讓我們知道, 那些比答案,更重要的事。 暢銷30萬冊全新改版,笑中帶淚的菜鳥醫師奮鬥記! 在《白色巨塔》之前,侯文詠對生命最直接的探問。 ‡ 三十週年紀念版 ‡
★ 收錄「#筆桿接力」散文14篇、詩15首、小說16篇,見證台灣文學的多樣與活力 ★ 長篇專文深度報導+8篇作家專訪,解析這場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學行動 ★ 蘇碩斌〈介入社會是文學的絕對自由〉與張亦絢〈勇敢的理由那麼多〉,兩篇導讀由社會學與文學面切入
★2014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非小說類」 ★2013年中時開卷年度好書「十大中文創作」 推薦理由:對於生命中最黑暗的經歷,陳列終於沒有選擇沉默。通過迂迴的回憶,他以緩慢節奏寫出自己如何走出政治犯的身分。次第寫出被捕到出獄的心路歷程,以及進出政治道路的心影。那是救贖,也是昇華。乾淨如詩的...
「讓我變得特別的是生活, 讓我變得普通的亦是生活。 這些噩耗是我的,這些愛也是我的。」 最具感染力的 年度華文暢銷作家 張西 睽違3年,從未曝光全新散文作品 ★寫給失去,和失去之後的生活 ★張西首次親繪書封,獻給同樣在愛與失去之間反覆的你────
是什麼讓他們甘於懷抱深刻的不安,餘生都揹負著鄉愁, 也要邁向安危難卜的未知旅程? 而又是什麼讓人寧願如此,也要頭也不回地奔逃和遠離?
紀念、記憶或緬懷,不只是思念而已,更也是讓人面對自己,並且思索。不是不願意走出過去,而是為了未來一個可以公共參與和實踐的更好社會。──陳列
穿行於景美與綠島兩處白色恐怖紀念園區,他艱難而遠迢的回溯。自生命被迫暫停的那個永遠的一天開始,空間的樣貌疊合時間的層縫,氣味、聲音、溫度、光線等紛雜的體感,以及被迫壓抑的個人與集體的心緒,如影隨形。從肢解的過去拾撿散置的蒙塵的殘骸,注視與觸撫,那些心志的殘骸,肉身的殘骸,權力的殘骸,遺忘的殘骸,時間的殘骸……。
倖存下來的人勉力克服噪擾,並向前盼望,試圖找到關於個人遭遇和時代過程的一些解釋,捕捉那些不時來到心中的暗影與或有的光,記述那些有關人的反抗、志氣、自由、尊嚴之類的東西。
書衣裝幀概念:象徵生機與希望的藤蔓,雖然被白色圍籬困住,但終會有出口,自由意志得以無限延伸。(美術設計/楊啟巽)
巨大的容恕──被禁錮的自由人,不被壞毀的生命意志,行過地獄之路的心靈歷程
一種重新認識白色恐怖歷史與遺址空間的態度與路徑──歷史就在旁邊,傷痛就在旁邊,黑暗就在旁邊,這些沒有過去,未來的孩子不應該再去背負這些沉重而荒寒的東西。只應該慢慢內化成或許將會願意尊重的記憶。
陳列
本名陳瑞麟,一九四六年生於嘉義農村。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國中教師二年,後因政治事件繫獄四年八個月。出獄後,以〈無怨〉獲第三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獎首獎,隔年再以〈地上歲月〉獲第四屆散文獎首獎。一九九一年以《永遠的山》獲第十四屆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成為自然書寫的經典作品之一。在參與政治活動約十年之後,回歸文學專事寫作。二○一四年獲頒第一屆聯合報文學大獎。目前定居花蓮。著有《地上歲月》、《永遠的山》、《人間‧印象》、《躊躇之歌》。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