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錢德勒於1940年推出的私家偵探馬羅系列第二部,
集浪漫、感傷、絕美、驚悚和死亡的愛情推理長篇作。
雷蒙.錢德勒1939年撼動歐美推理小說界之冷硬派成名作──偵探馬羅系列首部長篇。 推理史上第一男作家&第一男偵探 1995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MWA)票選推理小說一百五十年來的Top100, 雷蒙.錢德勒名列男作家榜首,菲力普.馬羅名列男偵探第一。
「幽魂映出觀者的心,可怕的是活在這世上的人。」 日本國民作家——宮部美幸 結合推理、美食、鬼怪元素, 最「美味」的時代奇幻長篇! 十二歲的少女阿鈴重病不起,床邊冒出一個小女孩對她扮鬼臉! 原來小女孩不是人, 而父母新開的料理鋪竟有五個無法升天的幽靈…… ★經典回歸版特色 ...
❊本書無收錄《柯南‧道爾的一生》內容,購買時請多加留意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偵探搭檔,當代英倫風全新典藏版! 福爾摩斯全集全新改版內容: ◎全新設計!重新打造最富質感、獨一無二的全新面貌,更值得珍藏 ◎全面修訂!全文重新修訂,內容更加完整、嚴謹 橫跨百年時空,風靡全球數十億閱讀人口, 歷久不衰的...
★德國2014年度暢銷總冠軍,熱銷60萬本! ★USA TODAY暢銷書TOP 1 ★美國亞馬遜直逼五星評價 ★全球售出29國版權 ★福斯2000即將開拍電影
90年代華文同志文學經典 這本書,紀念了那個「同志」還是禁忌、還不可大聲言說的時代,其中的混亂、不安、悲傷與努力。 即使她是個女人 但她可以深深進入我的最內裡 達到任何男人都無法觸及的深度
同女文學第一人!禁書爭議掀起英美兩國法庭風暴! 愛是禮物,還是刑罰? 既是極致的狂喜,亦是無盡的悲傷。 在愛情這個美好又醜陋的地方,她和她是否註定無法如願以償? 橫跨八十五年,從寂寞的深井發出對愛永不止息的吶喊與詰問。
《地下室手記》是認識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關鍵之作。他似乎透過小說告訴我們當時最缺乏而卻是世上最可貴的東西──個性,又彷彿藉由小說主角的任性來諷刺失控的個性導致規範崩潰、社會瓦解,並提出一連串刻薄的質疑圍繞在這些看似矛盾的議題上,來拷問讀者……
一宗酒館黑人經理謀殺案、一張紅髮歌舞女郎的照片、一起離奇的珠寶搶案……
正在替客戶尋找失聯丈夫的馬羅探長,又意外地捲入一樁古怪的凶殺案,
馬羅帶著一貫的冷嘲熱諷及莫名的堅持,掌握著若有似無的線索,
案情隨著他的抽絲剝繭,逐漸逼近真相,
然而,越接近真相,馬羅也開始面臨死亡的威脅……
「她八年前出賣了他,他似乎也知道,但他不會傷害她。他太愛她了。是的,我認為她計畫好除掉任何構成威脅的人,因為她想要守護的東西太多了……」──by 馬羅
「錢德勒把雨果所揭示那種美女與野獸、一看就令人不祥甚或絕望、大概只能單向純犧牲奉獻的太戲劇化愛情,重寫成我稱之為『感情永遠不會等值』的現實悲劇。七呎莽漢巨鹿馬洛(鐘樓怪人)當然無怨無悔,而已搖身變為上流貴婦的歌舞女郎薇瑪(吉卜賽姑娘)也非全然無情,但生存對她太困難了,而且她早已步上不顧一切護衛自己低賤出身祕密的無法回頭之路……」──唐諾(2023)
作者簡介
雷蒙·錢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 1888年-1959年)
1888年7月23日出生於美國芝加哥,1908年至1912年期間,以自由記者的身分為《西敏公報》(Westminster Gazette)和《學院報》(Academy)撰寫詩歌、文章及評介,也在《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擔任記者,1924年2月6日,與西西·帕斯卡結婚(原名為珀爾·優吉尼婭·赫爾波特)。1939年,錢德勒僅用三個月的時間就寫出他的第一部小說《大眠》(The Big Sleep),為讀者引入了菲力普·馬羅這個角色。接著,又相繼出版了三部以這位多情的硬漢私家偵探為主角的小說:《再見,吾愛》(Farewell, My Lovely, 1940)、《高窗》(The High Window, 1942)、《湖中女子》(The Lady in the Lake, 1943)。同一時期,他還撰寫了多部劇本,顯著的如《雙重賠償》(Double Indemntiy, 1944)、《藍色大麗花》(Blue Dahlia, 1946)和《火車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隨後幾年裡,他創作了三部最終的馬羅小說:《小妹》(The Little Sister, 1949)、《漫長的告別》(The Long Goodbye, 1954)和《重播》(Playback, 1958)。
雷蒙·錢德勒於1959年3月26日在加利福尼亞的拉霍亞去世,一些未發表論文和筆記作品在他去世後陸續出版,其中以《雷蒙·錢德勒談話》(Raymond Chandler Speaking, 1962)、《雨中殺手》(Killer in the Rain, 1964)、《馬羅之前的錢德勒》(Chandler Before Marlowe, 1973)和《雷蒙·錢德勒信件選集》(Selected Letters of Raymond Chandler, 1981)最為著名。
譯者簡介
卞莉
曾旅居新加坡多年,有幸因工作之故行走世界各地,後更有幸透過翻譯走近書籍這意義最豐饒的生長之地。現為自由譯者。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