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不是因為崇禎,甚至也不是因為女真,
而是氣候變遷導致的物價崩潰!
相似的災難,是否正在21世紀重演?
漢學大師卜正民,繼《維梅爾的帽子》後最具野心的嘗試
結合歷史、經濟與環境領域,大膽挑戰國家興衰的傳統解釋
影響深遠、跨時代的大歷史啟蒙 一代歷史學者黃仁宇經典之作 萬曆十五年,西元1587年,一個無關緊要的年分, 卻呈現帝國走向喪敗的癥結,也是黃仁宇旋風的起點。
有人評價張思之,說他的個人經歷就是中國律師的榮辱史,也是中國法治的興衰史。一場一場的官司在他的生命旅途中發生,又消失。這是他的樂,也是他的苦。《行者思之》是中國知名律師張思之以親身經歷,詳細回憶了當代中國以下最敏感最重要的案件:林彪江青兩案、王軍濤案:我大哭一場;鮑彤案:「幸無虧所守」;魏京生案:「...
蒙古西征建立了四大汗國,有三個最終同化成穆斯林。所向披靡的游牧民族,為什麼成了真主的信徒? 第一本跳脫漢文與西方中心,以「伊斯蘭視野」重新書寫的蒙古帝國史。 波斯文獻 × 阿拉伯史料 × 穆斯林觀點 = 理解近代世界史全貌的必讀之作!
本書是作者《這才是真實的中國史》之續篇,這次作者把主角改為滿洲人,把歷史舞台聚焦在滿洲(東北),把東北近代史上相關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一一揭示,告訴我們中國的歷史無法扭曲、掩藏這塊土地上的人和事,可說是,沒有滿洲就沒有今日的中國。
曹操、孫權、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 有過煩惱,有過掙扎,甚至對人生感到迷惘, 我們遇到的難關,這些三國人物都遇過, 無論歷史如何演變,人生好難千古不變!
門閥,是「家族主義」加「實力主義」加「體面主義」的綜合體 這個帝制史上全新的權力模型,究竟如何誕生? 「門」者,院門,只有巨室大族才有廣闊的庭院與高大的院門。 「閥」者,柱子,用來記錄家族歷代的功勳。
從網路購物開始,中國邁向幸福感的高度監控之路 本書從中國發展到極致的各種網路購物方式談起,具體說明了資訊及通訊科技帶來的重大改變,以及中國社會環境推波助瀾所造就的萬能手機軟體、新的金融信用、社會信用體系等等,還有數量龐大的監視器與人臉辨識軟體、社群媒體言論管控,對整個中國社會造成的根本影響。
川普(Donald J. Trump):這是我了解中共最重要的一本書! 《經濟學人》《金融時報》2010年選書 馬利德大膽揭露中共不可說的祕密,本書被中國列為禁書。 胡錦濤、溫家寶,絕對不敢推薦!
一封反清逆書,掀起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 一部曠世奇書,顛倒兩代皇帝的臣民子孫 ◆雍正何以將造謠逆賊曾靜帶至宮中坐享榮華,甚至與皇帝聯名出書? ◆乾隆為何違逆父命誅殺曾靜,甚至禁燬雍正頒行的《大義覺迷錄》? ◆一樁曲折離奇的文字獄案,如何捲起滿清皇室與臣民間的重重波瀾? 恪守史料,布局...
黃仁宇重磅著作《中國大歷史》,全新直排校訂,暢銷10萬本新版! 黃仁宇:我寫的歷史是從技術的角度看歷史,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 這並不是說道德不重要,而是新社會的道德要靠社會的結構而決定其內涵。
重現歷史上看不到的現場,披露新聞報導最深刻的功力。 上百位傑出記者口述,一窺中國近八十年歷史性時刻的幕後故事。 艾美獎、CNN傑出獎、杜邦獎、皮博迪獎得主齊邁可重磅力作 尹麗喬、沈伯洋、汪浩、辛翠玲、張潔平、黃兆年、黃奎博、楊念祖、蘇貞昌——聯合推薦(按姓名筆畫數排序)
科考及第,籌錢上任,聘僱幕僚,交接盤點,龍蛇混雜,撈錢鬥法,官場周旋、宦海浮沉…… ★一本寫給天下讀書人的「仕途啟示錄」★ 寒窗苦讀十年,終於考中科舉踏進仕途,但你可知道你將要面對什麼? 最真實、最直接也最深入的古代官場史料與祕聞,從小細節讀出大歷史,了解中國古代史罕為人知的另一面 ...
★塞繆爾.約翰遜獎得主、當代中國史學巨擘、人民三部曲作者力作★ 揭破從毛澤東去世到習近平上台,中國經濟發展神話的謊言 中國經濟奇蹟下的真實情況,是國富民窮、嚴重貧富不均; 經濟改革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政治壟斷、擊敗民主國家!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 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通鑑(1):戰國時代 《資治通鑑》起於紀元前九○年代的前四○三年,止於紀元後十世紀五○年代的九五九年,共記載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蹟。 在本(前五)世紀中,只有三年篇幅,但卻發生晉國被趙、魏、韓三大家族瓜分的大事。司馬光先生認為那是一個巨變,《資治通鑑》即從該年開始。
中國在世界史上的優越地位,係由其巨大歷史實力與高度文明蓄積而得。中國歷史最早的活動舞台主要在黃河流域;傲視人類史的黃河文明,如何由住居此地域的祖先自力與獨立的創造,黃河文明如何形成最早的中國世界,如何向單一的民族、單一的大領土國家統合,並鑄定二千年強大中央集權制的漢族中國原型,乃是本書敘述主線。
1644年,明帝國在歷經近三百年的穩定與繁榮後滅亡了。後世許多歷史學家將明朝衰亡歸咎於崇禎能力不足或外患滿人入侵,但實情則更為複雜與意想不到。藉由對明代經濟與社會民生的紮實研究,本書對中國歷史提出了一項全新觀點,探討全球氣候變遷如何導致明朝終結。
十七世紀中期見證了小冰河期最致命階段,氣溫與雨量驟降,全球經濟陷入崩潰。著名漢學家卜正民根據糧食價格的歷史資料,細緻描繪出大明王朝最後的輝煌與動盪。他探討全球貿易網路逐漸增加的中國白銀進口量,如何影響了明代物價與明帝國的政策,也刻劃了平民老百姓在糧食短缺與饑荒中掙扎的日常生活。直到1640年代初,明朝政府才發現自己陷入一場結合酷寒與乾旱的致命災難,所有避禍與改革嘗試都徒勞無功,物價與政權於是連帶崩潰瓦解。
透過地方志、民間紀錄與外國傳教士所留下來的文獻,本書重現了國家從繁榮滑向災難的關鍵時刻,揭示市場機制、帝國控制與氣候因素之間如何互相作用,以及身處其中的市井小民在龐大物價壓力下的歷史經驗。
作者簡介
卜正民(Timothy Brook)
享譽世界漢學界的史學大家,全球史先驅。師從孔飛力教授,現為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著名代表作包括《維梅爾的帽子》與《忽必烈的獵豹》等書,並主編一套六卷的《哈佛中國史》。
譯者簡介
馮奕達
專職譯者,長照貓貓中,色弱,會打鍵盤跟彈吉他。政大歷史系世界史組碩士,譯有《她的世界史》、《甜蜜的世仇》、《殖民之後?》、《忽必烈的獵豹》等N本書。N為有理數。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洪紹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洪廣冀|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各方推薦
朱和之|作家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葛兆光|上海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各界好評
「在這部作品中,卜正民拾綴大量珍罕史料,描摹整個明代以至清初的糧價變化,為『明代實亡於小冰河期災荒』的氣候史觀點提供了強力佐證。值得注意的是,他所引用的並非冰冷的官方例行報告,很多是地方誌與文人筆記中對異常狀態的記錄與慨嘆,刻畫著前人鮮活的思緒與感受痕跡。此外,卜正民一貫跳脫歐洲中心思維而以全球史角度立論,提供我們重要的切入角度,尤其在今年台灣熱切回顧與思索『一六二四』歷史意義的當下,別具啟發性。」──朱和之,作家
「十七世紀的小冰期所帶來的全球危機,卜正民不是第一個提到的,卻是第一個將晚明的環境、物價、民眾日常及政權寫得最詳盡及最精彩的。這本書重新改寫了我們對明朝終結的認識。」──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
「為什麼像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充沛農業勞動力的地方,且政府糧食存量充足、市場運作良好,最終卻還是出現明朝滅亡的大規模災難呢?在極端氣候的脈絡底下,災荒時期糧價變化的規模和速度,為我們提供了一項意想不到的解答。」──洪紹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外觀上是經濟史,實際內容卻廣泛涉及不同層面。如果閱讀此書而不執著於計較數字,把眼光放到這些數字衍生的社會關係、社會問題、政府行政及官民關係等種種面向上,讀起來就像是在窺看明朝人的生活日常,變得很有趣。」──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本書宛若一塊小而美的寶石,提醒了我們一項重要的事實:若不考慮長期氣候變遷的影響,就無法全面理解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這對一本小書來說,可說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芮納.米德,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
「卜正民以新穎手法結合了物價史及氣候史,文筆生動,論證縝密,不僅適合研究明代的歷史學者關注,那些關注社會如何應對生存危機的讀者也可以一讀。本書以明史為中心,搭配上無遠弗屆的學術想像力,構成一部令人信服且能為當代共鳴的全球史。」──柯律格,英國漢學家暨藝術史家
「卜正民深入明代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研究日常如何受物價史影響。本書的結論再清楚及嚴謹不過:小冰河時期寒冷與乾旱的程度,超出當時明朝的承受及應對能力,最終導致政權傾覆。」──J.R.麥克尼爾,美國環境史家
「如今,所有關於明朝滅亡的歷史都必須納入氣候變遷的因素,而所有全球史學者都能從中國的歷史經驗中學到教訓。」──韓嵩(Marta E. Hanson),德國普朗克科學史研究所學人
「最上乘的歷史著作,詳盡、深刻、多種觀點並陳,同時又用引人入勝的方式娓娓道來。卜正民示範了如何在寫作時與史料緊密結合,以全球史的角度來分析地方史。」──薛鳳(Dagmar Schäfer),德國漢學家、科學史家
「明朝衰亡的故事是否有意影射今日世界面臨的危機?卜正民沒有明講,但從他書中使用『氣候變遷』及『人類世』等當代詞彙,可見他知道讀者會這麼想。本書提供了一個數據研究的範例,說明複雜社會如何回應劇烈的氣候變遷,也使我們明白今日的挑戰並非沒有先例。」──《亞洲書評》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