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史上最安全時代,為何恐懼感更無孔不入?
★英國《衛報》強力推薦★
挪威當代哲學家史文德森對抗巨大而無形威脅的自由之作
我們的恐懼,是奢侈的副產品——
一輛失速列車迎面而來, 眼看就要撞上軌道上來不及逃離的五個人。 你站在天橋上目睹一切,身旁站著一個胖子, 如果把他推下去,就能擋下列車, 拯救五條無辜性命。 一或五? 你該如何選擇?
數學,不是你以為的那種「數學」! 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邏輯推理,很可能是錯的。 以各種反直覺的荒謬故事, 探討邏輯謬誤、偏見和悖論的搞笑之書!
奧運金牌選手跨界首作 入圍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大獎──2025年斯特雷加獎決選作品 獻給每個渴望成長、追尋自我與勇氣的靈魂 有時,成年人會忘記自己是誰、忘記自己走的路。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恐懼就勇敢,因為恐懼使我們變得更好!
《茶金》《八尺門的辯護人》竟有這麼多種語言…… 《非常律師禹英禑》裡為什麼有些人聽得懂「沒說出來的話」? 有些人不擅長「讀空氣」? 從熱播影劇到經典老片,原來都跟語言學有關係!? 用18個日常的語言學課題 看70部海內外影劇作品與社會時事 跟著語言學家邊追劇邊認識 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
《易經》看似複雜,其實只教我們一件事: 面對人生無可避免的起伏變化,如何從自己身上找到力量? 一本幫助我們化解內在偏執,轉念面對外在挑戰的《易經》使用手冊
識破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理性並非本能,理智需要鍛鍊 《反智》蒐羅了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和陰謀論, 以當今社會的著名事件和近代歷史的精采故事為例, 告訴我們如何識破種種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以及如何建立分析性思考的能力。
所謂黑天鵝,是指看似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它具三大特性:不可預測性;衝擊力強大;以及,一旦發生之後,我們會編造出某種解釋,使它看起來不如實際上那麼隨機,而且更易於預測。 Google的驚人成就就是一個黑天鵝事件;九一一也是。作者認為黑天鵝潛藏在幾乎每一件事的背後——從宗教之興起,到我們個人生活中...
如果有來生,只會在雲端上發生! 臉書上死人即將多過活人?AI可以用來與過逝親友對話? 這不是科幻情節,而是現正進行中的全球現象! 該刪除網路上的往生者嗎?死人的資料可否盈利?誰應該擁有數位遺物? 當「音容宛在」不再是形容詞,人類社會就有義務做出回應 ────在亡魂塞爆伺服器之前 瑞典思想家Carl ...
影響西方文化兩千年的傳世經典,最完整台灣新譯 一代賢帝的立身處世之道 欲成大器者必讀之書
《哲學的40堂公開課》以五十幾位重要的思想家為軸,一步步探索人類思考的軌跡,在影響西方文明的偉大心靈中漫遊。 繼《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之後 耶魯大學再度隆重推出剖析西方思潮著作 專門為你精心打造的40堂公開課 對富人課重稅,這樣真的是公平嗎? 我們看見的世界可能像《駭客任務》裡一樣,全都是假...
★本書系統化地介紹《易經》六十四卦的內涵與應用,極具實用價值。 ★用現代語言談古老智慧,淺顯易懂的論述,讓人人皆可體悟《易經》的內涵!
作者試圖為這價值混亂的當代生活開出解方,處理人類受苦的問題。受苦來自一己的局限及不完美,也來自外界社會的嚴苛和評斷。然而,這一切並不是毫無意義。事實是,人類並不會因為完美而感到幸福。 「除非看到自己正在進步,否則我們不會快樂。」
(原書名: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 國學大師傅佩榮最完整、最深入淺出的《易經》課, 培養你自行占卜解卦的能力, 讓你看懂天道的啟示,解人間一切提問。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reurl.cc/mEZgl
★入選歐巴馬2024夏季必讀書單! ★榮獲《經濟學人》、《紐約客》2022最佳書籍! ★亞馬遜4.5星,超過1,000則評分 ★Goodreads 4.1星,超過5,000則評分 ★海外授權11國,《紐約時報》將本書形容為「里程碑」。 「一本里程碑式的書籍,今年最重要的書...
✦✦✦✦大多數的不正常,其實都挺正常的✦✦✦✦ 社交恐懼症、拖延症、情緒失調、憂鬱、恐慌症……, 不必焦慮那個不易被接納的心裡角落, 一邊躺平一邊努力,真心接納有點怪的自己。 成長是發現自我的過程,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思潮的重要指標 《正義》哈佛教授桑德爾 睽違八年重磅新作 用思辨回應撕裂的世界,當前我們最需要的一本書 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的社會,真的實現了平等與正義嗎? 桑德爾高聲疾呼: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成功」的價值。 直視當代社會最重大的課題與挑戰,...
桑德爾:思考「正義」,才能促使我們思考最好的生活方式。 ★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當代思潮的重要指標 ★引燃全球公共辯論火苗,跨世代熱烈品讀經典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一門課 ★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向公眾播放的大學課程 博大精深、文筆流暢且深富人文關懷,這是能夠真正改變人的讀...
「所有失蹤的人,都會在某天回來。一定要這樣相信。」 韓麗珠睽違八年最新長篇 一座空城,兩場運動,三條裸命 銘刻那些眼不能見的殘酷,獻祭所有被折墮的靈魂
「我們應當懼怕恐懼,它損害我們生命中太多真正重要的事物了。」
監視器。機場安檢。鐵柵窗戶。我們每天都看得到社會中各種表現出恐懼的具體形式,新聞報導中最新的家庭危險或提高的恐怖威脅級別,不斷激起我們「厄運即將到來」的感覺……
☆超越社會恐懼、看清楚真實風險、樂觀相信未來的希望之書☆
恐懼是種強大的情感。挪威當代哲學家史文德森先從神經生物學出發,分析恐懼如何支配我們「戰或逃」的本能,而後探討恐懼在娛樂形式中的矛盾性,如恐怖電影、極限運動。接著研究恐懼文化、大眾媒體的渲染,如何高度侵蝕人際間的信任而形成「風險社會」。最後再轉向政治和社會領域,提出恐懼在馬基維利和霍布斯哲學、恐怖主義戰爭中扮演的角色,一步一步深入思考:
○1 為何我們既追求刺激又迴避恐懼?
○2 恐懼文化來自本能還是政治媒體?
○3 焦慮與恐懼的相似相異之處為何?
○4 風險意識是一種流行或真實需要?
令人懼怕的事物始終都在,它提醒了我們生活的意義。但本書最後叩問:當恐懼持續不斷、成了操弄手段與社會氛圍,侵害了身而為人最重要的自由,我們能否從中逃脫出來,又如何以希望取代恐懼——
▍在混亂世代藉哲學思考日常,重新對焦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挪威當代知名哲學家拉斯.史文德森,擅長以輕鬆淺白的語言,透過哲學持續不斷研究現今社會的日常議題,譬如無聊、孤獨、謊言、恐懼、自由、邪惡等,挖掘人性中最深沉情感的正反兩面,並試圖在這些灰暗的情感光譜中找到其獨特的光亮。也讓我們在資訊嘈雜的現世,學會用理性探求本質,重新檢視各個普世共通的心理情狀,從而構築出適合自己的思維,堅韌心智、活得更加自在。
本書特色
*跨領域分析結合哲學論述,全面釐清恐懼此一情感從何而來,並以流行文化下的電影、戲劇、文學為例,探討恐懼所引起的各種具體形貌。
*深入批判當今恐懼文化,關於其造就的矛盾性、政治手段和社會現象,如何對個人產生影響。
*予以讀者重新審視自我處境的思考根基,進而活得更加自由、富安全感、懷抱希望。
作者簡介
拉斯.史文德森(Lars Svendsen, 1970- )
挪威哲學家,卑爾根大學(University of Bergen)哲學系教授,曾任挪威最具影響力的智庫之一奇維塔(Civita)計畫主持人、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哲學系的研究員、《晚郵報》(Aftenposten)專欄作家,以及挪威廣播公司第一台(NRK1)談話節目「Store studio」固定來賓。他的寫作風格獨特,擅長以簡明直白的方式探討當代國際難解的日常議題,挖掘人性最深沉情感的正反兩面,並試圖在這些灰暗的情感光譜中找到其獨特的光亮。史文德森獲獎無數,包括漢諾威哲學研究院(Hannover Research Institute for Philosophy;FIPH)頒發的最佳哲學圖書獎(The Philosophical Book Prize)、獻給傑出研究傳播的梅爾策獎(Meltzer)、由和平研究院(PRIO)與活躍和平之旅(Aktive Fredsreise)發起的囚犯的證言獎(The Prisoners' Testament)。
著有《無聊的哲學》(A Philosophy of Boredom)、《邪惡的哲學》(A Philosophy of Evil)、《時尚:一種哲學》(Fashion: A Philosophy)、《自由的哲學》(A Philosophy of Freedom)、《理解動物:狗和貓愛好者的哲學》(Understanding Animals: Philosophy for Dog and Cat Lovers)、《孤獨的哲學》(A Philosophy of Loneliness),和《謊言的哲學》(A Philosophy Of Lying)等,已被翻譯為三十餘種語言出版。
譯者簡介
蔡耀緯
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譯有《大歷史:從宇宙大霹靂到今天的人類世界》、《當上帝踩到狗屎》、《暗渡文明》、《間諜、虐待狂與巫士》、《平凡的美德》、《1921穿越福爾摩沙》、《偉大的俄羅斯回來了》、《逃離中國:現代臺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和《棉花、絲綢、牛仔褲》等書。
無畏推薦
柯孟融/《咒》導演
謝伯讓/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各界好評
「不久之前,人們生活在一種真實的恐懼中,害怕隨時可能爆發的核浩劫會結束地球上的生命。如今我們害怕全球變暖。還有金融崩潰。哦,是的,還有恐怖主義。然後還有流感大流行,更不用說食物中致癌化學物質、街頭犯罪和戀童癖教師的問題。在英國,我們對彼此的害怕甚至達到了每十四人就擁有一台閉路監視器。但諷刺的是,我們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安全、更健康。根據挪威哲學家拉斯.史文德森的說法:『我們的恐懼是奢侈的副產品。』大眾媒體、壓力團體和保姆國家都有罪,它們挑起了當前的偏執氣氛。恐懼是一種強大的情感。它可以拯救生命。但它也『剝奪了我們的自由』,且破壞了那至關重要的社會膠著劑——信任。史文德森同意羅素曾經說過的:『征服恐懼是智慧的開端。』在這本簡短卻廣泛,並且有洞察力的書中,他令人信服地主張我們需要用希望和信任的文化來取代風險社會。」——《衛報》(The Guardian)
「這是一場令人愉快、寫得很好且引人入勝的哲學治療之旅,強調了在背景的恐懼狀態下生活的社會後果。這本書既學術又通俗,提供了對小說、電影和其他流行媒體的深入哲學探討,同時避免了說教或災難預言的調調。」——《高等教育時報》(Times Higher Education)
「史文德森鼓勵讀者從更橫向的角度思考那些旨在激發恐懼的龐大訊息洪流,希望人類對未來更加樂觀,並更有識別力地處理我們接收到的信息。他成功解構了最令人不安的恐懼,並對這些恐懼為何存在,以及人們為何接受,甚至是鼓勵它們提出了深刻的問題。對於那些喜好思考更甚於被告知的人來說,這是一次愉快的閱讀。」——《M/C評論》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