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上)(下)
0 篇書評

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上)(下)

1 人評分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2.9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0211696
  • 字數: 487,181
紙本書定價:NT$ 800
電子書定價:NT$ 800
電子書售價:NT$ 632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購買領書額度

如果《陳世驤文存》讓你重新認識中國古典詩歌的抒情詮釋;如果你曾經錯過了高友工的精闢演說所吹起的「高友工旋風」;如果你喜愛這一片學術天地的開闊, 邀請您來閱讀——《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陳世驤、高友工、鄭毓瑜、蕭馳、柯慶明、張淑香、顏崑陽、龔鵬程、蔡英俊、呂正惠,十位中國文學學者的論文選集,參與後續的思維。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449

    就算不想成為那樣的大人 也不能不懂的暗黑遊戲規則 看穿《金瓶梅》背後的權力交換 金錢 #人脈 #虛榮 #慾望 #政治 † 十五週年經典版 †

  • 電子書: NT$ 300

    精選二十四篇經典古文, 從寫作觀點解析文言文的讀法, 搭建古典文學和現代散文之間的橋樑。 《古文觀止化讀》是一本實用又充滿智慧的好書。讓我們得以領略古文之美。——凌性傑(作家)

  • 出版日期:2015-01-05
    電子書: NT$ 0

    《三國演義》一書描寫三國時代戰爭英雄的風雲際會與鬥爭,作者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羅貫中根據長期以來累積的三國故事,並依據晉朝陳壽的正史《三國志》以及裴松之的注,加上自己的所學以及對生活的體驗,將有關三國的故事加以整理編撰而成。

  • 出版日期:2015-01-06
    電子書: NT$ 0

    紅樓夢原稱《石頭記》,是中國古典長篇章回小說,四大名著中唯一成書於清朝中葉者,全書共一百二十回,一般認為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作,後四十回由高鶚所補。《紅樓夢》被評為中國最具文學成就的古典小說及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一般認為曹雪芹在寫作時,將其家族的命運投射在《紅樓夢》,此書最為人所熟知的情節屬賈寶玉……

  • 電子書: NT$ 330

    【中國古典小說 09】 ★《水滸傳》乃明朝四大奇書之一,俠義小說無出其右! ★《水滸傳》書中主要人物有一百多人,人物個性卻十分生動活潑,每一個人物皆有其不同特性。 ★《水滸傳》是經由說本的累疊演化與增飾,進而成為古典小說中一部龐大而又複雜的鉅作! ★《水滸傳》全書以忠義精神貫通全文,眾好漢亦...

  • 電子書: NT$ 1144

    《三國演義》取材於真實的歷史,它以戰爭為主線,描寫了從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直至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晉統一期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重點展現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激烈鬥爭。小說大致可以劃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

  • 電子書: NT$ 300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張九齡…… 壯盛、明亮的歷史時刻,大唐最有魅力的詩人紛紛登場—— 遍覽盛唐詩人的多樣風采── 開元年間,唐朝國力強盛,詩壇人才輩出。杜甫寫下〈望嶽〉展現青年壯志;李白在嵩山酒局作〈將進酒〉,盡顯豪邁;王維遇人生轉捩點,獲張九齡推薦為官;岑參刻苦攻讀,高適...

  • 出版日期:2015-01-05
    電子書: NT$ 0

    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玄奘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主角孫悟空、唐三藏、豬八戒、沙悟淨等角色個性塑造鮮明,廣為人知。《西遊記》成書于於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

  • 出版日期:2021-06-24
    電子書: NT$ 315

    四大奇書之首《金瓶梅》 描寫人物的細膩,敘事抒情的曲折周到,遣辭造句的流利通暢前所未見 堪稱集淫靡豔情和寫實諷諭於一身的經典之作

  • 出版日期:2015-01-05
    電子書: NT$ 0

    《聊齋誌異》總共集合了四百三十一個短篇小說、寓言、故事和異聞,多談狐、仙、鬼、妖,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二十歲左右開始創作,四十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修改和增補。書中絕大多數則是記述當時民間和下層文士中間的故事傳說。

  • 電子書: NT$ 279

    北大才子邵鑫火爆全網的古文精講課程, 文中的古人彷彿都活了過來,像在看24場精采的歷史大劇 原來,古文的含金量這麼高! ★ 北大才子精講古文,逼真復原當時的歷史場景、思維算計與說服策略 ★ 精選24篇古文,以「思維、應變、說話、文章」四個範疇分類闡述 ★ 逐段分析,從字數精練的古文,提...

  • 電子書: NT$ 483

    當你擁有日行千里的騶吾當坐騎時,最想去哪裡? 如果看見美麗的鮫人獨自落淚,你會怎麼安慰她?

  • 電子書: NT$ 483

    \上市至今狂銷10萬冊,當當圖書5星好評,讀者讚嘆推薦!/ 跟著大禹治水的旋龜、用作秦皇陵長明燈燃料的人魚、 引來火災的畢方鳥、擅長蠱惑人心的九尾狐── 知名水墨藝術家沈鑫歷時數年精心繪製,華麗重現《山海經》中的上古奇境!

  • 電子書: NT$ 343

    東方奇幻世界的曠世鉅著 神州最悠遠瑰麗的想像畫卷

  • 電子書: NT$ 540

    流轉三千年時光,與最美的文字相遇! 一本結合中國文學中至美與純粹等元素而成的詩篇總集, 對於美的感受、體悟與理解,就從讀《詩》開始。

  • 詳細資訊

    如果《陳世驤文存》讓你重新認識中國古典詩歌的抒情詮釋;如果你曾經錯過了高友工的精闢演說所吹起的「高友工旋風」;如果你喜愛這一片學術天地的開闊, 邀請您來閱讀——《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陳世驤、高友工、鄭毓瑜、蕭馳、柯慶明、張淑香、顏崑陽、龔鵬程、蔡英俊、呂正惠,十位中國文學學者的論文選集,參與後續的思維。

    本書承陳世驤、高友工的學術思路而來,自中國思想文化的大歷史脈絡或比較文化的背景,去對以抒情詩為主體的中國文學藝術傳統進行的具理論意義的探討。本書編者以此標準,每位作者入選兩篇,意圖概括這個已綿延近四十年的學術探索的主要視野,將此一學術型態的視野劃為八個方面。

    原論篇的思想文化淵源部分以陳世驤的〈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開篇,該文自古文字學去追溯作為詩三百「機樞」的「興」所暗藏的歷史民俗信息,以此詮釋抒情傳統的一些特質。鄭毓瑜的〈從病體到個體——「體氣」與早期抒情說〉和〈身體時氣與漢魏抒情詩——漢魏文學與《楚辭》、〈月令〉的關係〉,則分别自中國傳統思想的身體觀和氣論、互應論去探討抒情傳統的淵源。  

    語文問題是作為抒情傳統主體的抒情詩的另一本原問題。蔡英俊的〈「詩」與「藝」:中西詩學議題析論〉,以西方詩學為對照以發現中國詩學關於詩之觀念的獨特性,指出中國傳統強調語言對於情感或心境的直接揭露。龔鵬程的〈說「文」解「字」——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結構〉,跨越文學去探討中國文化的「主文」傳統。

    第三輯是抒情傳統文本之原的討論,堪為此一學術型態的一個特色,卻也可能最具爭議。高友工的〈《古詩十九首》與自省美典〉一文第一次譯成中文,他將《古詩十九首》界定為中國詩歌自公共表演轉向「內化」、「內省」的里程碑,是抒情傳統的真正開始。柯慶明的〈從「現實反應」到「抒情表現」——略論《古詩十九首》與中國詩歌的發展〉則提供了另一種詮釋。該文將「抒情表現」作為「現實反應」的對峙,進而提出消解惱人的「現實」性。

    本論篇分三輯討論抒情傳統展開後的自我、時間和形式三個主要問題。張淑香的〈抒情自我的原型——屈原與〈離騷〉〉和陳世驤的〈論時:屈賦發微〉分別討論自我和時間,卻皆追溯至屈原。蔡英俊的〈「抒情自我」的發現與情景要素的確立〉,從魏晉以後知識分子的生活型態與思維方式等方面,追溯了抒情自我如何擺落兩漢的「社會羣體共同意志」之拘限。呂正惠〈「内斂」的生命形態與「孤絕」的生命境界——從古典詩詞看傳統文士的内心世界〉,著意探討中國詩歌中抒情自我的一個特徵,是一個自「靜態人生觀」的自我觀照。

    特定時觀是抒情文類形成的另一要素。陳世驤的〈論時:屈賦發微〉提出屈原以〈離騷〉和〈天問〉「始創了詩的時間」。蕭馳的〈論阮籍《詠懷》對抒情傳統時觀之再造〉以阮籍為屈原之後,再一次深刻地創造了「詩的時間」的詩人。

    「抒情傳統與文學形式」一輯所選的兩篇文章,呂正惠的〈中國文學形式與抒情傳統——從比較的觀點看中國文學〉力圖純粹從文類研究的立場來探討中國每一種詩體所表現的特殊內涵。柯慶明的〈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一些類型的探討〉在「言志詩」、「神韻詩」、「格律詩」和「格調詩」四個範疇下討論中國古典詩的美學性格。

    廣論篇的「抒情傳統的跨文類版圖」,高友工的〈中國抒情美學〉一開始即表示中國美學傳統儘管有其文類的多樣性和詮釋中的種種爭議,卻揭示出某些恆常不變的特徵,本人謂之抒情美學。蕭馳的〈從才子佳人到《紅樓夢》:文人小說與抒情傳統的一段情結〉則是基於對清代才子佳人小說和《紅樓夢》的比較分析,追尋抒情詩傳統在文人小說中的播散以及被哀輓和反諷。

    「抒情理論的建構與再構」一輯,龔鹏程的〈從呂氏春秋到文心雕龍——自然氣感與抒情自我〉,追溯了展開在《文心雕龍》和《詩品》的抒情傳統與漢代思想文本的三方面聯繫。張淑香的〈抒情傳統的本體意識——從理論的「演出」解讀〈蘭亭集序〉〉,從思辨中西文化的差異提出中國抒情傳統是源自本身文化中一種強固的集體共同存在的感通意識。

    顏崑陽的〈從反思中國文學「抒情傳統」之建構以論「詩美典」多面向變遷與叢聚狀結構〉,該文是對此學術思潮之一次嚴肅總結、反思和批判。

     


    編者簡介

    柯慶明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曾任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副院長、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出版中心主任,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協同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訪問研究員,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招聘教授,《現代文學》雜誌主編,《文學評論》雜誌編輯委員兼執行編輯。現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暨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一些文學觀點及其考察》、《萌芽的觸鬚》、《分析與同情---中國古典文學的批評與其理論》、《境界的再生》、《境界的探求》、《文學美綜論》、《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中國文學的美感》、《臺灣現代文學的視野》等文學評論專書,以及詩集《清唱》、散文集《出發》、《靜思手札》、《省思札記》、《昔往的輝光》。

     

    蕭馳

    曾在中國大陸研修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獲碩士學位。1987年負笈北美,先後在印第安那大學和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攻讀中西比較文學,1993年獲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入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任教,歷任講師、高級講師、副教授。研究中國古典詩學凡三十年,主要著作有《中國抒情傳統》(1999),The Chinese Garden as Lyric Enclave: A Generic Study of The Story of the Stone (2001),  以及探討中國詩學與思想史關聯的三部著作:《抒情傳統與中國思想:王夫之詩學發微》(2003),《佛法與詩境》(2005),《玄智與詩興》(即出)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96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