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影響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最深的十本書之一
★一部刻劃「工運組織者」的經典,中文版首度問世
大部分的時候,就連你想幫助的人也會恨你,這你知道嗎?
在這個獲利至上的資本社會,我們還能活得像個人嗎? 別著急,我們會有出路的,好日子快到了…… 「這裡有一種無處投訴的罪行。這裡有一種眼淚不足以象徵的悲哀。這裡有一種絕大的失敗,足以推翻我們的一切成就……怒火在饑餓的人眼裡滋長。憤怒的葡萄充塞著人們的心靈,在那裡成長起來,結得沉甸甸的,準備著收穫...
2015年曼布克獎決選小說 四個男人30年的友誼 × 一部「從回憶中存活」的冒險史詩 四個大學好友,畢業後來到紐約闖蕩, 在這個花花世界各擅勝場,也嘗盡了傷痛與歡愉……
威權治下備受壓抑的學者,終其一生對信念的堅守,在學生的眼裡是堅持還是頑固?暌違二十多年未見的姑姪,看似明朗朝氣的姑媽,何以人前人後表露的卻是全然不同的話語?始終守候照顧臞病丈夫的少婦,目睹著他日漸復元健壯起來,卻因自己的洩密終至魂斷槍下……
陳思宏第三部彰化在地小說 剋是傷害、是約束,是帶著刀鋒的愛……。 她們剋父母、剋伴侶、剋孩子 甚至剋死了夏天 她們是有名的破格掃帚星,社頭痟查某 她們知道所有事情 你願意和不願意承認的所有事情 她們知道,有人就要死了……。
★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影響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最深的十本書之一
★一部刻劃「工運組織者」的經典,中文版首度問世
大部分的時候,就連你想幫助的人也會恨你,這你知道嗎?
時間是1930年代美國加州。托格斯谷數千公頃的蘋果成熟了,數千名採收工人跋涉前來做工,農民協會卻突然宣佈大幅減薪。工人的憤怒像黑煙、像快燒開的水,他們憤怒得想吐,卻對現況無能為力。
身經百戰的工運組織者麥克,和為了擺脫對生活的絕望感而入黨的菜鳥吉姆,他們奉黨之命,來到托格斯谷組織工人發動罷工。
「最高指導原則是──利用你手邊的一切材料。……一定要慢慢來,必須由他們自然產生的人來領導,我們可以教他們方法,但是他們必須自己來。」麥克傳授抗爭要領,吉姆聽著,流露出信仰般的堅定眼神。抗爭猶如戰爭,沒有私人情感存在的空間。即將臨盆的少女、工傷的老人、慘死槍下的同志……都是凝聚向心力、爭取輿論支持的有利工具。就算手段並不光彩,但快被逼死的人不需要遵守任何規則。
罷工爆發後,被趕出工寮的上千名工人如何找到新的棲身之所?被切斷資金和糧食的他們會不會活活餓死?當警察淪為暴力私刑的幫凶,媒體淪為果園主的傳聲筒,還有罷工陣營中的內奸和外地湧入搶工作的替代工人在破壞罷工……
面對重重阻礙,麥克和吉姆要如何利用這頭名為「群眾」的野獸,去打贏這場背水之戰?
*創作背景*
「研究群眾的人都以為群眾是人,但它不是,它是另一種動物,
它不是人類,就像狗不是人類一樣。
吉姆,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利用它,就太棒了,
可是我們知道的不夠多。它一旦啟動,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約翰.史坦貝克,取自《背水一戰》
大規模的抗爭運動,看似隨機爆發、無從預期,激情、野蠻且毫無意義,
實則是精心策劃與執行的理性集體行動。
從食物、衛生,到假消息、罷工糾察和塑造輿論,策動群眾起義是一門藝術,足以改寫歷史。
這部小說成書於1936年,與後來的《人鼠之間》(1937年)、《憤怒的葡萄》(1939年),合稱「勞工三部曲」,奠定了史坦貝克社會寫實作家的崇高地位。
1930年代是美國勞工運動蓬勃發展的年代。羅斯福總統推動「新政」,使得受經濟大蕭條重創生計的勞工,獲得了由工會代表與資方集體協商、談判的法律保障。原本隨機爆發、毫無計畫的小規模罷工事件,逐漸轉型為由有經驗的領袖帶頭,有策略地募集資源,組織群眾,發動大規模罷工,大幅提升了抗爭力道。
史坦貝克結合1933年8月的太格斯果園(Tagus Ranch)採桃工人大罷工,和10月的聖華金谷(San Joaquin Valley)採棉工人大罷工,兩大罷工中的重要元素,血淋淋呈現了資方對勞工的剝削與壓迫。
最難能可貴的是,當同時期的其他罷工小說以勞工為主角,將勞工塑造成無辜無助的受害者,史坦貝克卻超前時代,將焦點放在策動者身上,揭示了社會運動背後的殘酷現實和群眾的破壞力。
對今日的讀者來說,《背水一戰》是一段歷史縮影,更是一部探討群眾運動、群眾行為的經典。歐巴馬將本書列為影響他最深的十本書之一,背後原因很可能就是書中述及的社會運動草根動員概念,畢竟2008年,歐巴馬正是靠著善用這樣的動員技巧,而成功贏得美國總統大選的。
*這裡有更多經典故事的幕後花絮*
臉書:Onethought.publishing
Podcast節目:一念愛讀書
一念網頁:https://onethoughtpublishing.blogspot.com/
【作者介紹】
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 1902-1968)
1940年普立茲獎得主、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除了寫小說,也撰寫新聞報導、旅行文學、短篇故事、舞台劇本以及電影劇本。
史坦貝克堪稱是美國的國民作家,他是美國中學第二經常指定學生閱讀的作者,僅次於莎士比亞。他特別擅長社會小說,關心流浪勞工、貧富差距等議題,以簡潔明快的文字,深入刻劃社會底層人民的處境與心聲。也因為他能夠將底層人物的生存困境,昇華成所有人生命中的掙扎與矛盾,所以作品獲得世界各地人們的廣大回響。他一生筆耕不輟,著作多達三十餘本,膾炙人口的作品包含《查理與我》、《憤怒的葡萄》、《製罐街》等。
【譯者介紹】
鄭襄憶
大學讀的是台大外文系,碩士跑去德國洪堡大學讀英國研究。多年來一直是編輯加翻譯,現在是翻譯加出版人。謝謝書本一直幫助我不斷蛻變,希望自己也能夠用小小的力量讓更多人感受到閱讀的魔力。譯作包含《世界盡頭的小屋》、《月亮下去了》等。
【贊助單位】文化部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